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人民法院办好民生“小案” 回应群众诉求

  
2025-11-18 14:11:26
     

周亚星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

老杨是个木匠,他手上的打磨工作不停,但心里惦记着那笔迟迟未结清的工钱——7980元,这是他起早贪黑的辛苦钱。

“张老板,2022年受你雇佣给小区业主做衣柜,我感谢你,但3年了,你还欠我七千多劳务费,还请张老板放在心上。”老杨不知道这是第几次拨通老张的电话,老张怒气冲冲:“业主不满意,我怎么给你结钱?”,后来干脆音信全无。

无奈之下,老杨揣着欠条和施工照片,忐忑地走进了平昌法院。他原以为打官司要花上好几个月,却没想到法官了解情况后,立即启动了先行调解程序。“都是辛苦钱,耽搁不得。”承办法官边说边联系了老张,了解双方的苦衷后,约好时间到法院进行调解。

在调解室里,法官指着老杨粗糙的双手说:“老张,你看这双手,打磨了多少木板,咱们将心比心嘛。”又转头对老杨说:“老张也不是故意拖欠,业主不满意需要维修,大家都互相理解理解。”

经过平昌县人民法院法官的耐心调解,最终,这起拖欠3年的劳务费案件得以圆满化解——老张支付7600元给老杨,余下的380元交由老张给业主用来维修。老张随即取得现金,一分不少地交到老杨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