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巴山大峡谷守护神”——访宣汉县法院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负责人向建洪

  
2022-11-04 11:44:32
     

四川法治报-法治四川新闻客户端记者谭别林  宣汉县法院供图
  
  “我是一名农家子弟,感谢时代给予我机会实现人生价值。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干部,扎根基层,为民服务,是我的理想与追求。”——现任宣汉县人民法院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负责人向建洪如是说。
  


  向建洪,2015年,25岁的他考入宣汉县法院,成为一名法官助理;2017年,他被选派到桃花镇中山村担任第一书记。7年来,无论是忙于接访送达的法官助理,还是走村入户的第一书记,向建洪始终保持一颗为民的初心,扎根基层,在平凡的岗位上用奋斗书写无悔青春。近3年来,他所在的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共审结各类案件525件,守护辖区公平正义,为群众幸福生活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
  


  巴山大峡谷风景区,位于川渝结合部达州市宣汉县东北边缘,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天然褶皱造型博物馆,崖柏保护地,四川十大红叶旅游目的地,古巴人文化的富集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薅草锣鼓衍生地。而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是四川最东端的人民法庭,充分发挥“前哨”作用,将司法服务推进到最基层,努力树立巴山大峡谷环境保护、旅游权益、社会矛盾治理的“大峡谷守护神”形象。该庭辖区包括4个国家级区域、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承担4个土家族乡镇3.3万百姓以及巴山大峡谷景区每年100余万省内外游客的司法服务和保障任务。
  


  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巴山
  

  面对巴山大峡谷景区内宝贵的自然风光、丰富动植物资源,向建洪介绍,“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推动建立‘主动提醒’、‘联合协调’机制,助力景区部分区域设立警示标牌12枚,告示游客防范危险;不断深化基层调解力量的优化配置,畅通法庭与景区管委会、派出所、工商、司法所等多方‘联动线’形成强大调解合力,进一步前端协同化解涉景区纠纷。”该庭自“联合协调”机制成立共计化解涉景区纠纷21起。现正在建设“大三峡·大巴山”生态修复司法实践基地,积极打造以“司法保护实践基地”为核心,“环保旅游法庭”+“生态修复司法保护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生态修复补植复绿示范点”+“生态修复增殖放流点”的“一加四”司法实践基地模式。向建洪说,他们正用实际行动为守护绿水青山,共建美丽巴山贡献法院力量。
  


  守护游客权益,促进景区发展
  
  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不断优化涉旅审判工作机制,创新司法审判服务举措,打造“游客走到哪里,司法服务就跟到哪里。”的旅游巡回法庭。向建洪对记者说,他们一定要将“老品牌”打造出“新亮点”,通过梳理总结涉旅纠纷案件的特点,为性质、特点各异的纠纷量身“订制”相应的涉旅审判机制,在全市法院内形成具有巴山特色的涉旅纠纷“153”机制。建立1支专业化旅游审判团队、通过“网络立案、流动办案、速裁速审、判前沟通、及时赔付”的5步要素审判,强化与包括游客、旅游企业、旅游主管部门3方联动沟通,快速化解涉旅纠纷。
  


  守护民族团结,共筑伟大复兴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立足审判职能,依法公正审理好涉及少数民族、拖欠农民工工资等案件;妥善化解纠纷,把法律适用、民族习惯有机结合,有序地促使当事人快速和解;巡回办案307件,与当事人深入沟通交流1000(余)人次。该庭积极探索出人民法院在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县活动中的作用,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和审判职能工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守护公平正义,多元化解矛盾
  
  坚持公平正义,不断完善诉调对接工作机制。向建洪说,“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以层级平台建设为纽带,以良性互动机制为支撑,以法官工作站为载体,畅通多方联动,拓宽诉调对接工作机制,进一步有效化解矛盾纠纷,让巴山大峡谷的名片更为响亮,大峡谷守护神的角色更加深入人心。”巴山大峡谷景区和乡镇设立8个法官工作站,邀请人民调解员进驻,实行坐班制度,灵活通过委托调解、特邀调解、协助调解等方式,让矛盾纠纷在诉前、诉中、诉后得到有效化解,形成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独具特色的全方位联动、多方向覆盖的诉调对接新格局。
  


  向建洪表示,下一步,巴山大峡谷旅游环保法庭将继续发挥前沿阵地作用,坚持“三个面向”和“三个便于”原则,明晰“三个服务”职能定位,认真贯彻落实省高院王树江院长来庭调研勉励寄语,继续发挥好审判职能,按照高质量发展思路,不断激发法庭队伍的潜能,一如既往扎根基层土壤、服务人民群众、推动社会治理,以徽为盾、以法为剑,为巴山大峡谷景区高质量发展及“生态立县”、“文旅靓县”战略增添法治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