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余力
“原年人”指响应政府号召,减少人员流动,就地过年的人。
在今年的网络流行词语中,“原年人”应该算是包含感情最复杂的一个。有苦、有累、有落寞,有笑、有暖、有希冀,既有不能归家团圆的孤寂,也有众志成城战疫的坚守。在内江政法系统,也有这样的“原年人”。他们从大年三十开始就坚守在工作岗位,放弃了与家人团聚,只为所有人都可以相聚在春天。
“我不算什么,很多同志和我一样在坚守”
大年三十,记者在市综治中心办公室见到内江市委政法委基层社会治理科副科长陈晓霞。外表瘦瘦小小的她,从去年1月开始,已400多个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的“大后方”,用数据服务全市抗疫大局,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提供参考。提及工作,陈晓霞说:“我不算什么,很多同志和我一样在坚守,战斗在一线的网格员们更辛苦,他们每天都要走访采集数据上报。”
战疫一线的胜利离不开后方大量基础性工作的支持。“疫情防控情况是多变的,我们要随时作出调整。”据陈晓霞介绍,疫情防控有“三多”:排查对象“多变”、防控面“多点”、政策制定“多样”。“防控疫情必须精准,不能‘一刀切’,因此用数据为疫情画像就显得至关重要。”据陈晓霞介绍,疫情防控最艰难的时候,每天通过基层排查走访上报到她那里的数据有几千条,每一条她都必须认真排查复核。记者从《内江市来(返)内人员登记表》上看到,每一个排查对象的信息都需要填写20多项,包括所在社区楼栋、出行方式、职业、时间等,这些都需要陈晓霞做足“绣花功夫”。“我必须非常仔细,不能出错,还要结合之前的数据,厘清前后的逻辑关系。”陈晓霞说。最后这些数据会上报到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为全市疫情防控工作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陈晓霞的手机铃声突然响起来,她下意识地抖了一下,她说,因为害怕错过每一通电话,所以铃声总是开到最大。电话那头,市社区防控组的同志又在给她报最新的排查数据,陈晓霞仔细询问,一一记录下来。
“今天太阳真好,好想带孩子去玩”
正月初一,大雾笼罩内江,城区能见度不足5米。上午8点30分,内江市委政法委办公室副主任马玉林便开始了他一天的社区防控工作。
据悉,按照内江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的安排部署,内江市委政法委把“村子为战、社区为战,划片包干、网格管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24字方略细化为“院落为战、楼栋为战,户户监督、人人参与,不报必查、举报有奖”的社区防疫策略,实行“大院长制”“楼栋长制”,全面形成“”户户参与、人人防控”的工作局面。
马玉林所负责的高新区长安社区,总共有3个小区,大约有7792户。马玉林和长安社区党委书记赵安琼几乎每天都要走一遍。来到峰景小区,马玉林在门口停下来,他边翻看昨天的小区进出登记台账,边询问相关问题。一户居民正要外出,看到马玉林他们,笑嘻嘻地打招呼,连说了几声辛苦了,就像大家认识很久了一样。
“走,我们去那边超市看看,上次去他们的人并没有在门口值守,只把防疫健康码摆在门口,我们去看他们整改好没有。”马玉林一边说,一边走到小区外的超市。记者看到,超市外摆着一张桌子,超市人员和社区人员在值守,正规范有序地登记出入人员信息,监督测温扫码。马玉林对记者说,超市每天人流量很大,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很关键。之后,他又走访了其他几个小区,对防疫工作进行检查。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可社区往往面临着事多、面广、量大、工作人员少的困难。为了牢牢守住社区这道防线,内江市委政法委多次研究部署,明确了统筹各类力量开展社区防控的工作思路:以网格为最小的管理单位,每个网格配备一名基层干部、一名社区警务人员、一名网格员、一名志愿者(民兵)。内江市委政法委要求,要压紧压实网格防控责任,落实一网格一名基层干部的基层防控主体责任,落实好民兵、志愿者等参与的协同责任,落实好“大院长”“楼栋长”“店户长”的监督责任。要落实好五级包干责任体系,按照《四川省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南(第二版)》的要求,落实好五级网格包干责任体系。启动平安建设挂包机制,组织开展政法干警挂包联系工作,城市地区和农村的场镇确保一名市级政法干警挂包一个街道,一名县(市、区)政法干警挂包一个社区,农村地区由驻村民警挂包片区村,协助开展疫情排查防控,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上午11点过,3个小区基本走访完成,此时春日的阳光已经穿破云层。“今天太阳真好,好想带小孩去玩。”马玉林喃喃自语道。
与此同时,本报另一组记者跟随市委政法委社区暗访组的工作还在继续。
◎结语
2021年的春节极其特殊,很多人放弃了“小团圆”,值守起家国的“大平安”。他们中,有公司白领、外卖小哥,也有社区工作人员、志愿者、政法干警。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不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每名内江“原年人”发自内心的渴望和付之于行的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