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警那背篼

  
2017-05-16 10:10:38
     

  

5月12日早晨,周源背着背篼,背篼里装着大米、菜油、笔记本、照相机等物资,翻山越岭去看望何大姐一家

  周源特意带上照相机,在院坝里为何浩拍了一张标准照,采集“一标三实”基础资料

  当地民居以木质结构为主,周源经常对消防设施进行检查

  发黄的背篼里,经常放着宣传资料、台账、相机等物品

  李远梅 本报记者 张磊 马超文/图

  5年前,他来到羌山深处成为一名“背篼警察”

  5年里,他背着背篼用双脚丈量着这片土地

  5年后,他将离开大山前往新的岗位,但“背篼警察”的故事仍在继续……

  5月12日清晨,北川羌族自治县的崇山峻岭深处,青片派出所民警周源背着发黄的旧背篼出发了。周源要去距青片乡场镇10多千米的山上,看望贫困户何大姐一家。

  周源的背篼里装着大米、菜油、笔记本、照相机等物资。他说,“背篼就是我最忠实的伙伴,这几年都是它陪我下村”。

  如今,在青片乡已“家喻户晓”的“背篼警察”周源,即将离开他深爱的青片派出所,前往北川城区的安昌派出所。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周源充满期待;但对“背篼警察”的工作和大山深处的群众,周源有着万般不舍。“‘背篼警察’的经历,对我终身受用!”周源说。

  手脚并用的翻山越岭

  何大姐住在河对岸的半山腰上,连接两岸的是一座仅供人行的铁索桥。周源背着20多千克重的背篼,走过摇摇晃晃的铁索桥,向山上进发。

  由于头天下了一场大雨,上山的小路非常泥泞。周源手脚并用,抓住藤条向上攀爬。路上有不少光溜溜的石块,人一不小心就可能滑下山坡。走了10多分钟山路后,周源来到了何大姐家。

  在5.12大地震中,何大姐在北川县城打工的儿子何浩身受重伤,至今仍行动不便。在得知何大姐一家的情况后,周源为他们家送去米和油等慰问品。周源还带上相机为何浩拍了标准照,采集“一标三实”基础资料。

  “背篼警察”的苦涩坚守

  在大山里坚守了5年的周源,对第一天报到时的场景记忆犹新。2012年8月7日,在北川公安局吃完午饭后,周源坐着来接他的老所长的车出发了。当时通往青片等地的隧道还没通车,只能翻山绕道。一路上,周源都在问怎么还没到,老所长总是说,“快了,快了!”终于,晚上8点过,车到达了目的地。

  第二天清晨,一推开大门,周源吃了一惊:四周全是高山,整个场镇就一条街,3分钟便能走完。

  青片派出所是北川最偏远的派出所之一,辖区内高山大川、原始森林密布,人口居住分散。派出所位于青片乡白家坝河边弯道丫口处,这里常年风裹携着冰水吹刮不停,剥蚀、摔打着派出所门窗、墙壁。到了冬天,雪风刮得脸上起血口子。

  周源告诉记者,背篼就是他最忠实的伙伴。“背篼能装很多东西,又比一般背包轻巧。背累了往地上一放,也不怕弄脏。”说起背篼,周源滔滔不绝。

  前几年,很多村没有通村道,加上洪水季节道路容易被冲断,摩托车都骑不上去,民警就用背篼背着宣传资料、台账、相机等进村入户。现在路好多了,但还有不少山顶上的人家没法开车骑车到达,就需要民警背着背篼翻山越岭。

  当时,加上周源,派出所一共有3名民警。刚入警时面对群众的手忙脚乱和回答不上咨询,对周源触动很大。“我热爱警察这份职业,既然这里需要我,那就要踏踏实实扎根。这里没有城区派出所的繁忙,却有更多时间学习。”有了老民警的传帮带和自己的学习,周源很快熟悉了基层派出所的各项业务。

  在青片的5年,周源都没能回家过年。2012年除夕,就在周源准备动手弄一顿简单的年夜饭时,住在场口的老杨来所里邀请他一起吃团年饭,山上的李师傅也打电话请他上去吃饭。“我当时鼻子一阵阵地发酸,感动极了!”周源说。

  羌山深处的鸡毛蒜皮

  青片乡地处深山,民风淳朴,治安秩序良好,派出所接处警不多,一年有20多起,且大部分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有一次,为了一起200元的纠纷,民警爬了3个小时的山去解决;有时,民警要带上干粮进山帮群众找牛……“这和我曾憧憬过无数次的,在破获大案要案时自己冲锋在前的梦想差距很大。”周源说。但他工作中从没有一丝懈怠。周源一有时间就走村入户,把青片乡所有村组走了个遍。说起正河村、尚武村、西纳村等,周源如数家珍。

  可是,周源马上就要和大山说再见了。北川公安局开始勤务模式改革,对大山里的边远派出所和人员进行合理整合,周源被调往城区的安昌派出所工作。“城区派出所工作多、任务重,将对公安业务工作水平提升有很大帮助,可以得到更多锻炼和培养。”面对新的工作环境,周源充满期望。

  同时,周源对大山也充满牵挂,“我相信我的兄弟们!我相信,只要还有一户群众家门口没通车,羌山深处的‘背篼警察’就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