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 成都学法用法工作有十大亮点

  
2016-12-02 10:30:44
     

 “998法治大讲堂”电台节目“法律服务护航双创”外场直播活动在郫县菁蓉镇举行

唐映双 本报记者 曾昌文 文/图

2016年,成都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要“坚持依法治理、系统治理和智慧治理”,“加快构建适应国家中心城市建设需要的城市法治框架体系”。

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法律来解决问题和争端,当一个社会惯于用制度去助力进步和发展,法治发挥的作用不可忽视,而推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入社会各个环节的基础正是法治宣传教育。

2016年,在省依法治省领导小组、省司法厅的有力指导和成都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成都市法治宣传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七五”普法赢得了良好开局。近日,本报记者经过梳理,发现成都市的学法用法工作呈现十大亮点。

■亮点一

法治宣传教育组织机制更加成熟

按照成都市委推进依法治市“1+8”领导机制的部署,成都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学法用法工作组作为全市学法用法工作牵头单位,建立完善了年度工作部署、重点课题调研、部门联席会议、上下督促检查、第三方明察暗访、经费预算保障、牵头分工责任、经验交流等制度,尤其是将学法用法工作纳入了各级党政综合目标、精神文明目标和综治目标进行考核,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亮点二

“法律七进”工作体系更加完善

按照全省统一要求,成都市将“法律七进”列入了党委、政府目标考评。创新实施了《推进“法律七进”工作考核标准70条》,印发《2016年成都市推进“法律七进”重点项目》,明确“法律七进”12项重点工作,广泛深入机关、学校、社区、乡村、企业、寺庙、单位开展“菜单式”普法。启动“法律七进”示范点创建工作,指导督促各区(市)县每一“进”重点培育1个以上示范点。

结合推进依法治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际,成都市今年4月明确提出,要做实“普法责任清单”“谁执法谁普法”“精品普法项目评选”“深入推进法律进单位八项要求”“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计划、“法润天府·法治文艺进万家”活动、做实送法下乡活动、“清凉之夏·法治电影周”活动、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法治文化“聚沙计划”“社区法律之家”“七五”普法规划等12个项目。

■亮点三

“法治大讲堂”普法品牌更入人心

今年以来,成都市建立的以金沙讲坛(法治讲堂)、少城讲堂为标杆,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法治讲堂为主体,党校和中小学为补充,各类媒体和法治文化阵地为触角的“法治大讲堂”工作体系更加成熟。

成都市司法局联合成都广播电台打造的“998法治大讲堂”专栏节目,今年以来先后有56家单位上线录制,该节目的收听率也长期保持在成都市落地广播节目同时段前三名。新进开播的法治类电视节目《司法公开课》收视率也迅速进入全市前十。“法治大讲堂”创新了学法载体、普法模式和送法机制。有调查显示,95%的成都市民在遇到矛盾纠纷时首选法律手段解决问题。

■亮点四

“聚沙计划”推动社会力量效果明显

今年8月,酝酿已久的成都市法治文化建设“聚沙计划”正式全面启动。

据成都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聚沙计划”就是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市工作中,深入贯彻中央“五大发展理念”,响应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号召,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企业主体”模式,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中介机构、公民个人等社会力量,以自身职能和资源优势参与法治文化创新创意工作,推动政府部门及有关单位面向社会力量购买专业化的法治文化服务。

自“聚沙计划”全面启动以来,成都市共打造各类各层次的法治研发基地21个,制作完成普法微电影103部、微视频163部、普法动漫28部、普法音乐微信(H5)45部、精品法治文艺节目155个。

■亮点五

“社区法律之家”助推服务精准到位

针对目前群众的法律需求越来越多元,而法律服务的供给却呈现出运动式、碎片化、单一性的问题和困境,今年以来,成都市司法局探索建立了以社区法律服务便民微平台为载体、“互联网+”系统为枢纽、法律服务社工为主角的“社区法律之家”。“社区法律之家”的主要功能就是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向法律服务需求旺盛的基层社区(区域)延伸,打造以社区(区域)法律服务便民微平台、“互联网+法律服务”系统和多元联动法律服务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法律之家”工程,推动司法行政职能以及相关司法、行政执法功能站(点)集成延伸到基层。

今年以来,全市已建成“社区法律之家”31个,并同步在基层开展“村(社区)法治副主任”制度试点工作。

■亮点六

“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蓬勃开展

今年国庆节前夕,一则“上诉状中辱骂法官拒不悔改,新津法院开罚单”的消息引爆了微信朋友圈。短短一天多时间,这条消息的阅读数就近万人,点赞数逾100,网友纷纷在消息下面留言表态,希望维护司法的权威。

这样一条迅速引爆朋友圈的消息只是今年来成都市推进“互联网+法治宣传”工作的一个缩影。今年年初,成都市制定了“2016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计划,重点推动微信、微博、客户端、网站、手机报“五类”新媒体普法,通过朋友圈“链式传播”、重点对象重点播报,切实扩大普法的覆盖面和渗透力。

据统计,截至目前,成都全市共建成普法类微博账号329个,普法类微信公众号278个,普法类网站53个,法治类电视栏目29个,广播节目11个。

■亮点七

“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落实有力

今年3月10日,省司法厅厅长陈明国带领省“六五”普法检查审核工作组第二组到成都市对该市“六五”普法工作拟推荐全国表彰的单位进行检查审核时表示,要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机制,司法、执法机关是重要责任主体,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司法行政系统要发挥好牵头运用,运用好考核杠杆。

为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责任制的落实,成都建立了“两责任两备案”制度,市级部门全部制定了年度《普法目录清单》和《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措施》。各区(市)县、市级部门依法治市工作牵头部门也建立了重点普法项目化管理制度,积极发挥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监督职能。

与此同时,成都市在深化市民观察员制度过程中,先后组织市本级市民观察员活动68场次,重点对普法责任落实及法治创建结果进行问效。

■亮点八

重点对象普法制度化和常态化开展

“法治宣传教育的对象是一切有接受教育能力的公民,重点是领导干部、青少年。”成都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成都市坚持把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制定了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意见。在推动会前学法制度落实方面,全市各级“四大班子”会前学法400余次;将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总体规划、法治课程纳入干部在线培训平台,纳入国家工作人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的必训内容,将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和其他相关培训机构的培训必修课,确保法治培训课时保持较高比例。

在青少年学法用法方面,成都市将学生法治教育纳入教育督导范围,重点推进了《成都市“法律进学校”测评体系》和《中小学校依法治校评价指标体系》的实施。在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学校开设法治知识课程,提高“9+3”免费教育计划在校学生法治教育课时量。在中小学(幼儿园)、市属高校积极开展“法治课赛课”“模拟法庭”等685次,建成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57个,新启动12个。

■亮点九

服务中心工作专项普法成效突出

今年4月15日是我国首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根据中央、省市的安排,成都市在4月大力开展了一系列的《国家安全法》专项宣传教育活动;在开展“服务双创·法治护航”专项普法活动中,全市相关部门送法进市级以上工业园区达到100%。“法治宣传工作还要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针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热点难点开展普法,做到重点领域、关键时刻都能传播法治好声音,切实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成都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全市共开展各类专项法治宣传2010次,直接接受普法服务达到413万人次。

■亮点十

回应民生诉求开展“精准普法”

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管控,形成层级式、链条式运行体系,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流程规范、服务管理精细、服务产品多元,进一步提升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今年以来,成都市开展了“十项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促进法治成为成都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今年以来,成都市先后开展了“春节”专项法治宣传教育、未成年犯新春法治课、“三八”妇女节反家暴情景剧巡演暨法治宣传、“3.15”维权法治宣传系列活动、“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法治宣传、“校园法制小先锋”青少年法治教育活动、老年权益保护法治宣传等“精准普法”活动1000余场次,受益群众百万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