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安全感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

  
2017-01-10 10:00:20
     

提升安全感 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

 

警方设卡查缉

 

本报记者 夏修露

2016年12月22日,快递小哥小彭来到成都市春熙路附近一幢写字楼内取客户要邮寄的快件。在逐件认真查验快递物品后,小彭像往常一样当着客户的面在快递单上加盖了验视章。虽然是老客户了,小彭依然对揽活儿的每个环节都不含糊。他说,“我们按章办事,自己平安,大家都平安。”

不仅是快递企业,从2016年4月1日起,全省所有物流、邮政、快递和客车附搭小件物品必须全部执行“三个100%”,即100%先验视后封箱、100%寄递实名制、100% X光机安检。2016年,我省通过创新开发手机APP“寄递e通”、加盖“三章”等举措,探索建立起独具四川特色的寄递物流行业安全监管体系。

为寄递物流这个迅猛发展的行业织牢“安全网”,这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四川的缩影。在当前经济社会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各种风险的易发性、复杂性、关联性不断增强。2016年年初召开的省委政法工作会议要求,全省政法机关要全面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深化平安四川建设,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要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四川建设作为最基本的民生工程来抓,进一步织牢铺实治安防控体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平安就在身边。

2016年,我省政法综治战线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在社会治理创新和突出问题整治两方面“两手抓两手硬”,平安四川建设成绩斐然。

创新篇

对国家而言,有国泰,才有民安;对百姓而言,平安,是一切的基础。平安是所有老百姓的愿景,也是政法机关的时代使命。放眼全球,我国的治安环境“风景这边独好”,“创新”二字是关键。

2016年,省委政法委统筹部署,将清理整顿寄递物流、推进“雪亮工程”建设等作为着力点,紧盯传统和新生威胁,与时俱进地创新安全管理手段,让平安中国、平安四川建设的每一步,都紧扣时代、夯到实处,让群众对于平安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整顿寄递物流快件全程跟踪留痕

“没想到一个疏忽惹来这么大的麻烦!”收到南充市邮政管理局的处罚决定书,速通快递公司负责人彭某懊恼不已。

2016年6月23日,一个速通快递的包裹被查出夹带冰毒。由于收件时未查验和登记寄件人身份信息,违反了“三个100%”的规定,公司被责令停业整顿5个月,公司负责人彭某被罚款2000元。

去年前十月,我省寄递物流行业总业务量达154.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47%。寄递物流业迅猛发展,也带来了“幸福的烦恼”。2016年1月,我省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寄递物流渠道实施收寄验视和实名收寄制度的通知》,明确了“谁收寄、谁负责”原则。省综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快递员揽件时,首先要对邮寄物品开箱验视,确认没有危险违禁物品后,加盖‘验视’章,然后核对寄件人身份信息,确认后在快递单上加盖‘验证’章。对于像京东、淘宝这类已建立安全保障机制的大客户,加盖‘验讫’章。每个章都有全省唯一编号,监管部门可准确及时找出责任人。”

省综治办牵头研发手机APP“寄递e通”,并在全省推行,建立起寄递渠道信息化管理体系。我省还结合公安机关“一标三实”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对各寄递网点和从业人员的“姓名、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居住地址”进行标准化采集,并传至后台数据库。截至去年11月底,我省已实名登记在册寄递员3.6万余名,寄递网点9600余个。

自开展寄递物流清理整顿工作以来,我省已查处一批涉毒、涉枪、涉爆、涉假的案件,将危害公共安全的隐患挡在“防火墙”外。

建设“雪亮工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形成

蓬溪县天福镇长平村,各路口安装的摄像头正360度旋转工作着。村民李世刚打开电视,从首页进入社区安防页面,查看附近路口监控。“如果发现问题,我在家里就可以与警务室视频通话,一键报警。”李世刚说。

这是我省“雪亮工程”工作的一个缩影。何为“雪亮工程”?这个名字取自“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是省委政法委牵头开展的农村公共安全管理项目。项目在乡村主要道路口、人群聚集地建设高清摄像头,是以固定视频监控、移动视频采集、视频联网入户、联动报警系统为基础,以县、乡镇、村三级监控平台为主体的信息服务项目。简单来说,就是村民可通过家中宽带电视屏幕实时观看监控,并通过电视遥控器和手机进行报警,村委会、镇派出所、县公安局实时接警出警。

省综治委和省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推进工作领导小组联合出台了《关于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中实施“雪亮工程”的指导意见》,对建设目标、内容、方法以及要求进行了明确。我省将进一步推进“雪亮工程”与公安“天网”对接,与网格化服务管理融合。同时,进一步完善分类处理机制,及时有效处置群众反映情况,警务类由公安机关直接受理,非警务类推送相关职能部门处理,并全程监管。

截止到去年11月底,全省已有1317个村(社区)完成“雪亮工程”建设并投入应用。到2020年,将力争实现应建设“雪亮工程”的村(社区)全覆盖。“治未病”已成为平安建设新理念。一年来,省委政法委牵头,继续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特殊人群管理服务、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工作,建立起一系列研判、预警、防范、化解发展风险工作机制,及时发现带有普遍性、多发性、趋势性的突出问题,提高预测预警预防各类风险能力,让防患于未然成为常态。

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从源头预防矛盾

2016年6月,在遂宁市大英县,一纸报告叫停了一个上亿元的投资项目。这个项目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报告》认为:“该项目社会稳定风险系数较高,安全性、可行性、可控性差,不宜在原项目建设地址建厂。”

在重大行政决策决定前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这一举措是2005年起在遂宁市开始探索,逐步推广至全省乃至全国。

2010年,我省出台全国第一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地方性政府规章《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但在实践操作中,评估内容不完善、程序不规范等问题不同程度存在。为此,省委维稳办组织专门力量,经过两年多走访调研和上百次修订,2016年8月15日,《四川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办法》(下称《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成为新的行政规章,并于2016年11月1日起施行。

2016年,我省共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9348件,其中评估后准予实施的9109件,暂缓实施164件,不予实施75件,有效从源头避免了矛盾纠纷和社会风险,助推了我省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

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做实帮扶防范公共安全事件

“她妈妈去生产队开会,忘了给她做饭,她就提着刀去外面找妈妈,一路上还要砍人。”提起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彭祖芬(化名),邻居们总是忘不了她发病时的异常表现。

眉山市以基本医疗保险为基础,民政医疗救助为补充,帮其解决了“无钱救治”的问题。彭祖芬不仅结了婚,平日里同大家的接触也多了。

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吸毒人员、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不良行为青少年……如何做好这些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一直是社会治理的短板和难题。

2014年4月以来,省综治委组织在遂宁、宜宾、眉山三地开展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改革综合试点工作。2016年4月中下旬,省综治办会同省直有关部门成立评估小组,对三地试点工作情况予以评估。评估组成员一致认为:经过两年多的努力,试点地区不断推动制度机制方法创新,着力破难题、补短板,探索构建了特殊人群监测、预警、救治、帮扶、服务、管理等制度框架,为全省健全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体系、维护社会安定有序提供了可供推广的经验。

11月23日,全省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暨综治工作培训会在遂宁市召开。这是一次里程碑意义的会议,标志着我省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工作从试点转向全省全面推开。

多元化解纠纷诉非衔接经验全国推广

随着立案登记制改革的推进,更多矛盾纠纷涌入法院。如何既依法保护当事人的诉权,又有效缓解案件急剧增加带来的案多人少矛盾?

2012年,眉山被最高人民法院纳入诉非衔接矛盾纠纷解决机制改革试点。随后,眉山法院大胆创新,创造了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的“诉非衔接”眉山经验。“诉”指诉讼,“非”指非诉讼的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方式,“诉非衔接”就是通过两方面的联通,把非诉讼多元化矛盾纠纷化解方式和法院的审判工作衔接起来。眉山多元解纷机制的“升级版”被成功打造。

2015年,中央深改办将眉山法院“诉非衔接”经验选为党的十八大以来30个改革成功案例之一。最高法在眉山召开现场会,向全国法院作经验推广。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先后三次对眉山的“诉非衔接”作出肯定性批示,眉山法院“诉非衔接”改革试点中期和终期评估成绩位列全国第一。2015年以来,全国各地90多批次近千人次来眉山学习考察。

2016年以来,眉山市依托新浪公司创建了诉调对接网络调解平台(e调解),设置了网络调解室。网络调解让调解员、当事人即使远隔千里也可以足不出户就进行调解。

整治篇

平安建设的“另一只手”则是要保持对“社会热点”的敏感,坚持问题导向,开展专项打击治理,重拳出击,更好地保障安全感。

一年来,在省委政法委的领导下,政法各部门抓住新旧“风险聚集点”,将专项治理与长效治理结合,谋划和推动平安四川建设,将其作为弥补“短板”的民生工程来抓,确保全省社会既充满生机活力又和谐有序。

打击通讯网络诈骗 建立厅级联席会议制度

2016年元旦刚过,成都某公司财务人员张某被骗转款100万元。警方从银行账号入手,辗转多地追查赃款流向,最终抓获3名嫌疑人,并查明该团伙涉案220余万元。

2015年12月1日,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为期5个月的打击治理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专项行动。行动中,全省共破获各类通讯网络诈骗案件2935起,同比上升58.73%,查处违法犯罪人员936名,同比上升111.76%,打掉犯罪团伙95个,捣毁窝点101个,收缴赃款、赃物价值人民币3929万元,为群众避免损失7613.5万元。

2015年11月20日,省政府批准建立了由省公安厅、省检察院、省高院、省银监局、省通信管理局等25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四川省打击治理通讯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厅级联席会议制度。2016年1月8日,四川省、成都市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在成都市公安局挂牌成立。去年,成都市通讯诈骗同比下降12%。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多个市州建起省市一体化反通讯网络诈骗中心,形成“警银企一体化联动,打防控一体化推进”工作格局。

打击盗抢机动车 跨省联合侦办协同封堵

2016年3月17日深夜,成都警方跟踪3辆疑似被盗抢汽车进入了甘孜州泸定县境内。按照“半小时推送、12小时查缉”机制,甘孜警方立即组织各卡点拦截。18日15时,民警抓获3名嫌疑人,查获3辆嫌疑车。从发现被盗车辆轨迹推送查缉信息,到挡获涉案车辆、抓获犯罪嫌疑人,仅用时4小时。

针对盗抢机动车突出问题,我省会同甘肃、青海开展3省16市州专项打击整治,建立跨省联合侦办、协同封堵、集中清查机制。2016年1月至8月,我省9市(州)共立盗窃汽车案件5985起,比2015年同期下降了24.91%。

去年4月起,全省公安机关开展为期3年的打击“盗抢骗”犯罪专项行动。截至2016年11月30日,我省公安机关共破获多发性侵财案件4413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1447名,打掉团伙1361个,追缴赃款赃物折合人民币3.9亿元。

严打毒品犯罪 深化禁毒防艾斗争

四川地处西南腹心,与云南接壤。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四川成为金三角毒品流入我国,进而辐射全国的主要通道之一,是国家设定的堵源截流第二道防线。

为深化全面构建“水陆空邮”立体查缉体系,省禁毒委、省公安厅在2016年3月、5月、10月、12月分别在雅安、攀枝花、凉山、广安、广元、宜宾、泸州组织了4次全省堵源截流片区实战拉练行动。

制毒和外流贩毒是我省突出毒情,一度成为“四川标签”。2016年以来,我省着力打造16个省公安厅直接联系打击制毒犯罪支撑点。

开展为期三年的禁毒严打整治和打击毒品违法犯罪“利剑”专项行动。据统计,2016年,全省共破获毒品刑事案件9757起,居全国第三;抓获毒品犯罪嫌疑人11793人,居全国第三;缴获七类主要毒品1575.43千克,首破1.5吨大关;破获千克以上毒品案件230起,居全国第三。各项主要数据指标均同比上升。

强化社区戒毒(康复)工作捆绑基层党政领导责任,逐步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范畴,截至目前,全省社区戒毒社区康复执行率由年初的20%上升到77.4%。我省逐步推出了绵阳安州区、成都简阳市、温江区、泸州叙永新苗实验学校、落卜小学等一批毒品预防教育的示范典型。

针对戒毒难、复吸率高这一世界性难题,四川各地涌现出了一大批戒毒工作新模式。在凉山,一个占地1.5万亩,各级筹集9亿多元建设资金,最终达到收治康复两万人规模的综合性戒毒康复场所——绿色家园已正式启动,这是四川戒毒康复理念和模式的一次全新探索。平安建设,没有终点。一年来,我省政法部门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四川过程中,收获了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经验,也为全省老百姓送上了“安全感”这个最好的礼物。风雨兼程,初心不改。我省平安建设之路将行知行远。治世之行,自治安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