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法治理念 加快建设法治嘉陵步伐

  
2016-11-24 10:29:42
     

嘉陵区开展法治文艺进万家活动

                                  

嘉陵区开展法律宣传进寺庙活动

   唐红莉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区作为依法治国在基层的具体实践,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对于南充市嘉陵区这样一个建设中的国贫新区来说,如何把依法治区工作不断向前推进,最关键要抓住如何推动“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全民守法”这四个根本问题,坚持从实际出发,逐步解决发展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全方位推动法治嘉陵建设取得实效。

筑牢法治理念 推进依法执政

过去,我们评价执政水平的高低,总习惯说“搁平摆平就是水平”。从法治的角度来看,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在法治的环境下,为政者需要养成法治思维方式,运用合法合规的方式方法去解决问题。

近几年来,嘉陵区坚持从解决法治理念问题着手,努力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一是严格依法科学决策。区委始终坚持“法律途径解决一切问题,解决一切问题都要走法律途径”的原则,来推动全区各项工作开展。去年初,嘉陵区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聘请了包括省律协副会长在内的11名顶尖律师,组成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团,为区委涉法事务和重大决策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出具法律顾问意见,协助区委处理重大涉法事务。

二是抓住“关键少数”。在推动依法治国进程中,领导干部毫无疑问是“关键少数”,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区委认真开展了常委会和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同步推动全区各级各部门建立了常态化学法制度,并建立了干部法纪档案,促使“关键少数”学法知法用法,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经济社会中的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

三是落实法治建设责任。着力强化各级党组织抓法治建设的主体责任,区委与各乡镇(街道)党(工)委和各部门党组(党委)签订了依法治区目标责任书,落实了党委(党组)书记第一责任人职责、分管领导的具体责任以及各级领导班子成员的“一岗双责”。同时,将法治建设纳入年度目标考核,考核分值占总分的10%,有效调动了各级各部门抓法治建设的主观能动性。

积极主动作为推进依法行政

当前,依法行政面临的主要矛盾不是政府部门不作为或乱作为,而是一些部门在行政过程中不敢大胆依法作为。鉴于此,我们一方面从检察院和纪委的角度,追查不作为、无作为人员的“渎职”行为;另一方面对检察院和纪委反“渎职”的工作情况,人大常委会和区委常委会定期听取汇报。通过层层落实责任、严格追究责任,有效推动了行政执法部门和人员主动作为。

近年来,嘉陵区主动作为处理了一系列在经济发展中暴露出的棘手问题。一方面依法收储和管理土地。在发展过程中,一些已经出让的土地长期闲置或利用率低,留下了许多遗留问题,并严重影响和阻碍了城市发展。这种现象在全国各地都普遍存在,但由于其中利益冲突太多,基本上没有人愿意去碰这个“碳丸”。近几年来,我们对全区低效闲置用地进行了全面清理,顶住来自各方面的重重压力,依法收回了3000多亩低效闲置用地,为实施一大批商业综合体项目提供了载体,既盘活了闲置资源,又有效破解了财政困境。在依法收储土地的同时,对挂牌出让的土地也依法管理,成都一家公司曾在我区通过挂牌取得了200多亩土地,但仅交了8000余万元的土地保证金后就没有音讯了,导致这块土地闲置2年,我们依据土地管理办法和合同约定,依法收回了该宗土地。

另一方面依法打击地产开发中的违法犯罪。前几年,房地产开发销售管理较为混乱,有的地产开发商在不具备出售条件的情况下,就到房管局提前办理手续,最后却因种种原因交不了房,造成了遗留问题;有的开发商或小企业在拿下土地之后,在贷款建设过程中将资金抽逃,致使项目停摆,购房群众大规模集访,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近年来,嘉陵区就针对天庐、金界等房地产开发项目问题,责成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依法追究当事人违法责任,坚决打击违法现象。

再是依法处置项目建设问题。我们发现,在过去的一些招投标中,个别投标单位借壳拿项目,最后中标之后却连保证金都交不起,致使项目无法顺利实施。对于这样的现象,我们坚决依法解除合同,并严厉追究经办人员的不作为责任。在处置过程中,始终做到依法行政,确保任何施政行为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解决问题能够让涉事企业心服口服,不留任何后遗症。

强化支持保障推进司法公正

司法是公平正义的最终底线,一旦司法不公,对老百姓的思想冲击和腐蚀是极其巨大的。为切实维护司法公信力和权威,促进公正司法、严格执法和依法行政,提升司法公正水平,提高司法公信力,确保公众“看得见正义”的实现,我们主要通过三个方面的工作来推动。

首先坚持听取政法部门的工作汇报。坚持出席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年终总结暨下一年工作部署会议,认真听取工作汇报和工作安排,并结合嘉陵区情实际,对做好今后的工作提出明确要求,鼓励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开展业务、履行职责。

其次加强人大对司法部门的监督。人大常委会针对公检法在公正司法方面可能出现的一些薄弱环节,定期听取汇报、及时提出问题、跟踪开展检查,有力促进了司法为民、公正司法、阳光司法。

再次为司法部门履职提供有力保障。区委常委会经常性审议公检法司相关工作,重视听取公检法部门的意见、建议,同时对于公检法部门提出的问题和困难,原则上该解决的、能解决的,基本都照单全收,全力为其履职提供保障。

教育治理并重推进全民守法

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化,中国沿袭了几千年的以德为首的礼治制度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社会治理还得靠法治。但由于教育相对滞后,老百姓的思想和素质准备不足,大多数人遇到问题首先想到的是托人情、找关系、找门路,其根本原因就是法治意识欠缺。为强化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我们坚持教育与治理并重,引导和促使全区群众遇事找法、依法办事。

一是深入推进“法律七进”。在城市中积极构建法治宣传平台,特别注重抓好社区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在农村中结合脱贫攻坚开展“遵纪守法”等五星级农户的评选,引领农村形成新风正气;在学校中开设法治教育课,从青少年儿童开始培养法治意识和法治思维。

二是狠抓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合公安、城管、协管、民兵等力量,组成社会治安应急联动队伍,增强社会治安应急处理力量和效率。大力推进社区管理“一体化”工作站建设,提升社区治安管理效率。积极推进农村“天网”工程建设,强化农村常态化治安巡逻和防控宣传,提升农村治安防控能力。

三是坚持“依法治访”。着力规范信访秩序,建立了信访归类和引导机制,促使信访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对非正常上访采取集中研判、多方取证、依法打击。与此同时,在全区广泛开展系列“法治示范创建”、“法治文化下乡”活动,在全社会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法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因此,我们必须坚守依法执法、依法行政、司法公正和全民守法这四大根本,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尚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法治氛围,推动法治建设各项工作稳步向前。(作者系中共南充市嘉陵区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