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翼”律师 为弱势群体撑起“法治之伞”

  
2025-05-20 14:33:03
     

廖安泰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夏菲妮 刘冰玉
  
  在我省律师行业,有这样一个特殊群体:他们身患残疾,意志却如钢铁般坚毅,在法治建设道路上,他们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让生命之花在奋斗和拼搏中绽放。淋过雨的他们,也更愿意尽己所能为弱势群体撑起一片法治晴空。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记者带您走进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了解他们的成长故事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

  
陈泽刚:很多事都是命中注定的?我坚信事在人为!

  
  人物小档:
  
  陈泽刚,男,汉族,1967年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法律硕士。现任四川达宽律师事务所主任、党支部书记,是四川法治报公益律师团成员。荣获“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律师”“四川司法行政好榜样”“四川省优秀律师”等称号。

  

陈泽刚在四川达宽律师事务所2024年总结表彰会上发言 受访者供图

  
  年近60岁的陈泽刚,也如同龄人般添了白发,说话间透着几分慈祥。在他平静的讲述中,一个跌宕起伏又精彩十足的人生画卷徐徐展开,在一帧帧的画面中,那次意外是个绕不开的片段。
  
  暂停键:“保住我的腿,我是律师,我要走进法庭!”
  
  陈泽刚的人生本来顺风顺水,从西南政法学院(现西南政法大学)毕业后,在短短7年内从律师助理一步步成长为律所主任。他不仅年轻有为,而且有个令人羡慕的幸福家庭。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1995年10月19日,28岁的陈泽刚在一起纠纷中被人砍伤,左腿腓神经、动静脉断裂、右腿前肌腱断裂。被送至医院时,医生告知陈泽刚需截肢保命,若保腿可能危及生命,且神经恢复很艰难,痛苦将伴随一生。
  
  “保住我的腿,我是律师,我要走进法庭!”陈泽刚请求医生道。手术后,他的腿保住了,却也落下了三级肢体残疾。在随后的4年多里,他的鞋袜每天都被脓血浸透。他无法控制左腿,甚至感受不到左腿的存在,那4年多只能依靠双拐行走。
  
  除了白日行走的不便,在无数个寂静的夜晚,陈泽刚都会从伤痛中醒来。“我敲打着萎缩、毫无知觉的残肢,那种痛锥心刺骨。”陈泽刚说,后来他才得知这是幻肢痛,一种神经病理性疼痛。
  
  加速键:“连看天的时间都没有”
  
  “身体和精神是不能同时残障的。”在恢复的数年间,霍金的这句话深深激励着陈泽刚。出院后,他强忍伤痛,奋斗的步伐不停歇。
  
  1996年4月,陈泽刚的一个客户在上海有40万元货款未收回,企业濒临停产。陈泽刚拄着双拐飞到上海,用坚毅、执著和敬业精神让对方折服。最终,40万元货款收回,企业得以存活。
  
  1997年至2006年,陈泽刚在拼命工作的同时,努力提升学历和专业技能,完成了两个本科、两个研究生学历与课程的进修,获得了法律硕士学位。
  
  从小至1元的赔偿纠纷,到大至上亿元的投资项目;从鸡毛蒜皮的邻里纠纷,到人命关天的死刑案件……执业30余年,陈泽刚受理案件3000余件,常被同事调侃为“连看天的时间都没有”。律师工作特有的人身依赖性、不可替代性,让加班加点成为常态,陈泽刚乐在其中,他说自己就想当个好律师,天天办案子。
  
  多年前,陈泽刚受托为一起强奸幼女案的被告辩护。为了解真相,他调查案发现场,发现一本被告的日记,里面清楚地记载了被告3次强奸幼女的全过程和心理体会。再次会见被告时,陈泽刚规劝他认罪以争取宽大处理,但被告仍心存侥幸,恳求陈泽刚为他做无罪辩护。对此,陈泽刚断然拒绝。谈及原因,陈泽刚说,做律师不是为罪犯开脱,而是力求让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让有罪的人得到恰当处罚。
  
  分享键:“我怀着感恩的心带领团队不断回报社会”
  
  淋过雨的人,才格外懂得为他人撑伞。2006年,陈泽刚被推选为眉山市残联副主席、肢协主席。他带领协会开展阳光出行、助残养鸡居家就业等活动,开办萨克斯乐队、轮椅舞蹈队、古筝乐队,为眉山市公益岗位培养、输送200名优秀肢残人。后来,他又担任省肢协副主席,分管法律维权工作,积极为残疾人朋友提供广泛的法律帮助。
  
  2015年,陈泽刚带领党员律师成立达宽律师公益法律部,实施回馈社会“十百千万”公益工程,即每年开展“十场法律专题研讨会,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一百场义务法律讲座,宣传法治精神;办理一千件法律援助帮助案件,促进司法公正;为一万名群众提供法律服务,践行为民理念。”
  
  “在我和达宽律师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党和人民对我、对我们的关爱,我也会怀着感恩的心带领团队不断回报社会。”陈泽刚说。

  
程维朋:那些绝望的经历是“绊脚石”?其实是成功路上的“垫脚石”!

  
  人物小档:
  
  程维朋,男,汉族,1989年生,群众,大学本科学历,法学本科。现任四川达州永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是四川法治报公益律师团成员。

  

程维朋(左)将法律服务送到农村群众身边 受访者供图

  
  程维朋在办公桌前翻阅资料,他的右手臂看起来有些许僵硬。和记者讲述这些年的经历时,他并没有陷入那些艰难的回忆,展现出的是一种破茧成蝶后的云淡风轻。
  
  命运的玩笑:“生活不会因为你的不幸而停下脚步”
  
  小小少年没有烦恼?这对于出生于宣汉县贫困山村的程维朋而言却是奢望。父亲在务工途中被查出视网膜脱离,伴视神经萎缩;母亲因承受不住打击,精神变得不稳定;双目失明的爷爷告诉程维朋:“你是我们这个家唯一的希望了。”
  
  为了扛起全家生计,13岁的程维朋辍学,开始了艰辛的人生路途。他在父母的协助下完成基本农业生产,同时,跟随同姓的父辈去镇上为建房的主人打小工,起早贪黑补贴家用。
  
  年满16岁后,程维朋便跟随乡亲外出务工。在那段艰苦的日子里,他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2007年,程维朋在广东省佛山市一所中专技术学校学习行政管理专业,开始半工半读的生活。
  
  眼看生活即将变好,命运却又和程维朋开了个玩笑。2008年,他在一家五金厂工作时发生意外,右手被机器压伤,失去全部功能。
  
  那时的程维朋感叹命运的不公,想自我了结。幸运的是,当地困难职工帮扶中心走进他的生活,给予他关心和帮助。
  
  程维朋跟随当地志愿者行走各大医院,认识了许多在工作中失去双手双脚的工人,他们都在为生活而努力着。这让程维朋深刻意识到:“生活不会因为你的不幸而停下脚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调整心态,找到新的方向。”
  
  劫后的重生:“让当事人看到希望,我的人生也看到了希望”
  
  不久后,程维朋跟随佛山工会的志愿者律师开始学习。在得知做律师必须取得法律职业资格后,他接受继续教育,并在2019年取得法学本科学历,2021年又取得法律职业资格A类证书,成为达州地区鲜有的肢体残障执业律师。
  
  在代理袁某撤销婚内赠与案时,程维朋巧妙运用调解机制,在追回10万元夫妻共同财产的同时促成家庭和解,实现“修复亲情关系+维护财产权益”双重效果。
  
  在代理尘肺工人王某诉煤矿健康权纠纷时,程维朋援引职业病防治法成功突破司法解释限制,为获得工伤赔偿的职业病群体争取到精神抚慰金3万元。
  
  在房企纠纷化解过程中,程维朋将银行列为第三人参与调解,通过“以案促调+分期履行”方案实现三方共赢。
  
  在一个又一个案件的代理中,程维朋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荣誉感,他说:“让当事人看到希望,我的人生也看到了希望。”
  
  由于自身原因,程维朋在执业后注重残疾人权益保障等公益性法律事务。他主动与达州市残联取得联系,建立残疾人法律服务微信群,实地走访各地残疾人联合委员会及村委会,并为宣汉县的残疾人及家庭提供免费法律公益服务。截至目前,程维朋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5件,开展法律讲座20余场。
  
  程维朋多次与达州市残联和宣汉县残联联系,将残疾人停车优惠落实到实处。如今,达州市城区范围内,残疾人取得C5驾驶证并改装了机动车装置的,持驾驶证、残疾证、行驶证,在停车服务公司录入信息,就可以享受公共停车位免费停车;在宣汉县范围内,取得了C5驾驶证的人员向停车信息录入人员出示驾驶证,也可以享受公共停车位免费停车。
  
  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程维朋说:“无论命运如何不公,无论遭遇多么艰难,只要我们不放弃,总会有光明在前方等待着我们。”
  
  “折翼”律师,人生同样精彩。据省残联相关负责人介绍,我省目前有53名残疾律师,“羽翼”折断的他们,冲破生理和心理双重束缚,勇毅前行,激励着更多人向光而行、逐梦未来。
  
  近年来,省残联联合多部门出台《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切实加强残疾人司法保护的实施意见》,并配合省检察院出台《关于建立弱势群体民事支持起诉协作机制的意见》等文件,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通过“残疾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专项行动”“八五”普法、“法治四川行”等活动全面开展普法宣传,提升残疾人法治观念。目前,全省有200多名富有爱心的律师组成助残公益律师队伍,进一步满足残疾群众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提高残疾群众的依法维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