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皮书详解我省知产大保护格局如何形成

  
2017-04-20 09:25:33
     

  白皮书详解我省知产大保护格局如何形成

  行政与司法保护双轨驱动

  本报记者 蒋京洲 见习记者 徐毓蔚

  去年11月,我省获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复,成为国家级引领型知识产权强省建设试点省;天府新区、成都高新区和郫都区、绵阳高新区、德阳高新区、泸州高新区探索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进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改革;全国首个委托地方设立的商标受理处落户雅安;全省首个注册商标专用权质权登记申请受理点落户德阳;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三合一”改革全面推进……

  在昨(19)日召开的2017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新闻发布会上,省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了《2016年四川省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下称“白皮书”),从知识产权强省建设和全面创新改革、知识产权行政保护、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培训、知识产权合作与交流等5个方面详细介绍了我省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的新进展。从“白皮书”中,我们可以看到,我省的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正在形成,一个知识产权强省正在加速建设。

  我省是如何用好用足行政和司法等手段,使各部门能够管好、用好、保护好知识产权,让全省民众共享知识产权带来的发展红利?本报记者对“白皮书”相关内容进行了梳理。

  建立激励机制 完善地方法规

  知识产权领域全面创新改革积极稳妥推进。“白皮书”显示,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探索推进职务发明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享制度改革,省委、省政府出台《四川省激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十六条措施》,科技厅、省知识产权局印发《四川省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此举推动了42家科研院所和20所高校开展股权激励等政策试点,完成100余项职务发明专利分割确权,评估作价入股成立高新技术公司7家。

  地方性法规政策进一步完善。《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条例》自2016年10月1日起施行。《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草案)》通过省第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八次会议第一次审议。《四川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纳入省政府2016年立法计划,完成立法调研。同时,知识产权工作已经纳入我省“十三五”重点工作专项规划。

  加强专利执法 建设维权制度

  在专利、商标、著作权、植物品种权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产品、非物质文化遗产行政保护及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等方面,各有关部门均不遗余力,加强行政保护。

  去年,我省新申请专利142522件,位居全国第七,由此带来的管理压力显而易见。为此,我省加强专利行政执法保护和维权援助。“白皮书”显示,去年以来,我省深入推进“双打”“护航”“闪电”专项行动,加强食品、药品、农资、家电、电商平台等重点领域及西博会、科博会等大型展会执法检查。开展第三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市场培育工作,指导市(州)深入开展无侵权假冒专利示范商场创建活动。加强泛珠三角区域、川、渝两地、川北川南片区等省际省内专利行政执法协作,联合打击跨区域专利侵权假冒行为。加强知识产权(专利)投诉举报和维权援助制度建设,对企业应对涉外专利纠纷和维权工作开展援助。全年开展专利执法检查823次,出动执法人员1885人(次),检查商业场所765个,检查商品14.19万件,开展大型展会专利执法保护11次。立案受理专利案件1419件、结案1407件,结案率99%。

  依法打击盗版 全面推进正版

  “白皮书”显示,去年我省在著作权行政保护中,采取了依法严厉打击盗版和大力推行软件正版化“双管齐下”的方法,同时,积极推进版权示范创建和版权运用。

  去年,知识产权相关部门联合省公安厅、省通信管理局、省互联网信息办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剑网2016”专项行动,突出整治未授权非法传播网络文学、网络新闻、网络影视作品等三类网络侵权行为。强化网络日常监管巡查,坚持“每日一巡查、每周一清理、每月一汇总”,每日对腾讯、新浪等20余家重点网站进行网上巡查比对掌控信息;组织开展“秋风2016”专项行动,将网上书店和网络出版销售平台纳入管理,打击网上网下侵权盗版活动。建立重大网络侵权盗版案件联合查办工作机制,加大案件督办查处力度。健全版权执法监管工作机制,推动侵权假冒案件信息公开。全年查处各类侵权盗版案件57件。

  深入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制定《关于建立健全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长效机制的通知》《四川省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考核细则(试行)》,推动各级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工作长效机制建设。推动完成9家省属国有企业下属114家公司软件正版化工作,推动21个市(州)完成120家地方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工作。

  政法各家合作 司法保驾护航

  司法保护方面,去年,全省法院全面推进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三合一改革,通过知识产权在民事、行政、刑事审判整合审判资源、统一裁判标准、提高审判质效,实现全年全省知识产权一审服判息诉率平均提高3.6个百分点,审理周期平均缩短13.5天。“白皮书”显示,去年,全省法院共受理知识产权案件3607件,审结3145件,审结率87.19%。其中受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3464件,审结3017件;受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136件,审结121件;受理知识产权行政案件7件,审结7件。

  去年,省检察机关批准逮捕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78件123人,起诉91件190人,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知识产权涉嫌犯罪案件28件36人。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引导侦查取证,确保依法顺利批捕、起诉严重侵权的犯罪案件。深入推进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工作,依法建议行政机关向公安机关移送知识产权涉嫌犯罪线索。

  全省公安机关去年侦办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748件、破案599件,抓获犯罪嫌疑人686人,涉案金额2.4亿元;发起打击侵权假冒集群战役7起,打掉制假售假窝点61个,捣毁制假生产线4条,缴获包装材料和商标标识10万余件、假冒名酒3万余瓶、假烟3万余条。

  普及相关法律 加大教育培训

  去年,全省接照依法治省和法治政府建设要求,结合“七五”普法规划及“法律七进”活动,推动知识产权进机关、进企业、进园区、进学校、进社区。

  2016年4月20日至26日期间,围绕“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主题,与全国同步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四川地区活动116项。同时,加强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全省高校知识产权学院、学科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16年底,全省1所高校设立知识产权学院,2所高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3所高校招收知识产权硕士研究生,1所高校开设知识产权专业双学位,1所高校设立知识产权方向,共培养知识产权专业学生997名,在校学习学生761人。14所中小学开展知识产权普及教育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