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司法智慧之力服务高质量发展
成都市青羊区法院2020年工作亮点纷呈
青羊区法院对一起涉职工权益的劳动争议纠纷进行巡回审理 青羊区法院供图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赵诗柯
一年栉风沐雨,一年砥砺前行。回首2020年,成都市青羊区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区委及上级法院决策部署,充分履行法院职能,推进疫情防控与执法办案“两手抓”“两不误”,各项工作亮点纷呈,为青羊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出司法智慧。
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青羊区法院全年受理案件35339件,位居全省基层法院第二,审执结33759件,结案率95.53%,同比上升6.92%,创历史新高。
亮点1
立足审判职能服务大局显担当
“考虑到被告投资失败,生活陷入困境,特别是审判法官的庭审陈词使我们感动,作为一家有社会责任担当的企业,故撤回本次诉讼。”2020年2月18日,青羊区法院通过网络开庭审理了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在法官的人文关怀和积极调解下,原告某银行成都分行提交了撤诉申请,同意再给予被告郑某6个月的还款期限。
这起案件入选省法院第二批涉疫情典型案例,彰显了青羊区法院立足本职,服务疫情防控大局的担当作为。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青羊区法院积极推行“非接触式”诉讼服务,在线办案666件,妥善审理涉疫情案件22件。该院及时出台7条法律建议,提出10条防范金融风险法律意见,制定14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的保障措施。
2020年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收官之年,青羊区法院深入开展“六清”行动,审结涉恶势力犯罪案件3件,落实涉黑恶案件专案专办和院庭长办案制度,弘扬正气、守护平安。聚焦“黑财清底”,强制执行涉财产刑及罚没退赔案,执行到位金额26.15万元,执结率达100%,彻底摧毁了黑恶势力经济基础。
一年来,青羊区法院依法打好社会安定持久战,受理刑事案件954件,依法惩处重点领域刑事犯罪,审结抢劫、抢夺、盗窃、危险驾驶等犯罪564件612人,保障群众安宁。同时,坚持铁腕禁毒,审结公安部督办的“咔哇”饮料毒品案。依法审结我省首例高空抛物刑事案件,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头顶上的安全”。
亮点2
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护航经济促发展
营商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健全的法治是营商环境不断优化的最根本、最稳定、最长久的保障。
青羊区地处成都金融腹地,集聚了大量的金融机构。如何引导和规范金融交易,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全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青羊区法院长久以来思考的命题。
2020年9月25日,青羊区法院法官在“第二届破产法治·天府论坛——预重整制度专题研讨会”上作交流发言,分享了破产案件办理的经验。一直以来,青羊区法院高度重视破产审判工作,通过破产审判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为助力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有力司法保障。2020年,该院综合运用和解重整制度,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受理破产案件25件,依法受理成都某建设有限公司破产案,批准成都某置业公司重整计划,有效化解了1439名债权人稳控风险。
一年来,该院不断提升法治保障水平,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加大对中小企业保护力度,推动出台青羊区保护中小投资者行动计划。据统计,去年,青羊区法院共受理商事案件15754件,审结15505件,结案率高达98.42%。
为促进产业功能区发展,该院全力维护金融安全,定期召开金融审执工作新闻通气会、金融审执联席会,发送加强金融监管等方面的司法建议30份。同时,与人行成都分行、省银保监局等机构签约,合力推进金融纠纷诉源治理。此外,“青·云”金融智审平台创新升级为2.0版,在成都全球首届国际区块链产业博览会上亮相展出。目前,该院太升人民法庭(金融法庭)已顺利获批,即将打造成为集金融解纷、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和金融法治研究三大功能于一体的标志性工程。
亮点3
坚守司法为民服务群众惠民生
2020年,在审理一起学校保安猥亵儿童刑事案件的过程中,法官发现案发学校存在对劳务派遣职工管理不严、监控设备覆盖不全、预防性侵害教育缺失等问题,于是迅速向案发学校及教育部门发出司法建议,督促其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和学生保护主体责任。
这是青羊区法院坚守司法为民,依法保障民生权益的一个剪影。该院在严厉防范打击侵害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同时,选派2名法官分别担任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据统计,2020年共审结涉婚姻家庭及未成年人权益案件726件,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为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青羊区法院积极推进劳动纠纷巡回审判,与区总工会、人社局、司法局共建劳动争议“一站式”多元化解联动处置中心,3天就高效化解了某美容机构劳资纠纷133件。据统计,2020年,该院共审结劳动争议、医疗纠纷、人身损害赔偿纠纷等民事案件2718件。
在做优做实司法服务方面,构建“一站式”多元解纷和诉讼服务体系,推行跨域立案、网上立案、异地查档等便民措施,打通诉讼服务“最后一公里”,为人民群众提供各类诉讼服务221015件次。
与此同时,青羊区法院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公正高效的司法服务送到人民群众身边,将人文关怀融入司法办案。2020年,该院坚持宽严相济,对具备从轻情节的依法从宽判处缓刑、管制、免于刑事处罚,审结认罪认罚案件728件792人。持续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充分保障被告人刑事辩护权。积极开展司法救助,为经济困难当事人减免缓诉讼费75.26万元,发放司法救助金35万元,向664名符合条件的当事人指定法律援助律师,彰显司法温度。
2020年,该院执结案件13388件,结案数位居全省基层法院首位,办理委托执行事项7387次。强化信用惩戒,限制高消费10665人,将8651名失信被执行人纳入“黑名单”。加大涉民生、金融和国企等案件执行力度,执结6597件……这一系列数据树立起了青羊区法院服务群众惠民生的司法形象。
亮点4
坚持创新驱动司法改革提能级
“这种表格式文书看起来更清晰、更直观了!我们重点关注的内容也能够迅速抓取,一目了然。”2020年7月31日,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的当事人从青羊区法院领到了新鲜出炉的判决书,对此赞不绝口。据悉,2020年,青羊区法院不断提高裁判文书制作效率,共发送令状式、表格式等简式文书2327份,进一步满足了人民群众多元、高效、便捷的纠纷解决需求。
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这一年,青羊区法院坚持创新驱动,站在更高的起点上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
在民事诉讼程序繁简分流改革试点工作中,积极推动繁案精审、简案快办,7名简案法官全年办理民商事案件10797 件 ,占 全 院 民 商 事 案 件 的63.82%,平均审理周期23.31天,改发案件同比减少62件;实行电子化诉讼,在线立案10737件,远程调解1097件,电子送达25286件。
聚焦配套优化司法管理,不断完善审判管理系统,明晰审判权责清单,强化静默化监管和“四类案件”管控力度,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建立起以质效为中心的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开展案件质量评查和优秀庭审、优秀文书评选活动,办案质量持续向好。此外,通过优化案件审判流程,办案效率持续提升,未结案同比减少60.65%,平均审执天数同比缩短11.96天,实现了审执工作良性发展。
这一年,青羊区法院立足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解纷格局,深入推进诉源治理,新收案件同比减少6.51%。同时,推行诉源治理联络员制度,设立苏坡街道调解点,在辖区24个社区推进矛盾纠纷在线调解、就地化解;与市涉外商事与法律服务中心、四川银行业纠纷调解中心等10家单位签署合作协议,深化诉调对接机制;10个调解组织、57名特邀调解员入驻法院,诉前委派调解9856件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3425件。
亮点5
强化政治引领素能提升见实效
2020年,青羊区法院涌现出了一批批恪尽职守、担当作为的先进模范,共有32人获得国家、省级、市级表彰奖励。
青羊区法院始终把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作为首要标准,按照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四化”要求,加强干警思想锤炼和党性历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主动向区委和上级法院党组请示报告工作,扎实开展“两个坚持”专题教育,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组织主题党日等党建活动,实现意识形态与党建工作互融共进。
正风肃纪促审判,风清气正好扬帆。该院全面落实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构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体制机制,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狠抓司法作风建设。抓正面示范和反面警醒教育300余人次,开展审务督查、作风检查15次,印发审务督察通报3期,集中廉政谈话11人次,从根本上杜绝了重大违法违纪事件。
为增强司法素能,加强卓越法官培育,该院特别邀请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尹田专题讲授民法典。同时,强化法院文化属性,打造“尚善·智治”文化品牌,荣获全市法院三等奖。此外,开展“管理提升年”主题实践活动,加强审判辅助人员管理,完善绩效考核机制,鲜明用人导向,选拔中层干部,遴选入额法官,打造过硬法官队伍。
“十四五”的篇章已经开启,新的一年,青羊区法院踌躇满志、重整旗装,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更加崭新的风貌踏上新征程,实现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