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国宝

  
2017-04-11 09:36:59
     

  

  ①

  夜深人静的时候,成都博物馆的安保人员在展厅里巡逻,任何一个角落都不放过。

  ③

  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利用休息时间,何建军和家人通电话。

  前来观展的市民禁止使用闪光灯拍照,因为过强的光线会让文物产生氧化,不利于长久保存。

  昨(10)日,是成都博物馆“丝路之魂——敦煌艺术大展暨天府之国与丝绸之路文物特展”展出的最后一天。3个半月的盛大展出迎来了105万人次观展,无论是规模、质量,还是关注度,在国内都属顶级。

  展出大获成功的背后,安保功不可没,成都博物馆的安保部门充分运用人防、技防等手段24小时守护着这些国宝级文物。

  上岗前 集训文物保护法

  这次展览系国内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以丝绸之路为主题的敦煌文化艺术大展,展出了敦煌、麦积山的石窟、壁画、雕塑,还有敦煌研究院、敦煌市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等全国28个省市70余家文博机构的200件珍贵文物艺术品精华,其中三分之二是一级文物。成都博物馆最多一天接待了3.5万名观众,甚至还有外地观众打“飞的”前来观展。面对如此大的人流,博物馆的安保面临巨大压力。

  每天早晨8点,开馆前,除守护在各点位的值班人员外,其他安保队员都要集中学习文物保护法中与安保相关的条文,这样能在执行任务时做到有法可依,还能敲响安全警钟,防止监守自盗。

  培训结束后,队员们奔赴各自岗位,有的定点站岗,有的机动巡逻,与高科技防盗设备互相配合,实现无死角安防。

  开馆后 手检重复4万次

  安检员苗梅,平均每天要对进馆的1万多名观众进行安检。他们手持金属探测器对每名观众的手、帽子、头发、鞋子等9个部位认真检查,上下扫描的动作每天要重复4万多次。“一天下来,双手发软,刚开始时连端碗的力气都没有了,后来才慢慢习惯。”苗梅说,“清明小长假期间,每天有2万名观众前来参观,为了减少上厕所的次数,我们连水都不敢多喝。”

  安保人员何建军的岗位在展厅,他和队员们要负责越王勾践剑、灵山型铜鼓、杜岭二号方鼎、燹公盨等国宝重器的安全。“展厅里处处是国宝,观众多的时候眼睛不敢眨。”何建军感到压力巨大。“与其他地方安保相比,博物馆安保人员除了保障安全外,还要做好服务。”何建军说。他们要随时提醒拍照时不能开闪光灯,还要指路,搀扶老弱病残。观众经常丢失手机、钱包等物品,安保队员还要帮忙寻找和保管。

  值夜班 闻风油精醒瞌睡

  博物馆安保的另一个特点是,别人放假时,却是他们工作最繁忙的时候。今年春节,何建军和队友们就是在岗位上度过的,许多人连续两个月没有回家。

  由于人流量大,上班时连坐一下的机会都没有,到了下班脚都是肿的。晚上执勤时为保持清醒,他们都靠闻风油精醒瞌睡。

  4月10日晚上,闹热了一天的成都博物馆恢复宁静,大展落下帷幕。交班前,何建军和队友拿着手电筒对展厅的每个角落又仔细地巡查了一遍。本报记者 张磊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