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法治保障是重要环节和重要内容。2022年,雅安市名山区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聚焦“法律监督保障、业务团队培育、特色亮点打造”三个发力点,不断创新能动检察方式路径,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贡献检察力量。
聚焦“坐标点”,注重法律监督保障,夯实市域社会治理基础
检察人员通过“蓝金睛”办案指挥中心进行案件办理
建设智慧便民型检察服务中心,拓展司法为民渠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新建12309检察服务中心,配置智能语音机器人,提供扫码、法律文书查询、法律知识解答、引导、解说等法律服务1000余次,上线网上阅卷系统,律师阅卷由“最多跑一次”到“一次也不用跑”;全面落实群众信访“件件有回复”制度。
建设“蓝金睛”办案指挥中心,补齐社会治理短板。紧盯危害辖区安全稳定、校园欺凌、校园安全、损害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依托覆盖全区的实时视频监控点位,实现对辖区镇(街道)、医院、学校、车站、森林、河湖等重点区域的全覆盖监督,及时收集涉及未成年人保护、公益诉讼、社区矫正监督、社会治理等案件线索,全面拓宽线索来源渠道;设置重点社区矫正对象远程监督系统,为涉民营企业矫正对象提供便捷的法律监督服务。
建设“蓝精灵”未检保护中心,呵护未成年人成长。引入区委政法委、区教育局、区民政局等10家司法、行政和社会支持体系力量,成立“蓝精灵”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中心,建立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家庭教育、保护处分等有机衔接的分级干预制度,从开展法治教育、心理健康辅导、运动训练、作业治疗、公益活动参与等方面,最大限度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落实被害人“一站式救助”制度,为涉案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抚慰50余次,向4名未成年被害人发放司法救助金5.5万元。
建设特色法治教育基地,营造浓厚法治环境。法治教育基地融宪法宣誓墙、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法治苑、党建苑、廉政苑、廉政教育基地、党员宣誓墙等于一体,其中廉政教育基地系与区纪委监委合作,以“清正廉洁”为主题,展览区设置纪委监委办案、检察办案、法院庭审、监舍等违法犯罪案件办理全流程的情景模拟教育区,配以警示标语、警示片,坚持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营造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
找准“闪光点”,注重业务团队培育,提升市域社会治理实效
“蓝精灵”团队为未成年人提供“综合性”权益保护
组建“茶都枫桥”办案团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创新推行“法润民心”诉源治理模式,通过建立诉源治理阵地、丰富多样普法宣传、畅通便民申诉渠道、多点多元化解纠纷、区块治理跟踪问效等举措,将办案职能向社会治理领域延伸,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共受理农民工讨薪案件22件,通过支持起诉、促成和解帮助农民工追回“血汗钱”166万余元;召开检察听证会,推动解决城区公交线部分车辆老年卡无法使用问题;对退役军人罗某某的家庭提供司法救助,发放救助金1.6万元;对行业领域安全监管责任存在分歧意见而出现安全监管“真空地带”的问题,制发检察建议促进解决;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8件。
组建“蓝精灵”办案团队,构建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整合“四大检察”办案力量,促进司法、行政有机衔接,构建未成年人社会支持体系,以涉未刑事、刑事执行、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和涉未社会支持体系构建为己任,加强罪错未成年人临界预防、家庭教育等工作,共同开展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对2名交通事故未成年被害人指派法律援助律师并派员支持起诉,帮助其成功讨要人身损害赔偿款;针对“熊孩子”家庭教育缺失问题,向失职监护人发出督促监护令3份。
组建“茶源益美”办案团队,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围绕落实司法为民理念好“小案”、积极参与社会治理、用心办好民生民利案件等六项内容,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营造,严惩扰乱社会秩序、破坏营商环境、侵害民营企业权益犯罪案件7件24人;在蒙顶山建立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基地、百丈湖建立水域生态安全司法保护基地,并在多点设立公益诉讼工作站。
抓住“创新点”,注重特色亮点打造,推动市域社会治理跃进
“蓝精灵”团队开展未成年人司法援助
强化党建引领,延伸社会治理触角。深耕“党旗红·检察蓝”机关党建品牌,突出检察机关职能职责,以“正义、风清、和谐”检察蓝普法宣传队和开办“检察讲堂”实现矛盾“流动”化解,官网增设法治点餐服务,实现“订单”式化解,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98件;紧紧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构建党建+法律监督、党建+法治宣传、党建+便民服务等五个体系,有效破解党建与业务两张皮、灯下黑的难题。
着力普法护航,引领社会法治意识。创建“检‘茶’法韵”普法品牌,成立“检‘茶’法韵”新媒体工作室,通过连接“检察快道”,一键办理检察业务120余次,开播“检察之声”,用无线电波传递442个法治案例、5000余条法律常识,开办“检察讲堂”,订单化普法50余场,覆盖5000余人次,创办“检察说法”,拍摄普法短视频15条,铺设“检察邮路”,将2000余份预防犯罪宣传资料送达全区各镇(街道)、村、社区,以人民群众“看得见”“能参与”的方式实现全方位无死角普法,促进全民法治观念养成。
注重法德相融,提升基层治理素能。创立“茶德·博法”学习品牌,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深刻领悟茶具有的“八德”文化内涵,学深悟透法律的博大精深,采取党组学、支部学、部门学、小组学、全院学五个学习层次,利用检·茶文化室、“茶德·博法”研学室等阵地,全面提升检察人员依法履职能力水平。被雅安市人大常委会确定为全市检察系统唯一的基层立法联系点,专设联系点日常活动室,畅通立法信息收集平台,围绕刑法修正案十一、民事诉讼法修改提出的建议在立法时予以采纳。
(雅安市名山区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