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普法形式 新都构建法治家园

  
2016-12-15 10:36:20
     

新建成的宫王社区法律之家11月正式投用

                             三河法律服务诊所“法律门诊”窗口正在接待群众咨询
  
 
 本报记者 宋锫培 文/图
  
  成都市新都区龙桥镇村民王大姐的邻里纠纷及时得到化解,木兰镇的老何在司法所的帮助下得到法律援助,石板滩镇黄氏夫妇的家庭纠纷顺利调解……近年来,新都区不断推进“法治新都”建设,在“一个中心·两项抓手·三级创新·多网融合”的完整普法体系下,新都区各项事业向着法治化的轨道迈进。通过多年的努力,越来越多的群众选择用法律来解决纠纷,法治已然成为新都区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除了打造良好的法治环境,让法治点点滴滴渗透百姓生活一直是新都区努力的目标。今年初,新都区率先在成都市推动“独立城市”研究并按照现代化、国际化标准进行建设,其中,“法治家园”就是新都区“独立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今年,新都区在“法治家园”建设中着力打造了“法律之家”、“法治副主任制度”。在新都镇桂东路社区、三河镇回龙社区和木兰镇宫王社区进行了“法律之家”试点建设,让社区居民不出社区便可办理相关业务和咨询法律问题。“法治副主任制度”则有效的将依法治区的相关工作下沉到每一个村社。社区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法律服务,最大限度激发了群众学法用法、主动参与法治家园建设激情。
  
  一站式服务

    解决多层次法律需求
  
  为了推行“法律之家”建设,新都区司法局整合法律服务资源,在位于老城区的新都街道桂东路社区先试先行,试点推行了成都市首个社区公共法律中心,经过大半年的筹备,3月23日,该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投入运行,实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服务”的公共法律服务综合体,服务社区居民。据介绍,桂东路社区主要侧重于资源整合和对城市居民的多层次法律服务需要,“以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主体+社区日间照理法律之家”为整体架构,助力城市社区管理。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设有法律宣传育民、法律行业便民、人民调解和民、社区矫正安民、法律援助惠民等不同功能的5个工作室,配备4名工作人员定岗定职,解决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头重脚轻”问题,促使司法行政法律服务职能向基层延伸,让普法宣传更接地气。
  
  记者了解到,5个工作室中法律行业便民服务工作室是新设立的,专门提供律师服务,内设驻村律师工作室、社区居民法律咨询室、治安巡逻工作室、公证服务工作室,每周三驻村律师将进行集中接访。“我们还设置了公证上门服务,只要居民有需求,公证员就到服务中心进行集中办理,让居民少走冤枉路。”新都镇司法所所长徐英说。记者注意到,和其他工作室不同的是,特殊人群矫正安民服务工作室的摆设格外正式。原来,新都区司法局将用于新入矫人员的宣告室也搬到了矫正安民服务工作室,“我们将宣告室用于开展模拟法庭,让社区群众近距离感受庭审。”新都司法局宣传科科长曾智刚说。
  
  与法律服务中心不同的是,社区日间照理法律之家,以政府购买公益组织服务为主体,由社区公益组织志愿者在为居民提供日间照理的同时,定期不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激发群众学法用法、主动参与社区法治建设激情。
  
  “法律超市”

     提高群众民主法治意识
  

  木兰宫王社区是木兰镇拆迁居民的聚居点,集中了之前永宁、石马、共和等8个村的2000多名村民,此外还有大量散居群众。社区对这种聚居点管理相对陌生,住进了新居,大家也有了新烦恼:社区该怎么管理、物业怎么交、有没有规章制度、办养老金、医疗保险等,必须回到自己原来的社区办,路途遥远,十分麻烦。不仅如此,今年初,宫王社区的赵阿姨来到居委会反映自己的顾虑。原来,赵阿姨也因为拆迁将搬进新居,然而征地拆迁方面的很多法律问题都不懂怎么办?居委会把赵阿姨和群众的诉求反映到木兰司法所后,很快,一场专门针对社区自治、征地拆迁问题的普法宣传活动在木兰镇铺开。
  
  为了体现“群众需求”的导向,新都区司法局对于群众不了解但又容易出现的法律问题,量身定制了普法形式。正在打造的木兰宫王社区“法律超市”就能够让群众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查询相关法律知识。
  
  “法律诊所”

     律师定期“坐诊号脉”
  
  “我们厂跟我签了合同但一直不买保险是不是违法的?”“我离婚以后,婆家所在的村征用了我的土地但不给我赔偿金,怎么办?”12月1日上午,新都区三河司法所协同三河街道安全生产、社会建设、劳动保障、卫生院在街上设立的临时法制宣传点,被老百姓们围了个水泄不通,纷纷发问。
  
  这是司法所开展“12.4”全国法制宣传日大型法制宣传活动之一。活动中,回龙社区的“法律诊所”更是门庭若市,三河司法所工作人员同集文律师事务所律师在法律诊所为群众解答法律问题的同时,也加强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得到了广泛好评。“自11月10号法律诊所正式投用以来,每天都有群众过来询问,有些是法律问题,有些是民生事项,值班人员基本上都会为群众进行解答,”三河司法所所长李东说。
  
  究竟法律诊所是什么?为何这么受群众喜欢?原来,回龙社区的法律诊所是新都区司法局打造的“法律之家”3个试点之一,也是一种创新的普法形式,但和宫王社区“法律超市”不同的是,回龙社区位于城郊结合部,人员相对复杂,法治需求要求规格更高,该局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量身定制了普法形式,打造了首个社区“法律诊所”,充分发挥社区居民党员和其社区居民存在拥有律师执业证的律师有意为当地居民服务的意愿,侧重比较高端的专业律师服务,驻村律师和志愿者为有法律服务需求的群众“坐诊号脉”,为附近群众零距离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救助、案件代理等服务。并协助社区居委会调解居民矛盾纠纷,为社区居民担任法律顾问,为社区工作者开展法律培训,配合社区调处信访案件,向群众开展法律教育等,培养群众遇事找法的健康生活习惯。
  
  据介绍,该“法律诊所”内设有法律门诊室、心理咨询室、纠纷化解室和远程会诊室等多个区域。“出诊”方式灵活,有法律工作者定期“坐诊”,做好面对面法律服务;还可预约“诊疗”,由驻村律师提供一对一法律服务;经验丰富的律师每月还将进行一次“专家诊疗”,解决群众在法律上的“疑难杂症”。针对日常情况调查,该“诊所”还可提供个性“巡疗”,由网格员进行上门服务,收集居民的困难问题;同时该“诊所”还有日常“义诊”和网络“问诊”功能,将适时对社区居民进行法律知识宣传,重大纠纷案件可通过QQ、微博等电子媒体进行远程帮助。该负责人表示,“法律诊所”的成立,有利于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增强群众法律意识、构建和谐社区、创新社会管理。
  
  法治副主任

    带动辖区依法治理
  
  “我宣誓:忠于宪法和法律,遵守法律和法规,增强法制观念,维护法律尊严,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12月2日,在新都区天元中学的“14岁守法典礼”上,同学们向宪法宣誓。开展辖区青少年“成人守法典礼”活动不仅是新都区法律进校园的有效实现,也是各村社法治副主任的一项职能工作,确保“法治宣传”从娃娃抓起。
  
  法治建设是一个大概念,不仅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百姓的参与。为此,新都区司法局探索“法治副主任制度”,在每个村或者社区采取民主推选的方式,产生一名村社“法治副主任”,并设立依法治理协助员1名,协助法治副主任处理日常事务,每个村社还可招募3名依法治村居民(村民)观察员,监督村务和就辖区依法治理提出意见和建议,同时,成立“法律明白人”三级队伍,带头学法用法。完成共治同盟制度、法律顾问日、法律服务日办公制度、“以案释法”大讲堂制度,每季度收集梳理一次辖区群众要求解决的法律问题,建立法治宣传微信群、打造家庭式调解空间、开展辖区青少年“成人守法典礼”等等,有效地将依法治区的相关工作下沉到每一个村社,成为了法治副主任的主要工作任务。
  
  今年是“七五”普法开局之年,也是依法治国、治省、治市务实落实之年。为了营造更好的法治氛围,新都以“十三五”开局为契机,提早地谋划了“七五”普法工作。在新都区的“七五”普法规划中,“法治文化创意工作室”“法治文化创业孵化室”和“法治沙龙”等专业化的法治文化服务也得到了重视。而作为新都区学法用法工作的建设重点,法治家园建设也将得到深化。在法治新都建设中,该局将秉持“共享发展”的理念,以法治为基石,以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途径,以民生改善为重点,以共同富裕为目标,努力让每一个市民都能在新都有存在感、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