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法治为青春保驾护航

  
2019-04-26 17:53:50
     

  出席会议的领导为高校法治宣传代言人颁发聘书

  成都市“宪法法律进高校”工作有声有色亮点纷呈

  本报记者 曾昌文 见习记者 宋雨霜 文/图

  “大有可为,大有作为,跟着这节拍,不要掉队;追梦青春,法爱同归,跟着这节拍,紧扣心扉……”昨(25)日下午,一场洋溢着青春活力的“法治快闪”在西南交通大学犀浦校区以及多所在蓉高校内同步上演。当日,成都市“高校法治声音联盟”正式成立,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财经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东软学院、四川传媒学院成为首批成员。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18岁守法成人礼”、发起“争做新时代守法好青年”倡议、为10所高校法治宣传代言人颁发聘书等活动。成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市委依法治市办主任廖仁松讲话并宣布活动正式启动。省司法厅及成都市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宣传、教育、司法、团市委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了活动。除主会场外,成都各区(市)县也在辖区内高校同步开展了“宪法法律进高校”法治宣传活动。

  记者了解到,此前,成都市印发了《成都市2019年“宪法法律进高校”工作方案》,要求要大力开展“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并将其作为“法律七进”的重中之重,坚持品德教育与法治教育并重,法治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高校师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开展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是落实中央、省委、市委关于开展宪法法律宣传教育,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要求的重要举措。近年来,成都市已经开展了多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具有成都特色亮点的‘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全市在校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和法律素养有了明显提升。”成都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宪法法律进高校”活动将持续开展。

  亮点1

  结合高校实际“一月一主题”普法常态化

  按照今年成都市“宪法法律进高校”工作的安排,全市高校将结合重要时间节点和高校实际,每月确定一个主题,开展“一月一主题”法律进高校活动。除寒暑两季假期外,3-6月,9-12月,全市各高校都将开展不同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一月一主题”的法治宣传活动,将促进高校普法工作进入常态化阶段。

  近年来,成都市司法局紧紧抓住青年这个普法重点对象,持续推进“宪法法律进高校”工作,指导各区(市)县司法局充分结合各自工作实际情况,与辖区内各大高校联合开展了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成都市双流区借助该区法律服务志愿者协会力量,招募西南民族大学等高校法学专业学生加入协会,参与法治建设实践。同时,发动大学生法律服务志愿者积极参与到“12·4”国家宪法日、“社区法治宣传月”等各类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中,并安排法学院学生在区法院、区信访局开展驻点服务工作。

  成都市郫都区结合“6·26”国际禁毒日、禁毒防艾等主题,针对辖区内各大高校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活动。“通过高校师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方式,针对毒品是什么、毒品的种类、毒品的危害、禁毒防艾的重要性、毒品犯罪的处罚以及未成年人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重点宣传,营造了浓厚的法治氛围。”成都市郫都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亮点2

  创新宣传载体高校法治宣传教育接地气

  成都市“宪法法律进高校”工作着力高校法治文化建设,依托各高校广播站,传播法治好声音;整合高校资源优势,创作了一批优秀的法治文化作品;积极创新法治宣传载体、丰富法治宣传形式,为高校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氛围。

  2017年10月17日,成都市温江区法学会和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联合签署共建“温江法律学院”合作框架协议。以成都市温江区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平台,承担全区法律“智库”建设,不断充实全区法律人才储备,优化基层法律人才结构,既提升了全区行政机构依法行政水平,也让法学专业的教师、学生在实践中实现了法律事务与法学理论教学研究的紧密结合。

  2018年,成都市郫都区司法局联合四川管理职业学院,组织学生围绕校园诈骗、校园暴力等主题,自编自导自演了《冲动会变成魔鬼》《非法贷款》等7部法治情景剧。成都市郫都区相关部门联合各驻区高校举办的大学生原创法治视频作品大赛,共收到了区内19所高校学生创作的110部法治影视作品。

  结合大学生学习、就业需求,成都市龙泉驿区司法局与区内13所高校有针对性地策划了一系列法律进高校活动。其中2018年联合成都大学、四川护理学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等6所高校组织的宪法知识竞赛、大型普法巡展等深受广大师生欢迎。

  亮点3

  法律服务进校园因地制宜满足师生需求

  成都市通过整合各类法律服务资源,在各大高校内因地制宜设立“高校法律之家”,确保高校师生遇事能找到法律。同时,着力推进依法治校,综合运用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手段,预防和化解高校矛盾纠纷,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整治,切实维护高校安全稳定,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2018年,成都市龙泉驿区司法局与四川旅游学院试点建立了“高校法律之家”。“我们每个月都会在这里举办不同主题的法治沙龙活动,让学生和专业法律人士共同探讨法律问题,提高他们的法律素养。”成都市龙泉驿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四川旅游学院“高校法律之家”建立以来,化解了多起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也培养了多名大学生调解员,针对师生们提供了200余件法律咨询和法律服务。

  成都市成华区司法局充分整合律师、公证、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法律服务资源,在成都理工大学校园内外建设了一批法律服务宣传设施,确保高校师生遇事能第一时间找到法律咨询对象,同时还精心制作了大量包含法律元素的学习生活用品,向高校师生免费发放。

  新津县司法局则整合各种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开通了在校大学生法律服务绿色通道,在县内3所高校学生中大力推广法治新津微信小程序,实现法治动态、法律咨询、公证预约、法律援助申请在线办理,逐步形成“线上+线下”模式的高校法律服务网络。

  亮点4

  调动学生参与学以致用提升法律素养

  近年来,成都市通过充分调动青年学生参与积极性,持续推进大学生普法队伍建设,积极组织多种形式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法律知识,让法治烙印铭刻在青年成长的过程中。

  近期,成都市龙泉驿区成立了由法官、检察官、公安民警、律师以及区人社局等相关部门执法人员组成的高校普法讲师团,深入成都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等辖区内13所高校,根据时间节点结合案例开展宪法、禁毒、劳动就业等主题法治讲座。“针对高校发生的各类安全事件,我们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法治讲座,例如‘女大学生安全防范’‘校园网贷风险防范’‘预防电信诈骗’等。”成都市龙泉驿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在通过教育引导提升高校师生自身法律水平的同时,还需培养大学生切实把法治思维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能力。成都市温江区就充分借助特有的手语普法中心力量,深入高校开展“手语说法”活动,以“巡回课堂”“手语普法剧”等形式,用生动形象的手语向高校学生群体进行普法宣传,讲解法律手语知识,同时让更多的大学生志愿者通过学习手语,为特殊人群提供更好的法律服务,不断扩大普法对象的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