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旭东:行走的“法律活词典”

  
2025-09-22 14:14:26
     

彭雪梅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
  
  十年法制岗,审核案件2300余起;廿四载从警路,初心如磐不曾移。他是同事眼中行走的“法律活词典”,以笔为矛,以卷为盾,在字斟句酌间磨砺惩凶治恶的长剑,守牢执法公正的堡垒;他经手案件无一差错,助力单位荣获“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他就是巴中市公安局恩阳区分局刑侦大队民警喻旭东,一位用24年光阴诠释“过硬”担当的忠诚卫士。

  

潜心研究案例

  
  深耕一线  锻造专业本领
  
  “每一起案件的办理,都必须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这是喻旭东始终坚守的职业信条。作为从一线民警成长起来的法制行家,他深知:确保案件在法治轨道上公正完结,既要维护涉案人员的合法权益,也要让违法者受到应有惩戒。
  
  “喻警官,真的太感谢你了,要不是你我的钱,可能就找不回来了”辖区张先生对喻旭东激动地说道,原来,2015年3月,辖区从事蔬菜批发生意的张先生、龚女士夫妇为扩大生意,聘请了三轮司机马某帮助送菜,一天丈夫张先生送菜回来,将收到的2万余元菜款忘在了三轮车上,司机马某接车送菜时,发现放在驾驶位后箱内的现金,见财起意将其盗走。
  
  待张先生夫妇发现车上2万余元“不翼而飞”后,随即问询司机马某,马某却矢口否认,并于当日辞职不干了,而后马某玩起了失踪,案件一度陷入焦灼,喻旭东接到该案件审理工作后,立即查阅相关卷宗,就争议案情展开全面细致梳理、深度研判分析,并报请检察院会商,一致认为马某行为构成盗窃,办案单位随后采取强制措施抓获马某,马某被抓获后如实供述盗窃现金的事实并退赔了赃款。
  
  在法制大队工作期间,喻旭东共审核行政、刑事案件2300余件,打击处理违法人员300余人,刑事案件复议16件,行政出庭应诉讼11件,与法制大队全体民警共同牢牢筑起法治“生命线”的底限。
  
  严把关口 坚守法制底线
  
  作为法治战线的“守门员”,喻旭东始终以“案件质量就是执法生命”为准则,坚持“不放过任何一个漏洞、不降低任何一项标准”,通过“显微镜式”审核、“工匠式”纠错、“链条式”监督,为依法办理、妥善处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2017年2月,喻旭东在审理一起因会车发生殴打、伤害案时,事发地在偏僻农村,且事情发生在夜晚,现场只有双方当事人,案件一度陷入僵局。喻旭东便带着卷宗,抱着找不到证据绝不收兵的决心,与办案民警一道吃住在农村,多次进行现场模拟,挨家挨户走访现场周围住户,与群众拉家常、一道做活路拉近关系,赢得老百姓的认可,最终取得了案件关键性证据,形成完整证据链,并依法对违法人员进行了处罚,回应了群众热切期盼,获得群众好评。
  
  喻旭东常说:“我就是一个质检员,对案件严格把控,给办案民警‘挑刺’,才能确保案件的质量。”由于“较真”,办案民警们一边打趣他是“烦人”的法制民警,一边也对喻旭东这种严谨细致由衷地佩服。

  

查阅相关资料

  
  多措并举 推动执法规范

  
  “法制工作要像软件迭代,永远快半步。”在取得成绩的基础上,喻旭东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不断积累经验,始终以“规范、高效、安全”为标准,全力做到执法“全流程、全要素、全闭环”监督管理。
  
  分局争创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面对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的争创工作,喻旭东身先士卒、率先垂范积极探索打造分局办案、案管、财物保管为一体的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在办案中心率先采用“3D模拟识别定位”,告别手环1.0时代,同时探索建立中心工作人员系统化日常管理办法,要求中心工作人员对进入中心的人员登记、安全检查、信息采集、看守送押等全面负责,形成一体化管理、一站式服务、一条龙式办案。
  
  在案件管理中心建设执法精细化监督系统,利用科技手段,围绕警情、案件、人员、财物、场所、卷宗等执法要素,全量实时预警、提醒、跟踪、反馈执法问题,化事后纠偏为前端管控。通过执法规范化建设,执法质量、执法效能得到双提升,2022年、2025年分局连续两届成功创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不断提升执法监督效能,让基层民警能够更加从容地应对新情况和新问题,我想这是我们应该也必须做好的事情。”喻旭东语气坚定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