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高新公安:力度速度温度,彰显平安本色

  
2022-11-18 11:31:01
     

  达州高新数字经济产业区共有680余家企业,常住人口20万,民警50名,人口与警力比不足10000:2。高新区公安分局的民警们坚守在前沿阵地,加大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力度,对园区企业的需求则讲究速度,对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充满温度。
  
  近年来,高新区公安分局服务发展成效卓越,辖区企业、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测评连续三年居全市第一,公安政务窗口连续两年被省厅评为成绩突出集体,杨开新、谷洪彪分别荣获公安部卫士勋章、四川省优秀民警的荣誉;斌郎派出所连续三年荣获省公安厅“最强党支部”称号,被命名为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被公安部评定为“一级公安派出所”。
  
  服务企业群众无止境
  
  “意外情况发生时,要拿稳防暴盾,在保证自己安全的前提下,再想办法用钢叉控制住犯罪嫌疑人……”冬日暖阳下,斌郎派出所的民警正在园区对安保人员进行培训,民警一边讲解动作要领,一边普及相关器材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这是高新区公安分局开启的“警企联动”社会治理新模式。除了安保培训,该局还每月组织民警,对企业员工进行法律宣传,重点宣讲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知识,填补了企业员工预防电信网络诈骗知识的空白。
  
  去年下半年,长期跑环城路的大货车司机杨先生反映,辖区治安卡口的高亮度闪光灯在夜晚抓拍时,让他们常常“瞬间失明”,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接到群众的反映后,我们立即制定解决方案,很快,新式环保卡口抓拍相机就在火峰山、环城路和七河路等地相继投入使用。”高新区公安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式抓拍系统在夜间采用人眼不敏感的红外光,有效降低道路光炫目造成的行车安全事故率。
  
  据了解,为更好地服务园区的企业,优化营商环境,真正做到为企业保驾护航,2020年下半年,该局创新性地推出《达州高新区公安机关服务园区经济发展二十条措施》,实行证照业务快捷办、简化办、上门办和回访全覆盖(三办一回访)等便企服务,让“最多跑一次”落地落实。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解群众之盼、谋群众之需,才能更好地推动园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前段时间,幺塘派出所接到一起一装修公司拖欠农民工薪资10万余元的案件,民警多次联系装修公司老板张某,向其释法说理,最终张某支付了拖欠的工资。幺塘派出所地处铁山附近离主城区较远,考虑到农民工来领钱十分不便,民警就逐一联系农民工,花了5天时间,陆续将这10万余元欠款送到他们手中。
  
  创新推行“一村(社区)一警务助理”
  

  2021年7月底,该局通过严把“政治、业务、责任、纪律、作风”关,创新推行“一村(社区)一警务助理”,在全区5个乡镇(街道)70个村(社区)聘用了七十多位警务助理,打通了基层基础工作“最后一公里”,实现警务助理专职、专薪、专干。
  
  “我的职责是摸排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火峰山村警务助理李长飞称,今年春天,达城一游客在火烽山游玩时挖了一村民家的竹笋,村民要求赔偿1千元,双方互不相让,最后游客报警。接到派出所的电话后,李长飞和生产队长迅速赶到现场,通过调解,游客和村民最后达成了赔偿协议化解了纠纷。
  
  去年,高新区斌郎街道办金银村一老人在网上认识一自称保健专家的何某,对方要老人通过银行转账1998元购买保健品。警务助理杨东接警当天,老人已到斌郎街道找银行转钱去了。“这都是老人的养老钱啊,绝不能让骗子得逞!”杨东将情况向高新区公安分局汇报后,立即和民警一起赶往斌郎街道。最后,在某银行找到了正准备向骗子转钱的老人,守住了老人的养老钱。
  
  正是有了这些警务助理在场镇街道、田间地头、村口院坝、路边树下、灶台锅边的辛勤工作,才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风险不外溢,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为推进“两新一数”园区建设,实现“一年有形象、两年上台阶、三年创成国高”贡献了公安力量,为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探索提供了“高新经验”。
  
  高航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