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以来,仪陇紧紧围绕平安仪陇建设这一主线,以“三提升”工程为统揽,着力“三实践”构建完善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2020年度平安建设群众满意度测评位列全省27位,较2019年上升21位,2021年度位列全省21名,取得“党委满意、群众满意”“公众安全感提升、执法公信力提升”的“双满意、双提升”成效。
一、多措并举,全面织好社会治安防控网络。
一是持续完善社会防控网络。规划建成36个乡镇(街道)综治中心、531个村(社区)综治中心和 “雪亮工程”点位,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建设和村(社区)“雪亮工程”视频监控覆盖率达到100%。持续加强天网工程建设,基本实现城区重点地段的全覆盖。在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内安装夜光监控摄像头,在重点部门和危险物品存放点安装自动预警系统,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内部治安防控网络。二是创新构筑智慧平台。积极推广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成智慧平安小区96个、智慧平安医院10个、智慧平安校园153个,全力构建智慧型平安体系。成立仪陇县智慧城乡治理中心,整合20余家政府单位和大量社会化视频监控资源2.4万路,构建了以“天网”“雪亮”“慧眼”为主干、各社会网络为延伸、点线面立体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新格局。三是积极推进矛盾化解。坚持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打造枫桥式“两所一庭”5处,其中省级枫桥式公安派出所1个。充分利用全县近600个三级调解组织和10个专业性行业调解组织,推进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有效预防民转刑、刑转命案件的发生,2021年,各类信访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达98.6%,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在“治重化积”方面,推行“双预约”“信访局组建专班下访”和“乡镇(街道)年轻干部轮流上挂县信访局值班接访”制度,有效化解重复和积难上访案件。
二、精准发力,全力整治社会治安防控难题。
一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斗争。紧紧扭住 “六清”“六建”重点任务不放松,把握主攻方向、集中优势兵力,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一方面,积极畅通和拓展黑恶线索收集渠道,对每条线索进行深入挖掘研判。另一方面,对涉黑恶案事件“零容忍”,坚决依法立案查处,严厉打击清扫黑恶之源,坚决荡涤黑恶污垢,经过持续高压整治和反复“回头”清扫,社会治安环境明显好转。二是重点整治突出治安问题。扎实开展突出治安问题专项整治,重点打击“黄赌毒”“黑拐枪”“盗抢骗”及电信网络诈骗、倒卖个人信息等突出违法犯罪。强化城乡结合部、“城中村”、集贸市场、出租房屋、娱乐场所、网吧等重点地区的排查力度,挂牌整治治安乱点和突出治安问题,切实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强化重点行业防控,持续推进危爆物品、寄递物流、道路交通、网络媒体等行业整治,有效防控公共安全风险,特别是2020年10月以来,全面铺开三轮车和电动四轮车专项整治,全县因三轮车引发的道路交通事故数同比去年下降89%,未发生较大以上安全事故和重特大案(事)件。三是强化特殊人群管理。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重点人员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化社区矫正,强化监外执行罪犯的监督管理,严防脱管、漏管和重新犯罪。加强涉毒人员矫正,全面落实病残吸毒人员收治措施,对吸毒人员应收尽收,社区戒毒康复执行率达80%以上。全面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责任和以奖代补政策,以“契约式”模式不断加强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管控,全县三级及以上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全部列管,无肇事肇祸精神障碍患者肇事事件发生。
三、警民联动,不断壮大社会治安防控队伍。
以政法队伍为基础,组织和发动社会力量,组建专兼职巡逻防控队伍,不断丰富治安防控队伍建设,形成点线面全方位覆盖的巡逻防控新常态。今年以来,全县可防性案件与去年同比下降8.54%。一是做强特警专业巡逻防控队伍,强化街面巡控。坚持“警力配置最优化、巡区划分科学化、警力效能最大化”的原则,配置一支专业巡逻防控队伍。实行集中组织、集中驻勤、集中训练的准军事化管理和24小时不间断分班街面巡逻。对城区重点目标、人员密集场所、治安复杂地区落实驻勤警力,执行“1、3、5分钟”快反机制,确保了快速反应、快速处置,确保县委政府驻地安全稳定。二是做实派出所社区巡逻防控队伍,延伸巡防触角。大力推进社区警务专业化建设,全面落实“1+2+N”即1名民警+2名辅警+其他社会积极力量的要求配齐警务室力量,让社区民警下沉到基层村社、居民委员会,把巡逻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做到“岗位在社区内、身影在群众中”。三是做好义务巡逻防控队伍,做到群防群治。在社区和农村坚持广泛发动、有序组织、充分吸纳村社干部、网格员、治安积极分子等基层力量,组建“红袖标”义务巡逻队,积极参与辖区巡防等社会面群防群治工作。在主城区吸纳电力、供水、燃气、物业、快递等单位公司职工,组建“张思德义警队”,发挥最强民力,助力公安参与群防群治。目前,巡控队伍已成功配合处置警情367起,协助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32人,辖区警情连续三年下降,群众治安安全感创历史新高。(邓超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