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 邹刚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党必须时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肩负国家法律监督职责的检察机关,如何深度落实党的二十大工作部署,推进全面从严治检引向深入,锻造忠诚担当的检察铁军,为党和人民检察事业承担更重政治责任、法治责任和检察责任?笔者认为,当以检察机关的深刻自我革命作为载体,推进全面从严治检,为检察事业新发展再添动力。
一、以思想建设实现自我净化。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实现自我净化,思想建设是重要前提和核心支撑。作为党执政兴国的专政工具和“刀把子”,检察机关应当全面加强班子和队伍思想建设,用思想自觉引领行动自觉。一要破除特权思想。随着监督体系的完善、“两反”转隶、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限缩,特权思想在检察机关得到了有效破除。但批捕、起诉等检察裁量权依然支撑极少数干警拥权自傲、以权谋私,一定程度损害司法公正,割裂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败坏检察机关形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官本位”思想遗毒影响、干警党性修养不够、监管制度不健全不到位。破除特权思想,首先要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通过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和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教育,引导检察干警传承党的优良作风、践行“三个务必”,强化宗旨意识、法纪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其次要健全监督制度,深入查找“四大检察”办案和法律监督的廉政风险点,针对性制定防范措施,堵塞隐患漏洞;再次要强化监督问责,对特权行为和现象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追责到底、严肃查处。二要克服畏难情绪。部分检察干警碍于与公安、法院的关系,不敢监督、不善监督、表面监督、形式监督的情况依然存在。对立案、侦查监督往往浮于表面,对民事审判、执行活动停留于工作瑕疵,多数案件限于个案办理,跟进监督和类案监督不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老好人”思想作祟,不愿依法履职、主动监督;另一方面是监督能力不够,不能发现问题、斗争方式缺乏;三方面是怕得罪其他政法机关影响工作开展,不敢纠正违法。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赋予检察机关更重的责任。检察机关只有克服畏难情绪,敢于监督、善于监督,始终把公平正义作为价值追求,“如我在诉”、司法为民,方能助力新时代“中国之治”取得更大成效。三要杜绝机械司法。办案就是办人生。检察办案不能简单、机械地按照法条字面含义草率地作出结论,更要考虑因应时事、适度校准,考虑民众情感和社会效果,特别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更要坚守谨慎和谦抑的原则。对未成年人案件,要坚持保护为先原则,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成长;认真贯彻落实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积极开展涉案企业刑事合规整改,最大限度减少执法办案对企业生产经营造成的消极影响;对损害生态、侵占耕地林地农田等违法犯罪案件,尽量以修复生态、公益损害赔偿为主,在有效修复、认罪认罚、积极赔偿的基础上,对嫌疑人从轻减轻处理,最大程度减少社会对立面。
二、以政治建设引领自我完善。
张军检察长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我们党凝心聚力的看家本领。离开政治建设,检察业务就没有灵魂,只能就案办案、机械司法。只有不断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才能引领检察干警自我完善,增强依法能动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是忠诚铸魂。强化政治引领,坚定忠诚品质,坚决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以更实举措落实检察机关的政治属性。压实压细党组主体责任,强化政治担当,落实班子成员和部门负责人“一岗双责”;扭住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紧盯政治执行、管党治检、纪律作风、履职责任,以问责倒逼担当履职;强化政治轮训,激励能动履职,聚焦维护稳定、服务发展、司法为民主动作为,深入推进“忠诚铸魂 铁纪担当”专项活动,以实干实绩践行对党绝对忠诚。二是信仰强基。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作为政治性极强的检察机关、检察干警,更应坚定理想信念、铸牢信仰之基,在新形势复杂斗争中坚定方向、在依法能动履职中勇于担当、在歪风邪气的腐蚀前坚守底线。要巩固“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常态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坚决杜绝特权思想、霸道作风引发的违纪违法问题,克服因发展理念和执法理念偏差存在的不按司法规律办事、不重视执法效果的问题,严肃查处为检不廉,甚至以权谋私、贪污受贿、徇私枉法、聚众赌博、违规经商办企业等问题,坚决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切实增强检察干警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三是党性健体。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落实新时代党建总体要求,是做好检察事业的基础和保证。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强化党性意识,做到政治上明白、责任上担当、情感上认同。要强担当,拎紧责任清单。抓实“书记职责”,严格按照“三级五岗”落实好党建责任,注重支部规范建设,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民主团结氛围,统筹推进支部党员教育、制度建设、作风监督等各项工作。要重学习,增强党性意识。运用“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主题党日、在线学习测试等方式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做到思想同心、目标同向、行动同步。要抓教育,强化党员身份。主动扛起廉政教育主体责任,充分利用本地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和警示教育,全面强化干部党员身份。要筑根基,注重规范严肃。坚持支委会专题研究党建、全覆盖谈心谈话等工作制度,改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做实做细党建工作。
三、以作风建设促进自我革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把握作风建设地区性、行业性、阶段性特点,抓住普遍发生、反复出现的问题深化整治,推进作风建设常治长效。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检察机关,更要以坚定不移的风腐一体纠治,加强作风建设促进自我革新。一要狠纠“四风”净心。强化对检察官“三观”教育,将检务督察、政治巡察、纪委监督有效整合,紧盯检察权行使关键部位和环节,把牢“四风”问题隐形变异、翻新升级等新动向新表现,敢于对“四风”问题循线深挖,查找作风问题背后的真相和根源,彻底整治违规收受红包礼金、违规吃喝、以权谋私、循私枉法等顽瘴痼疾。二要抓实内部制约健行。优化检察官权责清单,健全随机分案机制;依托信息化系统,实现对案件诉讼全过程流程监控和节点监控;加强定期案件质量评估,完善检察官考核评价和退出机制,落实落细司法责任制要求。构建以质效监控为核心的多层次内部监督制约体系,强化检察委员会、检察长、业务部门负责人全面、全程案外监管和指导功能,加强检委会业务指导和内部监督制约能力,不断规范法律监督案件的权力运行机制,凸显内部监督制约的成效和刚性。狠抓“三个规定”落实,强化与派驻纪检监察组沟通协作,坚持常态化纪律作风督察,促进机关作风有效提升。三要强化外部监督塑形。全面落实人民监督员、听证员、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检察办案工作制度,做好代表委员联络工作,定期向人大代表通报检察工作情况。充分运用检察听证、法律文书公开、检察工作纳入基层网格管理等工作制度,切实提升人民群众参与检察工作的范围和深度。
四、以能力建设助推自我提高。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建设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高素质干部队伍”。作为党执政兴国、依法治国的重要力量,检察机关肩负着更重的职责使命。只有全力提升检察机关自身能力,才能适应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的需要。一要提升能动履职能力。要以依法能动履职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稳定,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依法严厉打击各类刑事犯罪,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助推平安建设;贯彻落实宽严相济和认罪认罚从宽、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遵循谦抑、审慎原则,努力实现公平正义;推进诉源治理,抓前端、治未病,完善司法办案、风险评估、化解矛盾为一体的诉源治理办案模式。二要提升为民司法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如我在诉”的境界办好每一起涉民生案件。强化风险防范,妥善办好涉众型经济犯罪、网络诈骗犯罪等案件,聚焦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食药环等突出违法犯罪开展专项整治;抓好矛盾化解,主动参与“网格化”治理,加强司法救助刑事和解,践行“枫桥”经验,积极推动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三要提升法律监督能力。纵深推进法律监督,以检察作为精准融入发展大局和社会治理。实质化运行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精准推进民事检察多元监督,用好抗诉、检察建议等法律监督方式,增强监督的主动性、实效性。积极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和行政非诉执行监督,助力提升行政效率和公信力,保障法治政府建设。发挥公益诉讼作用,以公益诉讼守护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积极实施检察大数据战略,因地制宜做好智慧检务工作,更好助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