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通川区法院刑事审判庭:铁肩担道义 妙手促公正

  
2016-12-08 10:55:45
     

铁肩担道义 妙手促公正

——记达州市通川区法院刑事审判庭

开展庭审进校园活动

                                             圆桌审判
  
  陈南英 本报记者 谭别林 文/图
  
  2396,这是2013年至2016年间达州市通川区法院刑事审判庭审结的案件数量。作为基层法庭,通川区法院刑事审判庭仅有5名审判员、3名法官助理,共8人。这个平均年龄35岁的年轻集体克服了案多人少的困难,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书写着法治的精神,传递着法治的力量。
  
  勇担当敢创新

公正司法促和谐
  
  楚军,女,现任通川区法院刑庭庭长。身为庭长的她,勇于带领大家办理大案、要案。
  
  2014年2月,审理被告人黄某、郑某、何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一案时,刑庭干警们认真阅读卷宗,制定详细庭审提纲,多次听取当事人陈述,细致核查证据,反复推敲,经过多方努力,最终促成被告人退还了涉案的全部赃款,为广大受害人挽回了经济损失,受到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2013年至2014年间,被告人蔡某等9人结伙以买卖珠宝为幌子,以让被害人作见证人为由,以调包的方式盗窃被害人财物,针对返乡农民工连续作案20余起,在人民群众中造成恶劣的影响,被省公安厅列为督办案件。该庭依法从重从快办理,分别判处9名被告人4年至8年零6个月的有期徒刑,打击了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然而,面对刑事犯罪中的未成年人,刑庭干警们“心中光明的一隅,永远充满了温情地留给世上无助的弱者”。为了从源头上预防和矫正未成年人犯罪,该庭探索出一系列具有“通川特色”的未成年人犯罪办案机制。
  
  一是准确适用未成年人特别程序,实行“庭前走访、庭审教育、庭后帮教”三步曲,把教育、感化、挽救未成年被告人贯穿于审判全过程。二是为保障法定代理人或者其他成年亲属因故不能参与刑事诉讼的未成年被告人的诉讼权利,与团区委共同建立了由青年志愿者担任适合成年人参与诉讼的制度。三是推行“圆桌审判”模式审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
  
  2016年1月22日,该庭对李某某等2名未成年被告人采用“圆桌审判”的方式进行了不公开审理。庭审过程中,未成年被告人与审判人员、公诉人、辩护人共坐一桌,法官和公诉人、辩护人通过恰当的引导式问话启发未成年被告人认识自己的错误,让其意识到自己行为造成的严重危害和应承担的法律后果,减轻其对法庭审判、接受教育和改造的反抗情绪,给未成年被告人营造了一个温情、宽松又不失庄重威严的审判环境。在法官、公诉人、辩护人和被告监护人多方教导和关爱下,被告李某某等两人真心悔悟,当庭对给父母和他人造成的伤害表示了悔意,承诺以后一定会好好做人。
  
  刑庭干警不仅仅是就案办案的审判者,他们有原则更有温度,在公平审判的同时,给予走上歧途的未成年人温情的关怀。
  
  法施与人,虽小必慎。刑庭人对每一件案子高度负责,对每一名当事人耐心细致,对每一份裁判文书字斟句酌,用实实在在实践着“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办实事暖人心

效率公正树公信
  
  从立案到审结最快仅用4天,效率与公正并行是通川区法院刑庭的座右铭。
  
  为缩短诉讼周期,有效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未决前羁押时间过长而产生的串供等影响审判效率的现象,减轻当事人的诉累,节约司法成本,该庭在“轻刑快审”方面探索出了自己的办案机制:一是“五个当天工作制”,做到当天审查、当天立案、当天确定承办人、当天送达起诉书、当天确定开庭时间,及时启动办案流程,压缩案件中转时间,提高办案效率。二是“类案专审”,根据每名审判人员的优点和长处,对类案集中审理,优化司法资源配置,统一裁判标准和尺度。三是“六个集中”,集中安排开庭、集中宣布法庭纪律、集中查明被告人身份、集中告知被告人诉讼权利、集中宣判、集中送达裁判文书。自2014年12月10日至今,该庭共受理公诉机关标记有“快速办理”的刑事案件102件,审结时间最快4日,最迟9日,平均审结时间为6天。
  
  刑庭人的高效率源于他们平日工作的点滴积累,源于庭审技能的逐步提高,源于法律人内心“绝不让正义迟到”的一种坚持。
  
  在法治的道路上,他们是法律的守护者,更是法律的宣传者。刑庭干警们积极延伸审判职能,注重从源头预防和减少犯罪,帮助公民树立法治思维,确立法律信仰。
  
  2015年,该庭走进文江祠社区开展“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的禁毒宣传活动。结合近年来该院受理毒品类犯罪案件类型、发展趋势及呈现的新特点,干警们向社区居民讲解了毒品的种类及危害、如何识别毒品、拒绝毒品、如何防范新型毒品等方面的知识。2016年11月,该庭在通川区青少年维权岗教育基地——通川区第八中学开展“庭审进校园”专题法制教育活动,公开开庭审理了杜某盗窃案,以最直观的方式宣传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未成年人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犯罪行为的危害性,感受到法律的尊严。
  
  持理想守信念

不改初心彰正义
  
  成绩与荣誉背后,是一个团结优秀的集体不断追求公平正义的历程。这一切成绩和荣誉,来自于8名刑庭干警的努力,和他们对这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能够看到的,是他们桌上堆积成山的卷宗,每个人忙碌的身影,办公室晚上依旧亮着的灯光。
  
  没有看到的,是他们奋力传递的法治思维,是作为法律人坚决维护法律尊严精神的巨大勇气。
  
  2016年2月,楚军不慎摔倒致右手手腕严重骨折。手术后,医生建议其在家休养数月。楚军不顾医生的劝告,出院后立即到单位办理案子。楚军乐观地对大家说,“案子这么多,不能因为我个人的原因耽误工作。我右手不能动,但我还有左手和嘴,照样能办案子。”为了按时高质结案,她经常和同事一起加班到晚上八九点,书记员负责打印,她口述,一遍又一遍地修改。在楚军骨折期间,其所承办的所有案件无一超审限,无一件发回重审。
  
  审判员莫洪芹为了不耽误工作进度,在哺乳期间回庭上班。她兢兢业业、尽职尽责,而作为一个母亲,看着嗷嗷待哺的孩子,她心里充满了愧疚。面对繁重的工作任务,书记员殷巧在新婚第二天便到庭办案。提到这些事,她们总是笑着说道,“在我们刑庭大家都是这样的。”
  
  作为一个集体,在面对重大疑难案件或重大审判任务时,刑庭人全力协作,同甘共苦。庭长、副庭长带头,全庭同心协力,形成一股艰苦奋斗、攻无不克的力量。作为一个集体,刑庭注重对每一名干警个人素质的培养,在案多人少的情况下,每年仍坚持让干警们交流与深造。作为一个集体,刑庭人甘苦同饮,珍视工作中每一份与子同袍的友谊。
  
  一个集体,一个基层法庭,致力于参与推动中国法治进程,只为一份理想,一个法律人共同的使命。这就是达州市通川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