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安县阳春镇姜庙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深化以“李”兴村,探索“一核四治”乡村治理,开启了一场“以李为名”的乡村振兴示范区暨现代农业园区探索之路,实现整村道德引领显、群众文化丰、移风易俗实、人居环境美、靓丽乡风好、社会秩序稳六大实效。
党建“举旗定向”,聚“力”强村。
组织提档。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三化三强”的党建工作模式,以优化便民服务中心、优化便民服务制度、优化便民服务措施为抓手,以加强社情民意收集、加强化解纠纷能力、加强配套设施投入为重点,进一步提高为民便民利民服务能力。
人才提质。通过乡土人士挖掘、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农村学历提升建强科研团队、企业团队、本土专家和返乡人才“四支队伍”,同时大力回引优秀农民工,并通过创新开展“五步递进工作法”,将返乡农民工逐步培养为新型农民、中共党员、村组干部、村党组织书记,不断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
产业提效。村支委牵头,建立“村党组织+村集体+村资公司+经济组织+农户”的“五环利益联结”发展模式,打造“白李果源乡村振兴示范园”,发展“李子套种蔬果、粮食”“稻渔虾共生”等新型生态循环农产业,促进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快速发展。2020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万元,实现“村民收入、集体经济、组织声望”三方共赢。
自治“内消矛盾”,活“里”兴村。
“里长制”树标杆。在网格化管理基础上,以里为单位,建立一村一镇干,一里一村干,一里一里长,一里一乡贤的“里长”制度,村上设“里长”办公室,配全村里长相片展示图,“里长”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信息上报、协助稳控、政策法规宣传、培养法律明白人等工作,引导村民在“生活美家园好,生产美产业强,生态美环境优”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四会共议”稳根基。充分发挥“自治小组”会议、村支“两委”会议、村民代表会议、乡贤协商会议等“四会共议”作用,利用田坎会、院坝会等形式开展议事工作,全面落实村、组务公开、“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制度。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管,事事有人管”。
“村规民约”定标尺。健全村民自治章程,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制定符合村情、操作性强的《姜庙村村规民约》,将村规民约编成民歌、顺口溜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利用大喇叭、微信群和入户走访等方式加强宣传,进一步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能力。
法治“定纷止争”,以“理”安村。
三支队伍强保障。成立由党员、村组干部、社区商户、各单位安保人员等组成的红色义警巡逻队,定期开展义务巡逻,有效维护全村治安稳定。创新设立法治委员,由业务骨干担任,确保乡村治理工作落地落实。选取业务素质强、文化水平高的优秀人才不断充实“法律明白人”队伍,增强群众法治意识。
源头治理强防范。依托村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矛盾纠纷调处志愿者队伍,定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建立矛盾纠纷台账,及时分析研判,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做到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2020年共排查化解矛盾纠纷50余起,化解成功率及群众满意率均为100%。
法律服务惠民生。打造公共法律服务室,聘请法律顾问坐班,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提供法律援助、代写诉状等法律服务,每季度对全村“法律明白人”开展培训。依托村图书室、竹艺书吧等载体,建设法治学校、法治书屋,及时更新丰富普法资料,定期开展农民夜校、老年大学等普法宣传活动,及时为群众宣传国家政策及法律法规。
德治“春风化雨”,明“礼”润村。
“寻根问李”塑文化。发挥赶场山李子商标、江安大白李地标及绿色食品的品牌优势,结合“李”是中国大姓,以及“李”通“礼”和“理”的传统文化,打造“李子”展陈综合体,并将“李”文化融入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一步一“李”景,塑造“李”文化。
“四德四风”育文明。依托道德讲堂、百姓大舞台等文化阵地,广泛开展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和“严党风、正家风、树民风、守古风”为主题的“四德四风”活动,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升照顾家庭、教育教养、服务社会、守护乡愁的能力水平,营造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农村暖心人文氛围。
“一户三化”树典范。开展“中心户”创建活动,搭建“党组织+中心户+一般户”的网格化乡风文明管理机制,营造中心户带着农民学,领着农民干,引着农民变,家家争当中心户的良好社会风尚。姜庙村先后获得市级文明村、省级四好村、省级“六无”平安村、省乡村振兴战略工作先进示范村、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智治“科技赋能”,慧“利”治村。
构建智治体系。建设“智慧党建、智慧综治、智慧服务”等为一体的“智治”体系,统筹卫生健康、法律咨询、便民服务等业务,制作“智慧姜庙”二维码,采用群众线上提交申请与村级代办双模式,实现“零距离”服务群众。
优化共享联动。高标准打造村综治中心,推进“雪亮”工程“慧眼”工程及“天网”工程联通共享,打通信息壁垒。全村安装“雪亮”工程38个,“雪亮家”工程摄像头35户,“慧眼”工程摄像头345个,实现重点地区、重要基础设施、居民聚集点全覆盖。
升级掌上办公。利用微信、抖音等APP,建立村务公开平台,定期公示村级业务,打破传统公开方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群众在家即可查看村务公开内容,让数据多跑腿、让干群少跑路。(陈泽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