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省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总体部署,达州以“十项行动”为抓手,全面开展“四不”专项整治工作,坚决查处政法干警在执法司法理念有偏差、执法司法为民宗旨意识不强、执法司法随意性较大、利用执法司法权力谋取私利、充当黑势力“保护伞”、充当“司法掮客”等六大方面的问题表现,着力提升执法司法公信力,提振全市政法队伍精气神,倒逼广大干部增强担当作为精神,强化规矩纪律意识,提高履职尽责能力。
·政法干警“思想铸魂”大培训行动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抓好抓实政治轮训,探索建立常态化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大学习“大培训、大研讨”机制,分层分级举办培训班、研讨班。在全市政法领域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不断强化政法干警的初心和使命。牢牢把握政法队伍“五个过硬”总要求,聚焦“四化”建设,着力提升政法干警职业精神。
·政治督察行动强化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对全市基层政法机关领导班子及成员集中开展政治督察,重点围绕政法领导班子及成员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情况,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工作部署特别是涉及政法工作情况,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情况,中央、省委、市委巡视巡察发现问题整改落实等情况开展政治督察工作。探索建立在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常态化开展政治督察的机制,推进政法领域政治督察工作制度化、规范化。
·保障服务民营经济“大走访、大宣传、大调研”行动
贯彻落实《中共达州市委政法委员会关于依法保障和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开展保障服务民营经济“大走访、大宣传、大调研”活动,推动政法机关到民营企业宣讲相关政策、主动问计需求、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政法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点民营企业工作机制,集中开展走访服务,准确了解阻碍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涉政法领域突出问题,依法妥善解决围绕民营企业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投融资、公平竞争等方面的法律问题。
·政法窗口“服务质效”提升行动
坚持“高效、便民、规范、廉洁”原则,开展人民满意的政法窗口创建活动,从外观标识、功能划分、办公设备、便民设施、信息化等方面规范建设一批政法窗口。落实“最多跑一次”的要求,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首办责任制、限时办结制、事后回访制、责任追究制,建立办理时限预警制度,探索推行预约服务、上门服务、邮寄服务、优先服务等,不断提升服务质效。
·纪律作风督查巡查行动紧扣“迎大庆、保稳定”工作主线,整合纪检监察、公安信访、执法监督、综治督导等资源,组成专门工作组,深入全市各级政法机关开展纪律作风督查巡查,重点查看政法干警在岗在位、蹲点值守、涉卡拦截、人员稳控、教育疏导等工作开展情况,压紧压实基层政法干警的责任,策应和保障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期间的安全和稳定。
·深挖彻查黑恶势力“保护伞”行动
始终坚持“打伞破网”“打财断血”,建立深挖彻查机制,开展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大排查。加大综合施策力度,依法充分运用扣押、追缴、没收、判处财产刑等多种手段、捣毁黑恶势力经济命脉、摧毁其造血功能。加大执纪审查力度,对在专项斗争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甚至包庇黑恶势力的,坚决进行查处。
·涉法涉诉信访“大排查、大化解”行动
贯彻落实《关于依法处理涉法涉诉信访问题的意见》,集中力量开展涉法涉诉信访积案攻坚行动,综合运用依法纠错、律师参与、教育疏导、帮扶救助、依法终结、司法救助、依法打击等手段,实现全市涉法涉诉案件控增量、减存量。
·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应用督导行动
深化政法大数据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应用,推进执法司法工作流程再造,提升执法办案质量和效率。组织开展大数据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专题调研督导,重点围绕组织领导、系统运用、案件流转、业务培训、技术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督促法院、检察院、公安提升系统应用,实现8类案件必须通过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流转。
·“重点案件评查”行动案件评查原则上采取自评方式,必要时由市委政法委选取重点信访案件指定开展评查。市级层面,由市级政法各部门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达州中院、市检察院、市公安局、市司法局评查案件数应分别不少于15件、4件、10件、1件。县级层面,由党委政法委制定方案并组织实施,各县(市、区)评查案件数应不少于10件。
·整治政法领域“四不”问题专项督查行动
结合市纪委监委部署开展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专项整治行动,针对部分干警在员额制改革、职务职级并行享受相关待遇后,工作长期不在状态、消极怠工等现象,通过匿名投票、民意测评等方式,收集掌握一批不担当、不作为的政法干部,适时进行通报、函询、约谈,相关结果与绩效考核、评先评优挂钩。适时组成专门工作组,就全市政法领域开展执法司法不严格、不规范、不公正、不文明问题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进行暗访督查,倒逼干警增强担当意识、做到主动作为,营造有为有位、积极向上的干事氛围。
沈文雯记者谭别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