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阳法院:让权益不再打“白条”!

  
2022-12-07 19:29:14
     

  案件“执行不能”,是不是法官就不管了呢?当然不是!为有效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执行难问题,切实维护胜诉权益,今年以来,恩阳区法院从五个方面对“执行不能”情形进行有效疏通,依法促进、全力破解该类案件的执行。
  
  强化失信惩戒。加大对执行不能案件被执行人的惩戒力度,对被执行人采取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员名单、限制其高消费、通过媒体向社会曝光等措施,使得被执行人“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迫使被执行人自觉履行。今年1—11月,已将348人纳入失信人员名单,377人被限制高消费,通过各类媒体向社会曝光2期168人。感受到生活、工作上的不便后,已有34名被执行人主动联系执行法官,履行了全部或部分义务。如被执行人刘某在刷抖音时,刷到了包含自己在内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短视频,并被大量网友转发评论,迫于舆论压力,刘某主动联系法官履行完义务。
  
  强化财产查控。准确定位法院对破解“执行不能”的主体责任,树立“终本”不“终止”意识,对终本案件绝不终止查控,该院执行局每半年对相应案件进行1次终本案件“回头看”,再次启动查控财产程序,准确掌握被执行人是否存在新的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如发现被执行人存在新的财产线索,立即启动恢复执行程序,彻底打消权益人“案件终本后没人管”的顾虑。如在终本案件“回头看”中,该院行指挥中心平台终本库反馈被执行人龚某有资金来往,遂立即对涉龚某案件启动恢复执行程序,依法扣划了被执行人龚某银行账户存款80000元。
  
  强化拒执打击。动员申请执行人配合人民法院查找财产线索,并向社会发布悬赏公告7次,获取相关线索11条。对经核实的财产线索立即采取查扣冻措施,启动评估拍卖程序;对发现有故意隐瞒、转移财产等拒执情节的被执行人,及时向公安、检察机关移送拒执线索,与院刑事审判庭协同推进拒执案件办理,依法追究拒执刑事责任,并组织失信被执行人旁听庭审,强化法律震慑;对履行迟缓、抗拒执行情形的依法采取拘留、罚款等措施,努力形成惩治拒执违法犯罪行为的强大舆论氛围。今年以来,该院已判处拒执犯罪3人,拘留21人,罚款13人,有效遏制执行不能案件增长势头。
  
  强化执行救助。严格按照《四川省司法救助实施办法》,对执行不能案件中发现的生活困难当事人给予适当司法救助。对符合救助类型和条件的申请执行人,该院及时走访调查其所在家庭、社区、单位,核实其生活困难情况。确属难以维持生活的情形,按法定程序予以救助。今年来已救助4件5人,涉及金额21万元。如邓某因交通事故致残,涉及邓某案件也因“执行不能”未能执行到位。考虑到申请执行人邓某家庭情况、身体情况,该院及时报请上级法院,启动三级法院联动司法救助程序对其给予救助,缓解了邓某的生活压力。
  
  强化释明宣传。为引导群众对执行工作形成科学理性的认识,该院针对“执行不能”开展广泛宣传,通过案例诠释“执行不能”与“执行难”的区别,引导当事人和全社会了解“执行不能”,正确看待“执行不能”,告诫社会公众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应具有风险防范和责任自担的法律意识,切实防范执行风险;在民事活动中多采取担保、抵押等方式,在诉讼活动中多采取财产保全等方式;在执行阶段主动提供被执行人下落和财产线索等,降低“执行不能”风险。通过一系列的释法宣传,有效避免因理解误差、沟通不畅引发涉执信访,该院涉执信访率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15.6%。
  
  (刘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