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有需求,网格见实效。在创新推动基层治理进程中,通江县以现代化网格服务为抓手。近年来,将全县324个村、43个社区细化为7709个单元格,建立全域“2公里快通圈”,推行定格、定人、定责、定效“四定”新举措,围绕“建、实、动、快”落地落细,强力推动基层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实现无空白、无盲点,让民意收集更精准,诉求解决更及时,服务质量更提升。今年来,全县初信初访办结率、积案化解率、息诉息访率、群众满意率“四个”创新高,既以优异的成绩向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献上一份“通江式”网格化服务的礼物,又以实际行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好局,72万通江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挂满灿烂的笑脸。
全域“建” 不落一户一人
通江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机关驻地,传承红色基因是创新推动通江网格化服务的强大动力,锻造红色治理“主心骨”是最大的亮点。健全“村(社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红色堡垒,按照“全域覆盖、全网整合、全程联动、全时响应”覆盖及要求和“一格一员”标准,不落一户一人,推行“网格+”模式(“网格+邻里圈”“网格+单位圈”“网格+单元格”),健全基层社会治理网格,推动治理力量下沉一线。全县选配组建近8000人的网军,其中拥有干部4300余人、公益性岗位600余人、志愿者2700余人,确保人民群众有事能在2公里、10分钟内找到一名网格员,做到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兴隆镇翰林村王廷权说:“要不是亲眼所见,我也会半信半疑”。10月4日这天,持续暴雨导致九浴溪服务站路面严重积水,沿河农户面临洪水威胁,他亲眼看到网格员王利容背着80多岁的张君英老人撤离到安全区。哪里出现“急难愁盼”问题,哪里就有网格员及时帮助解决,群众如数家珍。
处置“实” 百姓有求必应
“一把手”亲自抓是通江县网格化服务管理的鲜明特征。县委书记、乡镇(街道)党(工)委书记、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抓主推,按照“网格吹号、部门报到”要求,做好“服务群众一个系统、回应诉求一套人马、办理事件一站分流”,确保群众诉求能快速回应。沙溪镇王坪村村民王强,因邻居栽植的树木年复一年长高,既影响了他家采光,又存在安全隐患而闹心,便在单元格微信群吐槽。网格员及时到现场核实,并立即组织人员现场妥善处置到位,双方口服心服。群众的事情大于天。“通江式”网格化服务创新常在路上,把单元格变为反映诉求“直通车”。全县各网格结合“民生诉求大起底”,今年来收集民生诉求11428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
全民“动” 安全防范落实
全面落实“发现早、处置稳、不升级、不恶化”举措,安排网格员和县级部门干部同步下沉一线,按照“户户见面、人人走访、及时报告”的要求,从“心”做起,从“实”出发,开展疫情防控、防汛抢险、矛盾化解等工作,做到问题线索一网揽尽,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9月18日,通江普降暴雨,板桥口镇白果坝村网格员王明强在巡查中发现独居老人龙大芳屋后岩石有垮塌风险。他立即线上线下预警并上报,镇、村及时响应,迅速将老人转移到临时安置避险点。当天夜里该户屋后危岩垮塌,打烂房屋。灾情发生后,龙大芳老人说:“要不是网格员早报信息早撤离,当晚我就到阴间去了”。本轮强降雨,全县乡镇、部门组织网格员开展全域排查,紧急转移受灾群众1173户2754人,无一伤亡。事实证明,超前服务见行动,安全防范有保证。
落地“快” 人民群众满意
“网格化服务最大的好处就是高效便民。乡村百姓居住分散,政府发布的公告和通知,不一定马上能传递到每位群众,及时反馈也难保证。现在网格员就在群众身边,服务到人民心上,老百姓配合热情高,信息传递更快更准,反馈也更加迅速、准确,政府为群众服务也更精细、更到位”。诺江镇党委书记赵怀舜印象深刻的是,因大部分留守老人操作不来智能手机,过去的农村医保缴费工作开展难度大。推行网格员代办制后,农村参保进度同比大幅提升。“过去一个村1000多户只有几个干部联系,现在不一样了,一个单元格就有一个网格员,门好进,人好找,事好办”。在“通江式”网格化服务的字典里,找不到“推”“拖”二字。最近,党的二十大精神更加鼓舞人心,全县网格员主动作为,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努力打造“通江式”网格化服务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