会议现场
四川“七五”普法有了时间表路线图
本报记者兰楠文/图
随着《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下称《规划》)的出台,我省“七五”普法号角正式吹响。全文8000余字的《规划》,明确了未来五年我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普法对象和具体要求、工作措施以及组织保障等,是一份四川普法的“路线图”。《规划》明确,我省“七五”普法的主要目标是,法治宣传教育机制进一步健全,法治宣传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化、常态化的普法格局基本形成。“法律七进”深入推进,依法治理进一步深化,法治文化建设蓬勃发展,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提高,全民法治观念和全体党员党章党规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基本形成。
四川法制报记者注意到,与全国整体规划相比,省级《规划》更加细化,自选动作亮点颇多。《规划》明确,要为我省全面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奋力推进“两个跨越”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要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基本形成社会化、常态化的普法格局;还有创编法治川剧、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重大理论研究、研究制定《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等一系列具体要求举措……可以说,这次的《规划》确实“川”味十足。
A
开门纳谏
满篇“川”味的背后“玄机”
2016年6月,10名在川知名法律专家齐聚“七五”普法规划专家座谈会,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龙宗智;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高晋康;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法学所所长韩旭等专家针对新出炉的《规划》(草稿)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唐稷尧现场提出:“面对当前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普法依法治理的环境条件等发生了很大变化,如果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理论研究跟不上形势需要,无异于自断前程。”他的这一建议,随后融入到《规划》的“主要任务”部分中,表述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加大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对法律专业人才教育培养力度,为普法和依法治理提供理论人才支撑”。
据介绍,四川专门成立了由省依法治省办、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组成的我省“七五”普法规划起草小组,起草小组在深入基层开展调研、广纳建言,形成了《规划》初稿。参与起草工作的省司法厅法宣处处长李灿告诉记者:“在最初制定起草思路时,起草小组提出要突出四川特色,强调规划编制既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又要紧密结合四川实际;要坚持与省委依法治省纲要和全面深入推进依法治省决定有机衔接;坚持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同步推进。”
除了思路指引外,记者了解到,《规划》中的“川”味还来自于多渠道的“开门纳谏”。形成初稿后,起草小组面向122个省直部门、21个市(州)司法局以及社会公众征求意见。并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了10名在川知名法律专家的意见。最终,省人社厅建议的“对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表现突出、做出显著成绩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予以表扬奖励”;省总工会建议的“把法治教育纳入员工、职工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王建平建议的“大力宣传生态安全、防灾减灾等法律法规”等等意见都被采纳进了《规划》。
此后,又经过几上几下、反复修改,才最终形成了目前的《规划》。
B
法律七进
仍是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
记者翻阅《规划》后最大的一个感受就是对”法律七进“的重视和强调。“六五”普法以来,基于四川省是全国第二大藏区,我省在全国“法律六进”的基础上增加“一进”,即“法律进寺庙”,变“法律六进”为“法律七进”。此次《规划》强调,“七五”普法要继续以“法律七进”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主要抓手,针对不同的对象和人群提出了不同的举措和要求。
由于《规划》明确提出,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和青少年。在法律进机关方面,《规划》强调,要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社会法治意识的关键。建立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在线学法平台,把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考核、考察领导干部和国家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积极推行党委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各级党政机关和人民团体普遍设立公职律师等。
在法律进学校方面,《规划》要求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制定和实施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做到有教材、有师资、有课时、有考试。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确保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识教育。完善中小学法治课教材体系,编写法治教育教材、读本,并纳入义务教育免费教科书范围等。
此外,《规划》在法律进寺庙方面要求,着力构建寺庙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长效机制,全面推进藏区社会面依法治理常态化;加强藏汉双语巡回宣讲团建设,编发“法律进寺庙”藏汉双语普法读物。在法律进乡村、进社区方面要求,建立完善乡村(社区)干部集中学法制度,完善和发展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健全完善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大力培养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而在法律进企业、进单位方面,则要求建立健全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员工、职工教育培训重要内容;建立完善企事业单位法律顾问制度,加强公司律师队伍建设等。
C
自选动作
创新制度内容形式亮点多
与全国整体规划一致的是,《规划》明确了“七五”普法主要任务有7个方面。包括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深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但在细化这7方面的主要任务时,《规划》新增了不少亮点。比如增加学习宣传地方性内容——深入学习宣传省委依法治省决策部署,宣传法治四川建设的具体实践,增强全社会参与全面深化法治四川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而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方面,结合我省多年来的法治宣传教育经验,《规划》提出,要通过创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川剧、法治话剧、法治小品、法治歌曲、法治快板书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法治文艺作品,讲好四川法治故事。并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法治文化主题活动。探索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组织开展法治文艺展演展播、法治文艺演出下基层等活动。
除“主要任务”部分外,《规划》中的“工作措施”部分也增加了不少自选动作。包括:在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方面,提出要研究制定《四川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为全省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在健全完善普法责任制方面,提出落实立法听证、专家咨询论证、公开征求意见等制度,让公民在有序参与立法的过程中增强法治意识。在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方面,提出政府机关、社会服务机构对外服务窗口增加法治宣传教育功能,在各级政务服务和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设立法律服务专区等。
D
保障落实
普法教育纳入综合绩效考核
如何能够确保“七五”普法规划落实到位呢?《规划》从两方面进行了安排部署。一方面是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规定了落实“七五”普法规划工作的步骤和安排。《规划》提出“七五”普法规划分3个阶段实施,首先是宣传启动阶段——2016年12月底前。各地、各部门、各行业根据《规划》研究制定地方、部门和行业规划、工作细则和具体措施,做好宣传启动工作的安排部署。其次是组织实施阶段——2017年1月至2020年上半年。各地、各部门、各行业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和要求,结合实际,按照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重点及时部署、落实措施、抓好指导、加强监督,确保《规划》得到全面贯彻落实。2018年开展中期督导检查,2019年至2020年上半年,根据督导检查情况查漏补缺、进行整改。最后是检查验收阶段——2020年下半年,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和总结。
而另一方面,则是明确了组织领导和保障。《规划》提出,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加强各级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组织机构建设。加强基层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切实解决人员配备、基本待遇、工作条件等方面的实际问题。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综合绩效考核、综治考核和文明创建考核内容。
此外,《规划》还规定,各地要把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切实予以保障,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各部门(单位)要统筹安排经费,切实保障本部门(单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需要。把法治宣传教育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鼓励、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和公民参与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利用社会资金开展法治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