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昌县防范电信诈骗实现发案、损失“双下降”
平昌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工作,采取专班、专人、专责“三专”举措狠抓落实。县委政法委牢固树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主责、行业监管、宣传预警、全民防范”新理念,聚焦预警劝阻,强化识诈宣传,构建县、成员单位、镇、村(社区)、群众五级反电诈宣传格局,推动防范电信诈骗工作深入开展,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今年来,全县电信网络诈骗发案168起,同比下降45%;损失金额756.1万元,同比下降61%,实现发案、损失“双下降”。
多渠道预警提醒入脑入心
“快破案不如不发案,多追赃不如不受骗”。平昌县反诈中心准确分析研判上级公安机关下发的预警线索,联合各辖区派出所通过电话预警、短信预警、上门预警的方式,对广大群众特别是受骗重点人群反复提醒入脑入心。
5月6日,驷马派出所接到王某某求助,称其家属在驷马镇一个宾馆接受某市公安人员的传唤,民警首先意识到这是一起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进行诈骗,庚即赶到该宾馆及时制止转账246万元。
5月28日,县反诈中心接预警指令称,西兴镇居民唐女士正被骗子以冒充法院工作人员实施诈骗。多次拨打唐女士电话未接、频发短信提醒“防范诈骗,终止汇款”,待找到唐女士后,唐已向对方提供了银行卡号和密码,骗子正在索要验证码,避免造成经济损失11万元。
2022年3月,彭某某、吴某某共同商议,先以免费看病为幌子吸引围观群众,再利用“眼睛取虫”“纸币沾血”的方式骗取信任。引诱上路后,吴某某告诉被害人家里有“血光之灾”,需请彭某某来“作法消灾”以索取“功德钱”,先后骗取被害人7400元。刘某某回家后,其子女遂电话报警。检察机关认为,彭某某、吴某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骗取他人钱财,数额较大,其行为已构成诈骗罪,及时依法办理。
创新式宣传着力走深走实
县委政法委、县平安办、县反诈中心建立联动机制,精心梳理出“刷单返利类诈骗、虚假投资理财类诈骗、虚假网络贷款类诈骗”等“10个凡是”都是诈骗,结合本县真实案例,印发宣传资料6万余份,帮助人民群众提高了识别诈骗的意识,拒绝诈骗的能力,牢记“不贪、不信、不转账”七个字。县反诈中心派专人先后深入地处边远的镇龙新庙社区、板庙镇青凤社区、土兴铁城社区等30个村(社区)老年人活动聚集点开展“点对点”的反诈宣传,帮助老年人提高识骗防骗能力。今年来,累计开展防范养老诈骗宣传98场次,帮助老年人守好“养老钱”。
全方位覆盖提升平安水平
县委、县政府把电诈治理纳入平安平昌建设考核,严格落实“一案双查”,对工作不力部门挂牌督办,推动反诈行业履职尽责主动作为,联通省、市、县和派出所四级预警联动处置通道,推广国家反诈中心APP,实现精准预警、快速回访、家庭联防。针对城区学生群体出租出借银行卡微信“跑分”转账的苗头,反诈中心及时召开警校反诈研判会,采取应对措施,及时整改到位。扎实开展反诈“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进企业”宣传防范,加快构建全警反诈、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新格局。到目前,全县172732人注册使用国家反诈中心APP,成功劝阻7万余人上当受骗。同时,推行“党政牵头、社会参与”机制,继续加强对滞留缅北涉诈高危人员的拦截劝返工作,成功劝返3人。
时下,平昌县反诈进一步加足马力,努力做到“单位零发案、职工零参与、履职零失误”。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