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市东坡区扎实推进依法治区亮点扫描

  
2016-11-04 09:58:53
     

“落实到基层、落实靠基层”全面推动法治建设

——眉山市东坡区扎实推进依法治区亮点扫描

东坡区泡菜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案件成功

保险行业调解员调解案件

文博 文国权 文/图

抓好法治建设,我们既是践行者、也是推动者、更是受益者。所谓“郡县治,天下安”,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把法治作为治区兴区的基本方式,坚持党委依法执政、政府依法行政、全民依法办事,坚持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着力构建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人人依法守法的法治良序;东坡区主要领导如是说。下一步,东坡区将牢记共建才能共赢。坚持依市兴区、依城强区,自觉把东坡置于全市发展大格局中,借机、借力、借智、借势发展,做到城市共建、发展共融、社会共治、成果共享、利益共赢的新局面。

新亮点——

诉讼服务大平台“诉非衔接”解纷争

矛盾纠纷的多元化解,必须以平台汇集解纷资源。东坡区法院将诉非衔接平台建设与诉讼服务中心建设有机结合,建立起了集诉讼服务、纠纷分流、诉非衔接、矛盾化解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

设立一个中心。区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批准设立具有独立编制的机构诉讼服务中心,配备正科职领导职数1名、副科职领导职数2名,增加事业编制人员3名,配备工作人员17名,为推进诉非衔接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布局两大区域。以实现“群众诉求一进门,办事简便一次成”的目标,按照“诉、调、接”的程序和路径,将诉讼服务中心划分为诉讼服务、诉调对接两大功能区域。在诉调对接区域设立3间调解(工作)室,专门用于非诉调解组织开展工作,为推进诉非衔接提供场所支持。

组建三支队伍。建立218名调解员组成的特邀调解员队伍,组建3名法官组成的法院专职调解员队伍,成立3审3书的简案速审队伍,为矛盾纠纷分流化解提供专门力量。

自2015年以来,依法审结司法确认案件75件,运用赋予调解协议合同效力机制妥善审结案件46件,适用无争议事实记载机制案件188件,适用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机制案件10件,应双方当事人请求出具调解书确认调解协议案件806件,极大增强了人民群众对非诉纠纷解决的信赖。

新机制——

健全工作机制 让诉非衔接更紧密

诉讼与非诉讼解纷方式的紧密衔接,必须以健全的制度机制作保障。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东坡区法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在诉讼前端构建起了诉非衔接三大核心机制。

健全组织衔接机制。积极参与非诉调解组织的培育和非诉调解人员的培训,推动了律师、物业、保险、泡菜等20家调解组织的建立,培训非诉调解人员2000余人次。设立法官联络站点和巡回法庭61个,“走出去”现场指导非诉调解;在法院设立非诉调解室3个,入驻调解人员6名,“请进来”进驻调解。与23个行政机关、46个调解组织建立了固定的诉调对接关系,夯实了诉非紧密衔接的基础。

健全运行保障机制。将民商事案件万人起诉率、民商事纠纷诉前调解率、委托委派调解成功率“三个比率”纳入全区综治目标考核并授权法院予以实施,将领导干部推动矛盾纠纷化解情况纳入个人综治维稳工作实绩档案。完备的考核机制既最大程度地动员纠纷解决的社会资源,又避免了诉非衔接机制运行“空转”。地方政府为各乡镇(衔道)、部门预算调解工作专项经费,给予调解员50-500元/件的个案补贴;为法院划拔500万元/年的诉非衔接工作经费,专门用于调解人员培训、常驻法院调解员工资、委托委派调解个案补助等开支。全覆盖的经费保障机制的建立,切实增强了诉非衔接机制持续发展的动力。

健全成果运用机制。根据最高法院《总体方案》要求,相继建立和完善了诉前委派调解、诉中委托调解、行政案件协调和解、刑事和解、执行联动机制,最大限度的整合和发挥诉非衔接的解纷优势。通过司法确认机制、赋予调解协议合同效力机制,最大限度支持非诉解纷工作、巩固非诉解纷成果。建立民商事纠纷中立评估、无争议事实记载、无异议调解方案认可等诉非衔接新机制,让非诉调解的阶段性成果乃至“半成品”也能得到司法的认可。通过调解协议申请支付令、调解协议申请公证机关赋予强制执行效力机制,有效将各类调解、公证、仲裁、行政裁决的功能与司法功能衔接互补起来,形成纠纷解决的最强合力。

新举措——

“五个带头”强力推进法治建设

带头学法,不断增强法治意识。东坡区坚持做到会前学习制度。区委在年初就安排制定了全年会前学法计划,每月安排一次会前学法;在研究人事工作时,明确要求区人大常委会对其任命干部,通过针对性闭卷任前法律知识考试。

带头抓普法,认真弘扬法治精神。去年5月,东坡区制发了《深入推进“法律七进”的实施意见》,要求每一个单位和部门都要严格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突出普法重点,做实做细普法宣传。

带头抓守法,切实维护法律权威。东坡区专门聘请了4家律师事务所组成区委区政府法律顾问团,对每项决策进行合法性审查,保证决策有法可依。同时,对各类违法犯罪和无理取闹行为,区委书记都明确提出要敢于担当、敢于“亮剑”、敢于依法打击,绝不允许有法外之人、法外之言行、法外之利益。

带头抓执法,坚决维护公平正义。大力支持司法机关严格执法,区委书记对具体案子不打招呼、不签条子,带头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检察权、审判权。同时,充分尊重司法机关党委(党组)意见,支持司法机关从区外引进高素质人才,提高司法机关人均公用经费标准,有力保障了司法机关依法履职。

带头抓用法,扎实推进依法办事。区委书记亲自研究制发了《涉法涉诉信访事项处理办法(试行)》,着力引导涉法涉诉信访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同时,区委书记亲自安排、参与,以持续推进的为民服务“五个一”活动为载体,组织2900多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全区所有村、组,开展矛盾纠纷依法化解和法律法规宣传,引导群众依法理性维权。

新成效——

继续加大“创新”强力推进依法治区

突出“谁执法谁普法”,集中人力、物力和时间,分领域分时段开展普法工作。以群众“坝坝会”为载体,要求每个村(社区)每季度召开一次“坝坝会”,把法治宣传作为重点内容,以身边事说身边法,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广播为载体,开通覆盖所有行政村的“东坡之声”广播,让所有村干部群众每天早、中、晚3个时段听到法治节目广播。以文艺巡演为载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组建“东坡区心连心艺术团”深入乡村、企业、学校巡演,每月15场,每场6000元,通过一台晚会、一套文艺节目、一系列法治宣传展板,把法治教育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带给群众。

创新以法治方式推进社会治理。一是强化网格化服务管理,建成覆盖城乡的“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四级网络工作平台,配备专兼职村(社区)网格员2058名。截至目前,累计采集基础信息100多万条,办理网格事件1.7万件。二是创新实施特殊群体管理,建成“特殊群体康复(救助)中心”,目前已免费收治吸毒人员315人,形成了“政府保障、公安管理、卫生服务、社会参与”的特殊群体综合治理模式。三是强化直接联系服务群众,持续开展以“培育壮大一个富民产业、落实一个项目、帮扶一批贫困群众、化解一批矛盾纠纷、形成一个民情调研报告”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五个一”活动,组织2900多名党员干部直接联系全区所有村(社区)、组,把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作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

创新以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纠纷。创新实行“五五”接访制度,着力解决实际问题;创新实施“诉非衔接”,成立“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健全调解组织,引导各类矛盾纠纷合法、合理、自愿分流,做到诉非联动、纠纷联调、案结事了;坚持领导包案化解制度,突出管人、管事、管稳定相结合,对疑难信访稳定案件,由区级领导研究、落实化解措施,一抓到底。

创新加强基层综合执法。2014年以来,东坡区在全区所有乡镇(街道)探索设立安全环保食品药品监管所,配备了监管员158名,办理委托执法证150个,把涉及安全生产、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等方面的有关服务、监管、执法等职能委托乡镇(街道)行使。运行一年多来,效果明显,共查处制售死猪肉案、水果染色案等食品违法案件500多件,取缔无证照违法生产排污企业31家,安全生产事故及伤亡人数同比下降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