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成都法院在行动

  
2017-02-17 10:14:10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 成都法院在行动

“软硬”并施 打造一流司法环境

2016年12月,成都中院召开审判辅助人员改革试点研讨会

16日,2017年成都全市法院院长会暨司法软实力建设动员会召开

 

王晓燕 本报记者 刘冰玉 文/图

2016年,成都法院以深入开展“3+1”综合改革试点,提升“两大服务”等为抓手,探索出了一批可复制的成都经验。2017年,成都法院将以服务保障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总揽,加强服务保障,深化改革创新,提升司法软实力,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营造一流的司法环境。

昨(16)日,成都召开全市法院院长会暨“司法软实力”建设动员会。会议针对今年工作明确了“务实、精进”工作主基调,部署了重点推进的各项任务,提出要加快建设“三型法院”、推动“三大转变”,争创“三个一流”,提升办案质效、深化司改成果、培养卓越法官。会议提出推进“司法软实力”建设,全面提升司法品质、司法公信、司法品位、司法作风、司法形象、司法技术等,为成都法院长远发展勾画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思维导图。

去年4月,国家批复的《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成都要以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目标。去年9月召开的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是成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目标。与之相适应的是,作为国家审判机关,成都法院也一直在为打造一流司法环境做出不断的创新和努力。

去年,成都法院紧紧围绕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157”总体思路,积极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维护社会稳定等,切实增强做好各项审执工作,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营造一流司法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全市法院深入践行“忠诚、公正、廉洁”主题,围绕“争一流、塑形象”主基调,坚持司法办案中心不动摇,全力服务大局、真心服务群众,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在今年年初召开的人代会上,成都中院工作报告以93.8%的赞成率通过,表明社会各界对法院工作的充分肯定。

加强服务保障 打造立体化平台

去年,成都法院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充分发挥职能,加强服务保障,突出重点领域,深化改革创新,努力实现司法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成都法院以服务保障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总揽,深化司法服务,探索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契合的服务保障体系,提升司法公信,打造全市法院立体服务大格局。

着眼服务发展。积极分析研判破解成都市“十三五”规划实施、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天府新区建设、空港新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攻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工作中的司法难题,深化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席会议制度,完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通过司法白皮书、司法建议等方式,为党委政府当好法治参谋助手。着眼服务社会。加快建设成都司法智库数据中心二期工程,深度挖掘审判法治信息“富矿”,充分发挥司法智库作用,助推政府重大项目建设,为党委政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管理经济社会事务提供法治支撑。

加强司法公共关系建设。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整合现有各种网络渠道开展“网络理事”,及时关注、研究、回应人民群众司法关切。深化全天候普惠式诉讼服务网络,提升网上诉讼服务中心的服务能力,扩大线上各类调解平台的使用范围,大力推广并完善网上诉讼服务中心,提升网上诉讼服务、阳光司法APP等平台的便捷性,推动“和合智解”e调解平台融入最高法“在线调解”大平台,推动线上、线下有机融合、无缝对接。充分发挥诉讼服务网络体系的服务群众、宣传法律、接受监督等作用。加快完成诉讼服务站点布局和拓展,着力提升诉讼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不断延伸诉讼服务触角,切实提升服务实效。

完善法治体系 深化综合改革试点

2017年,成都法院将进一步把握法院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站位和功能,通过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不断完善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要的法治框架体系。

深化“三大庭审”和执行改革。要促进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试点向常态化运行转化;民事庭审优质化,强化审级职能优化改革、裁判文书改革等方面;优化行政诉讼庭审要注重统筹推进;执行“一体化”改革要加强对基层法院的指导和监督,探索建立执行裁判权、执行实施权、财产分配权“三权”外分模式,确保解决“执行难、执行乱”实效。

推进诉源治理。继续打造线上诉源治理工作平台、拓展线下诉源治理综合服务平台、深化专业化“一站式”纠纷预防解决平台,健全工作制度,完善调解程序,强化效力保障,着力促进共治共享。目前,大邑、蒲江、新津、崇州、金堂等法院已取得良好成效。

推进司法辅助人员管理改革试点。全市法院要认真研究落实《成都法院审判辅助人员改革试点方案》,试点单位和部门务实开展改革工作,建立审判辅助队伍培养和管理模式,健全分类管理、等级管理、团队管理为核心内容的审判辅助人员规范化管理制度等。非试点单位加强专题调研,做好第二批改革试点的前期准备工作。

以大部制改革为方向,结合承担最高法重大司法调研课题,积极研究内设机构改革问题,探索内设机构的差别化配置模式,进一步促进审判管理扁平化、审判保障紧密化、审判服务精细化。

突出合力共修 推进司法软实力建设

司法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院发展的灵魂和血脉。2017年,全市法院将以加强司法软实力建设为主线,全面提升司法品质、司法公信、司法品位、司法作风、司法形象、司法人文、司法技术、司法智慧、司法规范、司法动能。

今年,全市法院要切实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认真落实市委“五讲”“三专”新的要求,盯紧司法作风顽疾,抓牢“关键少数”,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持之以恒打造“忠诚、公正、廉洁”的卓越法官队伍。构建科学的团队运行模式,打造有力的审判监督管理机制,配置合理的内设机构,建立完备的机制制度体系,养成优良的作风态度,着力解决制约法院发展的“两大突出问题”和“一个突出矛盾”。打造“务实、精进、卓越”的成都法院司法软实力品牌,法院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法官的综合能力普遍达到卓越水准,“三型法院”基本建成,“三大转变”基本实现。

要推出一批在全省、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法院文化精品。形成一批在全省、全国有较大影响力的精品案例、优秀庭审、示范裁判文书和优秀调研成果。打造成都品牌,推出一批上级肯定、同行认可、社会好评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全国“两会”、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成都中院相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全市法院应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落实好2017年全市法院信访维稳工作会各项部署要求。抓好源头预防,健全完善涉稳涉访矛盾纠纷和涉暴恐隐患动态排查机制,开展好风险评估和预判工作。抓好舆情管控,灵活把握案件开庭、宣判等工作时机,畅通情报信息,掌握好社会舆论的主动权,迎接中央、省、市重要会议的顺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