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兴县探索“法保姆”“1138”模式 实现公共法律服务“一键办掌上办家门办”

  
2022-12-16 15:03:06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讯(记者 杨棕贤)宝兴县贯彻落实上级重大决策部署,深化法律服务供给侧改革,聚焦县域企业发展需求所在,强化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探索公共法律服务“1138”模式,以一个中心为支撑,打造一个信息化服务平台,构建与专业法律服务机构、行政单位、行业协会的三项协同机制,精准对接细化八项服务,打造“线上线下”全覆盖的公共法律服务“法保姆”工作站,实现公共法律服务“掌上办一键办家门办”,以高质量公共法律服务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更好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全力护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宝兴县经济信息商务和科技局开展企业政策服务


  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机制更健全。《法治宝兴建设规划(2021—2025年)》就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进行了安排部署,出台《宝兴县建设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十条措施》《宝兴县“法保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实施方案》《宝兴县2022年推动汉白玉产业“绿色高效”提质转型工作方案》等多项制度措施,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打造“法保姆”实体+“云服务”工作站,法律服务窗口前移,进驻宝兴汉白玉特色产业园区,强化部门衔接,构建司法行政牵引、各部门协调联动的“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接待、一条龙服务”机制,形成服务事项“繁简分流”、“分类办理”和6级29步“一口受理、线上登记、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结果反馈”服务流程,实现各种专业力量有效整合,各种服务方式衔接配合,各类服务一站解决。2022年来,法保姆”工作站与同心律师服务团、宝兴县汉白玉商会签订律政企合作框架协议1份,提供企业法律咨询121次,代写法律文书20余件,办理公证事项3件,真正实现法律服务“一键办掌上办家门办”,得到企业广泛好评。
  

法保姆工作站化解企业矛盾纠纷


  涉企执法管理更科学。开发“法保姆”小程序,搭建“云上”法律服务通道,常态化推进“问需于企”、行政执法监督倒问企、“法治体检”、送法进企业和涉企矛盾纠纷化解等五大行动,行政执法管理合理设置“包容期”,通过预警提示、行政指导、行政告诫等柔性监管方式,引导和督促市场主体依法经营。实现企业开办1日完成,营业执照半天拿,登记注册、政策服务和注销“网上办、掌上办、简易办”,足不出户办企业、查政策,切实以“数据流转”代替“企业跑办”。2022年来,按照协调联动工作机制,“法保姆”走访企业246家,开展法治体检活动7场次,提供法律意见80条,调处涉企矛盾纠纷77件次,在金淋砂石有限公司因彩钢棚倒塌致嘉美雕塑有限责任公司财产、经营损失纠纷中,双方因争议不断,严重影响生产经营,“法保姆”工作站、灵关镇人民调解委员会和灵关工业园区管委会联动调解,成功化解双方矛盾,金淋砂石同意赔付嘉美雕塑损失110万元,双方及时恢复生产经营秩序。
  

法律服务团进企业开展宣讲


  企业法治服务能力更精准。将“法保姆”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建设纳入宝兴县深化改革自主创新试点项目重点推进,实体工作站、小程序运行畅通,线上资源整合初步完成,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服务重点法律资源整合到位,构建与行政执法部门、专业法律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三项协同”,公共法律服务供给总量和质量持续提升。目前,实体工作站落实3名专人服务,已入驻法治服务点、园区警务室、检察联络站、警民联系点、24小时自助法院、调解工作室等6个法律服务窗口,整合行政执法单位、行业协会、专业法律机构、调解组织108家,法律顾问、专业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仲裁员、人民调解员等320余人,开展涉企法律法规和扶持政策宣传指导220余次,成功指导8家企业享受2022年水电消纳产业示范区政策,争取拨付君禾铜业技改等各类项目资金334.21万元,以“银企对接”活动依法帮助企业融资贷款24.94亿元,兑现企业“入规上限”各项奖补资金30万元,各项服务由坐等上门变主动敲门,实现服务“反向跑”,营商环境持续向好。
  
  企业群众办事更便捷。精准对接法治培训、执法监督、法治体检、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政策咨询、法律服务对接和调解“八项服务”,建设“云上”法治服务平台,“法保姆”小程序上架微信、“天府通办”APP宝兴专区及四川政务服务网,52家行政单位、行业协会和专业机构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纠纷调解、公证服务等50项“云上”业务申请,涵盖合同审查、现场监督、公证继承、法治培训等民生服务,企业法治需求实现“现场座谈”、“远程问诊”和“适时开药”,企业、群众办事不出门、不求人、不加码,“法保姆”应用服务使用率持续增长。近年来,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830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71件,帮助援助对象挽回经济损失100余万元。办理公证案件44件,同比增长10%。“法保姆”服务四川宝兴汉白玉特色产业园区企业法治服务覆盖率达100%,全县企业、群众覆盖率达60%以上,辖区企业、群众对公共法律服务获得感满意度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