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助理余曜:专注“家事” 以匠心守初心

  
2022-07-05 13:02:15
     

  在南充市顺庆区人民法院,有这么一位法官助理,她12年如一日,在为民服务的第一线,在化解纠纷的最前沿,以匠心守初心,以创新展担当,参与化解纠纷数千件,多次获得“服务标兵”、“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她还自我加压,不断挖掘隐藏技能,通过自学取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她说,这样,能够更好地帮助当事人化解纠纷。她就是家事审判法庭法官助理余曜。

 

  
  初心:自我加压提升技能
  
  2010年,从西华师范大学法学院毕业后,余曜通过公招进入顺庆区人民法院,先后在立案庭、新建法庭工作。12年间,余曜经历了从大立案、大分案到成立诉讼服务中心、调解速裁中心,创新“分调裁审”机制,进行繁简分流,诉调对接,多元化解矛盾纠纷、探索诉源治理的历史变迁。作为法院专业化调解队伍的一员,她自我加压,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心理学知识,取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2019年,顺庆法院积极探索繁简分流改革,将新建法庭确定为家事审判专业法庭。不久,余曜从诉讼服务中心调至新建法庭,专门调解家事纠纷。为积极应对家事案件数量逐年上升、类型趋于复杂多样、矛盾化解难度加大等现实情况,余曜和同事们一道,依托“枫桥式法庭”创建契机,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目前,家事审判团队整合新形势下服务老年人、妇女、未成年人群体的多项职能,已探索出“专业审判+专业场所”、“多元调解+心理疏导+依法裁判”、“政法委+法院+职能部门+基层组织”、“片区法官(法官助理)+微信工作群+基层调解平台+在线服务调解平台+法治宣传”的“2345”工作模式,形成了多元调解、心理疏导、专业裁判的工作方法,确保大量家事纠纷专业、高效化解。2019年以来,余曜参与调解了三千多件民事纠纷。成功化解纠纷近千件,为家庭的和谐、社会的稳定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匠心:传递正能量的调解日志
  
  7月1日,余曜对曾经调解的一起赡养纠纷案件展开回访。“对于一些纠纷较大的案件,虽然调解成功,我总是想看看他们后来生活得好不好,还有没有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定期开展案件回访,已经成为家事审判法庭法官们的一项常规动作。“我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是别人的人生。”余曜认为,一个案件再难,都有解。但是,解法很重要,怎么样让双方在纠纷中减少伤痛、修复亲情、收获幸福,是她努力的方向。在法庭里,每天都在别人的人生故事里充当调解员,余曜也萌生了更多的想法,想通过一个个个案的成功处理,抽丝剥茧挖出共性,寻找出更共生的东西,能够给大家一个指引。从2020年开始,无论当天有多忙,余曜总是会把较为典型的案例,通过朋友圈发布当日调解心得。 “多少纠纷不是基于欠债还钱的天经地义,而是基于信无可信,忍无可忍的无可奈何,面对类似这样情绪背景下的大小案件,如何让他们感受到公平和正义?这是我们这一代法律人的共同课题。”
  
  “离婚是逃避不了抚养义务的,尽管有一些人以为自己能逃得掉,不如思考如何与孩子一同疗伤,重生……”在她的日志里,既有对法律的深层次思考,又有对家事矛盾柔性化解的举措。她说,想通过讲故事的方式,与大家分享工作中的点滴感悟,让公众听得见看得见、听得懂看得懂、愿意听愿意看,向社会传递正能量。

 

  
  慧心:组建家事调解“心理治疗团队”
  
  “家事法庭不仅要调解矛盾纠纷,还要运用法律、心理双重干预措施,入情入理分析、化解矛盾纠纷对当事人的负面影响。”到家事审判庭后,余曜对组建心理咨询师调解团队提出建议。在院党组的大力支持下,心理治疗团队很快在新建法庭成立,主要致力于帮助当事人解决实际困难,修复或重建婚姻家庭关系,促进家事纠纷有效解决。目前,已选任两名具有专业背景的心理咨询师作为特邀调解员,实践并探索法官指导下结合心理疏导的诉调对接模式。今年以来,家事审判庭共成功调解140件案件,调解成功率高达58.1%,大大减轻了家事法官的办案压力。  “家事无小事,调解促和谐。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法育人,这是作为一名调解员实现自身社会价值的所在,也是未来我将会一直坚持的。”余曜表示,她只是万千人民调解员的“缩影”,家事纠纷中大部分涉及妇女儿童,由女同志提前介入,能够更好地了解当事人的需求,促使后期调解过程向好的方向发展,希望更多的群众能够加入到人民调解员的行列中来。
  
  李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