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综治办:夺取平安建设新胜利 力争再捧“长安杯”

  
2017-03-07 09:31:16
     

成都市综治办主任会议提出要求——

夺取平安建设新胜利 力争再捧“长安杯”

网格员深入院落宣传法律法规

熊梓均本报记者曾昌文文/图

3月3日上午,成都市召开了全市综治办主任工作会,对2016年全市综治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对2017年的综治工作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会上,成都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市综治办主任何淼要求全市综治系统在新的一年里要“不忘初心,阔步前行,奋力夺取平安成都建设新胜利”,争取连续第五次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荣誉称号,再次捧起“长安杯”。

会上,锦江、金牛、高新、双流、邛崃、金堂、新津、蒲江8个区(市)县从“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建设、综治中心建设、“雪亮工程”建设、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寄递物流清理整顿等方面作了交流发言。

何淼强调,2017年成都市综治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重要决策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紧扣“157”总体思路和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总体目标,以提升预测、预警、预防能力为目标,以理念、制度、机制、方法全方位创新为驱动,切实将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把专项治理和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联动融合、开放共治,忠诚守责、担当有为,着力解决源头性、基础性问题,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成都,全力确保城市安全、社会安定、市民安宁。

深化“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开辟联动融合智慧治理革新之路

近年来,成都市在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过程中推行了“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大联动”实现了线上的数据信息整合,“微治理”则是在线下最大限度地推动服务治理向社区、院落、楼栋覆盖,向每个居民延伸,全面提升了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何淼在会上强调,“大联动、微治理”、综治中心建设、“雪亮工程”和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四项工作体现了中央提出的联动融合、科技创新、开放共治的社会治理新思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成都市要“建好一个中心、强化两个支撑、整合三个平台、把握四个关键”,推动社会治理由传统手段向现代科技转型升级。

建好一个中心,就是要整合大联动中心、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雪亮工程”监控中心等,打造综治、公安、司法、信访、大调解等部门联动联勤、组团服务、实体运行的综治中心,推动矛盾纠纷联调、社会治安联防、重点问题联治、重点人员联管、服务管理联抓、基层平安联创。

强化两个支撑,就是要强化平台支撑和制度支撑。关于两个支撑,何淼表示,2016年成都全市完成了区(市)县和重点乡镇(街道)“大联动、微治理”信息平台的搭建,今年要完成其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的平台建设,并启动市级平台建设,实现市、区(市)县、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平台无缝对接。同时,今年全市要着力健全完善综治中心与公安指挥中心“双中心”运行、警情非警情分流、信息事件“纵向推送、横向流转”、部门联动联勤等一批基础性制度机制,打破体制机制束缚。

整合三个系统,促进多网合一,就是要依托“大联动、微治理”信息平台,进一步整合网格化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雪亮工程”视频监控系统、大调解信息系统,从根本上解决“多套系统、重复劳动、资源浪费”问题,同时逐步消除部门间共享应用障碍,使数据信息“大家都来用、越用越增值、价值最大化”。今年,农村地区要继续做好“雪亮工程”,高质量完成772个幸福美丽新村的“雪亮工程”建设任务,城市地区要整合重点场所视频监控资源,打造全国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示范城市。

把握四个关键,就是要从平安成都建设实战需求出发,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基点,以“大联动、微治理”为路径,以“三项重点”工作为抓手,牢牢把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治安隐患发现和事件办理四个关键,用实战实绩检验建设成效。要在社会治理和平安成都建设领域更深入、更广泛地开展联动联勤,不断增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力推动“大联动、微治理”体系实战化应用。

构建平安成都共同体探索开放共治的长治久安之策

何淼表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完美诠释了政府、市场、社会等多元主体,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开放共治的命运共同体理念。成都今年将发挥政府职能,吸纳社会力量,推动平安成都建设供给侧改革,形成多样化治理模式,共破治理难题,形成“平安成都、共建共享”的长治久安之局。

何淼指出,平安成都建设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综治组织宣传发动群众的体制机制优势,实现“民力无穷”优势最大化。各地要按照实名登记、分类管理、平战结合、分级响应的原则,做实做强网格员队伍和“红袖套”群防队伍,要把“红袖套”群防队伍摆上街面,参与治安防控;要使网格员队伍沉入网格、一日双巡,及时发现报告、预警预防问题隐患;要让社区民警指导带领网格员、“红袖套”深入基层,联动联勤、强化治安。同时,要把信息化防控手段同传统防控手段结合起来,不断发展壮大网上网格员力量,运用现代化信息手段,随时随地发现问题、报告问题,实现由粗放式“人海战术”向科技防控、精细防控转变,大力培育成都的“朝阳群众”“西城大妈”。

何淼表示,要构建平安成都命运共同体,就要坚持多元化解,打赢源头治理的“主动仗”。为加快完善多元化解体系建设,今年成都各级大调解领导小组将全部更名为“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在重点行业领域要加强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健全市、县两级专家库,广泛组织动员律师、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要坚持“互联网+多元化解”理念,大力推广法院“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等经验做法,把现代科技与传统手段相融合,提升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水平;要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针对矛盾多发易发领域开展“梳篦式”排查和攻坚化解,确保社会和谐稳定;要为群众提供专业化、个性化、人性化调解服务,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当地、消除在萌芽状态;要落实矛盾纠纷定期分析研判报告制度,切实做好重大矛盾纠纷、重大群体性事件等的报告工作。

群众满意是衡量社会治理成效的最高标准。会议提出,要一手抓突出问题整治、一手抓社会治理创新,从根本上治理治安乱象、净化治安环境。要坚持“先自治、后整治”思路,以自治组织建设为先导,完善“四防”体系为重点,完成330个农村集中安置区整治任务,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地区治安防控体系。要按照“哪里治安混乱就重点整治哪里”的要求,排查一批社会治安重点区域和治安防控薄弱环节,持续开展社会治安重点整治,促进治安热点持续降温、乱点持续改善,防止回潮反弹。要按照“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整治什么问题”的要求,坚持“互联网+”理念,推动寄递物流行业常态化监管,严把公路、铁路两道关,督促企业落实“三个100%”,完善危爆物品身份编码制度,落实源头控制、过程跟踪、全程管控,实现追踪溯源和责任倒查。

勇担保一方平安责任谱写忠诚守责担当的为民之歌

记者从会上获悉,目前成都市正在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精神,加紧制定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的实施细则,敦促全市各级各部门及其党政领导把落实综治责任挺在前面,形成“综治工作没有局外人”的责任体系。

为用好落实综治领导责任制这根“指挥棒”,今年成都市将把综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继续与各级各部门党政领导签订责任书,目标任务将会更加完善、工作要求将会更加严格、考核标准将会更加细致;各级各部门也要与所属单位签订责任书,确保综治责任全覆盖、无遗漏。

会议还要求,要量好考核评价的“晴雨表”,树好表彰奖励的“风向标”,控好责任追究的“增压阀”。加强对各级各部门(单位)及其领导班子,综治第一责任人、直接责任人和其他责任人履行综治责任的督导检查和考核评价,确保综治领导责任制落地生根、执行有力;要完善表彰激励机制,加强综治干部队伍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大平安成都建设宣传力度;要落实责任督导和追究,对影响社会治安、平安建设较为突出的情形,严格落实通报、约谈、挂牌督办、一票否决等问责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