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纳溪 大爱无疆

  
2019-10-22 09:26:06
     

无论是多元化解基层矛盾纠纷的大调解机制,还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纳爱教育基地,还是全省家事审判改革急先锋的家事法庭,泸州市纳溪区的依法治理工作都极具一方特色。作为泸州市三个主城区中农村人口最多的纳溪区,全面依法治区工作究竟干得怎么样?泸州市纳溪区委书记、区委全面依法治区委员会主任徐利在接受四川法治报记者专访时,给出“法治纳溪,大爱无疆”八个字铿锵有力的回答。

记者:经过多年打造,“纳爱”教育基地,已然成为纳溪区“七五”普法的一个响亮品牌。请问这个品牌的特色亮点在哪里?

徐利:我认为“纳爱”品牌有四个特点:模式新,它是全省首个集“捕、诉、监、防、教”于一体的青少年阳光成长“纳爱”基地,构建了司法保护、心理疏导、预防矫治、法治宣传、警示教育“五位一体”的关爱模式,推动纳溪“纳爱”稻城“亚丁绿芽”法治共建;覆盖广,“纳爱”全覆盖体系引入37个党政机关、群团组织、296名志愿者,护航全区6万余名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团队强,推动成立我省首个政府出资购买服务的县(区)级少年司法社工事务所,办理的瓦解校园欺凌团伙和监督文化部门履职两件案(事)例,均入选全国检察机关未检十大典型案(事)例;成效显,2013年以来,“纳爱”荣获全国未检工作五大优秀品牌之一等省级以上荣誉16项,2018年写入全国“两会”最高检工作报告,2019年获得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高度肯定。

记者:纳溪区法院江宁法庭是全省家事审判改革的一面旗,如何看待纳溪区法院的家事审判改革?

徐利: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区法院的家事审判改革工作,着眼全面保护的司法理念,强调“心中有家,眼中有人”,探索“1+N”的家事审判模式,让家事审判更有“温度”。所谓“1+N”,“1”是以法院审理案件为主导,充分发挥司法职能;“N”指的是N个联席单位,N种工作机制,法院在办理家事案件时,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与N个单位密切配合,通力合作,综合运用各方资源和力量,以妥善化解家庭矛盾为主,努力形成预防化解婚姻家庭纠纷的整体合力,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自江宁法庭成立以来,已先后被授予“人民调解工作模范人民法庭”“2004年中国十佳人民法庭”“全国优秀人民法庭”“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法院先进集体”“四川省法院系统先进集体”“全省法院家事审判工作先进集体”等称号。

记者:纳溪是泸州三个主城区中农村人口最多的一个区,纳溪区的农村普法工作是如何开展的?

徐利:一是构建普法大网络。纳溪区在全市率先实行基层“网格化普法”,以农村为主战场,划分相邻的10至20户为1个网格,推选2名有文化且德高望重的群众为普法宣讲员和纠纷调解员,同时每个社区均聘请4至5名专职网格普法员,搭建网格化普法框架,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二是打造普法大阵地。按照“一镇(街道)一特色”思路,以法治文化为核心,结合廉政、综治、安全、禁毒等内容打造宣传主阵地。目前,全区已建成法治文化广场7个,法治长廊19个,法治文化大道3个,法治文化景点3个,村(社区)“法治文化墙”38座,法治茶园和法治书屋201个。三是开展普法大宣传。借助政务微博、微信和传统媒体等线上平台,不断推送结合农村实际案例编印的《阿牛索赔记》《李大姐离婚案》法治漫画,《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法治公益广告,《小易和小龙》《书包》《大圆桌》等6部法治微电影,以通俗易懂、有声有色的普法宣传,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四是推动普法大创新。依托创新实施的“全国第一个与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并行的第三张视频防控网——慧眼工程”,及时开展普法教育,打击违法犯罪。

记者:4311大调解机制是纳溪区一大创举,请问它“新”在哪里?

徐利:它是新时代纳溪的“枫桥经验”。所谓4311大调解机制,即实行村居民小组(网格)、村(社区)、镇(街道)、区4级分级调处制度,落实每件矛盾纠纷逐级化解至少3次的硬性要求,实行“谁主管、谁负责”的归口调处制度。我们创新建立镇(街道)多元调解中心,变“上访”为“下访”,区委、区政府推行领导包案化解工作,实现属地、主管、领导三大责任联动共振。创新源头治理,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128件,及时控制和化解矛盾纠纷1081件,调解成功率98.5%。创新情报信息机制,每年安排10万元专门奖励“十佳调解能手”和“十佳调解案例”,及时排查化解不稳定因素367件。2018年“4311”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入选中央政法委《各地创新发展“枫桥经验”部分实践成果汇编》。

记者 杨元禄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