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公正高效审理新格局

  
2019-12-18 10:53:28
     

本报记者 王一多

民事庭审优质化改革是实现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重要途径。自2016年成都市全面铺开这项工作后,各基层法院铆足了劲,迅速落实、创新推进此项工作。

三年多来,成都市青羊区法院坚持公平与效率并重的司法理念,以提高审判效率、充分发挥庭审职能、构建公正高效的审判模式为中心,多措并举,全流程落实,实现了民事庭审优质化的科学高效良性运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案。

完善机制流程做好开庭前工作

在民事庭审优质化改革中,科学有效的繁简分流、充分必要的庭前准备是基础。2017年5月,青羊区法院开始全面推行案件繁简分流机制,建立了“诉前调解+速裁”繁简分流模式,实现了简单案件的快速审理、疑难复杂案件后台精细化的审理。这一举措既提高了简单案件审理的效率,又确保了疑难复杂案件审理的公正。

繁简分流从机制和流程上在源头为庭审优质化做好准备,而庭前工作程序则将优质化的要求提前。在审理成都某科技有限公司诉某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债权转让合同纠纷、徐某诉成都某建设公司建设施工合同纠纷中,青羊区法院通过组织证据交换和召集庭前会议,提前化解了庭审难点,庭审时集中焦点审理,法庭调查和辩论不分阶段进行,使诉中流程有效简化,庭审节奏显著优化,庭审效率显著提升。

如今,青羊区法院落实以庭前阅卷、庭前调解作为固定的庭前工作程序,通过庭前阅卷、调解工作实现案件分流,针对诉请明确、证据单一的案件,直接开庭审理,当庭就证据进行认证;针对其它疑难复杂案件,根据案件类别、争点问题多少及证据多少等,决定是否召开庭前会议。

截至目前,该院共开展示范开庭128次,组织召开庭前会议59次,采用争点式审理105次。其中,庭前促成调撤25件,全部案件均集中一次性开庭审结。

创新审判模式推进专业化审判

青羊区法院是成都市民商事案件接受较多的法院之一,民商事案件占该院案件总量40%以上。为实现庭审优质化,针对房屋买卖、民间借贷、保险、劳动争议、房屋租赁、建设工程、医疗损害赔偿、涉公司、股权、破产、重整、清算及执行异议之诉等重点案件,青羊区法院通过创制类案审判指引、庭审模板和裁判文书模板,探索建立类案审理模式,实现统一裁判尺度,提升审判效率。

此外,该院还根据自身实际,创设了金融审判团队。如今,该院通过智审平台实现互联网一键式批量立案、一键式送达、线上线下开庭、文书自动生成的高效智能化审判。截至今年2月,该院通过智审平台线上运转金融案件4000余件,案件审判周期从3至4个月缩短至1至2个月,当事人到庭率从不到10%提升至40%,案件调撤率对应提升约30%。

与此配套,青羊法院构建了“一名员额法官+一名法官助理+一名书记员”的审判团队。在在编法官助理稀缺的情况下,该院通过加强与成都市各高校的交流与合作,创造性地建立起在读研究生、实习律师担任实习法官助理的用人模式。

强调判决书规范反映优质化成果

除庭前程序、庭中流程之外,民事判决书也反映着庭审优质化成果。

青羊区法院一方面强调查明事实为中心的理念,准确核实并固定当事人诉讼请求,强调查清、认准案件的基本事实和一般事实;另一方面强调对当事人的诉辩主张的重点记载和庭审过程、庭审优质化效果的反映。同时,判决书要对诉讼各方当事人的诉辩观点叙述全面、完整、准确;囊括庭前会议、庭审过程中对无争议证据、事实的认定,对双方证据的认证,对双方争议焦点的归纳。记者了解到,在实践中,该院就民间借贷案件涉及多次还款、还款金额超过利息抵扣本金的情况,写明计算方法和结果,判决书后附详细计算表格。

同时,为进一步实现精细化审理,青羊区法院积极探索庭审事务新模式,实施了庭审辅助事务的对外承包,通过剥离审判辅助事务,明确了审判核心事务,为提高审判质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仅两年时间,青羊区法院即实现了庭审速录、窗口服务、司法送达、执行调查、归档扫描、信息化运维等多项工作引入外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