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顺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由“盆景”点缀到“枫景”满园

  
2020-12-08 10:57:14
     

  胡爱明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牟廷河 
  
  位于川东北的南充市顺庆区,是南充市的主城区、老城区,遗留问题多、历史包袱重、矛盾纠纷突出。近年来,南充市顺庆区紧紧扭住矛盾纠纷“牛鼻子”,努力探索多元化解新方法、新途径,夯实预防基础,精准化解矛盾,创新枫桥经验,多元化解工作“盆景”纷呈,亮点突出,“枫景”丰硕,百花满园。
  
  夯基础、抓预防,筑防线、固前沿
  
  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不断加强制度建设、阵地建设和纠纷排查,全面加强源头预防。
  
  (一)健全工作制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以区委办名义印发《关于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方案》,明确22项工作机制、5项运行机制,搭建3大化解平台,构建以人民调解为主体、行政调解为保证、司法调解为补充的“三位一体”调解体系。二是强化监督考核。拿出目标考核分值的10%,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纳入全区综治“平安建设”目标考核范围,制定细化5项具体考核内容,强化工作落地落实。三是落实风险评估。全面落实重大项目风险评估制度,近3年来,共组织召开风险评估专题会40余次,备案风险评估报告240余件。
  
  (二)建设调解阵地。一是健全调解组织。建立以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协调中心为统筹,区级各部门、各乡镇街道调解组织为主体,村(社区)调解委员会为支撑的纠纷调解体系。成立家事调解委员会、交通事故调解委员会等专业性调解组织13个,选聘调解员120余名。二是优化调解场地。命名“春霞调解室”、“岳大姐调解室”、“老魏调解室”、“知心姐姐聊天室”等个人调解室18处,调解能手有了施展身手的固定场地。金台镇倾情打造100余家“民情茶馆”,赋有“一茶在手,纠纷没有”的美称。三是打造德治阵地。打造天府明珠、尚水佳苑等纠纷化解示范小区和油缘路、万年东路等法德文化阵地,引导群众自觉把调解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选择,为纠纷多元化解奠定良好基础。
  
  (三)强化纠纷排查。一是开展宣传发动。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四川省纠纷多元化解条例》专题会议,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条例》宣传活动40余场次,受咨询群众6万余人次,提升了群众对《条例》知晓率。二是开展领导接访。落实区级领导每周接访、乡镇主要领导逢场天接访工作制度,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现场协调解决问题困难,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三是开展纠纷摸排。全面开展“转作风、惠民生、走基层”活动,排查化解矛盾纠纷118件,协调解决“下水道堵塞”等问题122件;开展“千名网格、万家服务”社情民意收集化解活动,656名网格员深入各小区、楼栋、住户,收集各类矛盾纠纷446个,分解15个责任部门全部办结。
  
  保大局、盯重点,巧施策、抓化解
  
  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置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有效保障重点工作开展。
  
  (一)抓好涉疫纠纷化解。疫情期间,排查化解涉疫情矛盾纠纷182件,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一是做好提前防控。全区网格员义无反顾,第一时间投入抗疫工作,全天候宣传疫情动态和防疫政策,全力疏导群众情绪,共劝散群众聚集120余次、集中餐饮420余起,劝退冲撞卡点50余人次,依法关停茶坊、店铺1700余家,为群众代买生活用品300余次,有效预防和减少涉疫纠纷。二是做好重点化解。全面开展涉疫情矛盾纠纷集中排查化解专项行动,对排查出的西山灯会、珍禽养殖、发热类药品销售、火锅餐饮、定点医院环境等5件重大涉疫纠纷,落实区级领导包案、主管部门负责、属地和相关部门配合的化解机制,采取分析研判、沟通协商、法规宣讲、政策倾斜等多种方式,实现重大涉疫纠纷全面化解。三是做好违法打击。依法公开审理“黄某某妨害公务案”,为南充市宣判的首例阻碍疫情防控工作的妨害公务罪案件,入选全省法院涉新冠疫情典型案例,央视、人民日报等50余家媒体对该案进行了实时网络直播。
  
  (二)抓好项目纠纷化解。全力化解重大项目矛盾纠纷,为项目顺利推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工作经验得到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邓勇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一是聚焦临江新区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实政法服务经济发展品牌高效保障临江新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制定包括“开展矛盾纠纷大化解”在内的十大工作措施,前置设置法官工作站、检察官工作站、警务工作站、法律服务站和纠纷调解室,一线开展法律服务和纠纷化解工作。二是聚焦征地拆迁。全面做好征地拆迁领域的法律宣传、政策引导和纠纷化解工作,召开动员会、坝坝会50余次、排查化解矛盾纠纷200余件,处置阻工事件30余起,有力保障了搬罾大学城、顺蓬营一级公路等重大项目的征地拆迁工作。三是聚焦房产开发。建立“领导包案、专班跟进、部门配合、属地稳控”工作机制,开展专案处置,五星现代城、逸合中央公园等一批烂尾楼盘实现有效盘活、复工建设,惠及群众2000余人。
  
  (三)抓好群体纠纷化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今年以来,共排查处置群体性矛盾纠纷20余起。一是全力保障建制调整。我区是全市村级建制调整示范区,村级建制数从231个至108个,减少率达53%,建制调整面临干部有情绪、群众有顾虑,矛盾隐患较多的困难。采取“政策宣传、个别约谈、分类定策、舆情处置”等4项措施,开展约谈300余人次,制定安置措施400余个,妥善处置负面舆情1件。二是全力化解督办案件。新建街道福乐小区所有门面共用一个总表,没有安装户表,导致水费误差达100余万元,住户与水务公司无法在户表改造费用上达成一致,引发群体性矛盾,该纠纷被列入了全省2019年督办事件。在化解过程中,区政府通过函告康源水务公司,本着让利于民的原则进行户表改造,新建街道全面摸排群众意愿、掌握动向、做好政策解释和沟通,最终促成该纠纷圆满解决。三是全力服务公共利益。区政府在扩建第三人民医院过程中,周边群众因个人利益受损和担心环境问题,多次到相关部门反映诉求,阻挠扩建工作。区委领导多次到现场研判问题、制定政策,相关部门和街道数次与群众进行交流,最终打消群众顾虑,项目得以顺利推进。
  
  建机制、勇创新,护“盆景”、靓“枫景”
  
  积极传承发展“枫桥经验”,探索出区法院诉源治理,西城全国首批枫桥式派出所、东南“三红三百三治”等一大批经验模式,实现了枫桥经验由“盆景”点缀到“枫景”满园。
  
  (一)区法院诉源治理全国先进。区法院依托诉讼服务中心,构建诉调对接、繁简分流、诉访分离等功能的诉源治理工作平台,组建包括16名法官、15名法官助理、28名司法辅助人员、平均年龄32岁的诉讼前端治理专门力量,特邀调解员330名。建立“一街道、一社区、一法官(法官助理)”的诉源治理法官片区责任制,覆盖城区12个街道、84个社区,成立物业纠纷等派驻调解室10个,促进矛盾纠纷及时、高效、源头化解,受取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新时代对“枫桥经验”的创新发展。
  
  (二)西城枫桥式派出所全国首批。西城派出所积极践行“红心、连心、放心、贴心”工作法,推行“党建延伸+社区警务+社区治理”联创模式,实现基层党建和社区警务、社区治理的深度融合。开展警民“连心”行动,实施以“西城守望”“西城邀邀您”和“卫士系列”为载体的“放心”工程,实施广进“千家门”、力解“百家忧”、办好“十件事”的“千百十”惠民警务,2013年来,矛盾纠纷呈年均18.8%的趋势下降,调解成功率达97.6%,架设了通向民心的 “西城枫桥”,被公安部命名为全国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
  
  (三)东南“三红三百三治”写入决定。东南街道积极搭建“百姓舞台”“百家讲堂”“百味茶社”平台,组建“红袖标”综治巡逻队、“红马褂”网格调解队、“红帽子”志愿服务队,探索德治、法治、共治三位一体治理方式,打造出“三百平台抓教育、三红队伍抓服务、三治机制抓治理”的“三百三红三治”模式,形成多方共促、立体共管、全域共治的还房社区矛盾纠纷治理新格局,被市委写入基层治理“199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