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牛区金科苑社区“民生档案”准确定位需求解民忧

  
2016-10-25 10:15:02
     

成都市金牛区金科苑社区——

“民生档案”准确定位需求解民忧

金科苑社区开展法治宣传

网格员同社区卫生站工作人员上门为老年人检查身体

金司宣 本报记者 郝飞 文/图

社区简介

成都市金牛区金科苑社区成立于2006年6月,辖区内主要为失地农民安置小区和商品住宅小区,外来人口较多。在民主法治建设、普法依法治理过程中,社区开展“民生档案”工作,建立多元化服务体系,通过学法明礼,和煦的文明新风吹遍了社区每一寸土地。

随时洞悉居民诉求,迅速把服务定位到居民个人解决问题,成都市金牛区金泉街道金科苑社区凭借“民生档案”,和居民的沟通畅通无阻。不断更新录入的“民生档案”将社区居民的基本情况和诉求建议均记录在案,成为社区听民声、解民忧的“秘密武器”。居民们学法明礼,民主议事,社区关系愈发和谐。据悉,金科苑社区已被国家司法部、民政部联合表彰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民生档案 融洽干群关系

“金科苑社区成立于2006年,辖区内主要为失地农民安置小区和商品住宅小区,共计4880户14876人。加之外来人口较多,也给社会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经过十多年建设,尤其是社区开展‘民生档案’工作,建立了多元化的服务体系,如今情况有了巨大的改变。”社区党总支书记曾发林介绍。“一次入户调查工作,给了我们‘民生档案’的创意。当时,一位居民对调查人员说,‘你们当干部的要真能为我们老百姓做事,我就听你们讲几句。’围绕‘为百姓做事’这几个字,我们决定为社区居民建立‘民生档案’,不仅记录居民们的个人情况记录,包括健康、教育、就业、帮扶、生活困难等等,同时也随时回访,录入他们的诉求和建议,以便及时解决。”曾发林说,就这样,金科苑开展了“民生档案”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之后该工作在金牛区得到大力推广。

据悉,“民生档案”采取“六公开”原则进行录入,包括公开调查,立档登记;公开事实,说明情况;公开政策,明确标准;公开事理,大家评说;公开结果,居民意见;公开回访,追踪落实。

金科苑社区按期依法选举两委班子成员、楼栋长、议事会、居务监督委员会、理财小组等自治组织和居民代表等人员。同时,按照相关要求,社区定期召开居民代表大会、议事会,通过此类会议,对与居民切身利益相关的事项实行民主决策,切实落实“一事一议”制度和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开展“民生档案”工作,由楼栋长定期入户收集和汇总本楼栋居民群众的民情民意,及时向社区反映,切实保证居民关注的热难点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目前,金科苑社区共建立“民生档案”48册,投入资金5万余元。社区还依法制定居民自治章程及居民公约,充分发挥居民的自主性,使公约更具合法性、针对性及可操作性,引导居民严格遵守。

此外,社区还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规范台账,定期由理财小组对社区财务进行审计。做好基层公开平台的信息维护和更新,并通过会议、宣传栏、网站、微博、QQ群等形式定期公开社区“三务”情况,确保居民对社区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对于社区干部的管理,实行民主评议,落实奖惩及责任追究制,确保社区干部服务人民群众的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普法教育 缔造文明新风

在法治建设和民主法治示范创建过程中,该社区制定完善了干群学法用法、依法治理、民主管理等工作制度;及时依托社区工作讨论专项治理、民主管理、普法宣传等工作;实现了创建工作“三个到位”(即居民思想认识到位、组织发动到位,责任分解到位)。

该社区大力整合两委干部、人民调解员、退休干部等资源,组建了社区“法律服务队”。充分依托节假日、法治宣传月,表演民主法治类文艺节目,入户开“法治小灶”、解“纠纷疙瘩”,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强化居民学法用法意识。利用开放的多媒体室、农家书屋,阅读法律时政书籍,确保了干群普法教育的阵地化、常态化、制度化、信息化。

据曾发林介绍,金科苑法治文化广场是由成都市金牛区司法局投资改造的,广场由民主法治示范社区石雕、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艺舞台、法治文化石、法治文化道旗、法治文化座椅、法治宣传栏七大部分组成,意在营造法治文化氛围,丰富法治文化生活,陶冶民众法治情操。同时,社区有效利用电子显示屏加强对广大民众的法治教育,开展大型法治宣传活动4期。全年共开设法治大讲堂13次,定期邀请从事法律工作的专家对居民进行法律、法规的讲座,增强居民法律意识,在社区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风气。

从维护广大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在社区居民纠纷调解中,坚持“调防结合、以防为主、多种手段、协同作战”的方针,成立人民调解委员会,对辖区婚姻、邻里、民事、两劳帮教进行及时调解,走访帮教。由于调处及时,防止了矛盾激化,为小区居民提供了团结、祥和的生活工作环境。 该社区还设立了专门的治安巡逻队,确保社区社会稳定。

民主管理 群众说话算数

“在工作中,我们充分依托居民代表会,一事一议。在道路、绿化、低保等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确保集体事,大家议,成共识。坚持召开居民代表“民主恳谈会”;特别在服务监督工作中,着力加强社区干部服务意识教育,强化社区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切实为群众提供“零距离”服务。主动邀请居民代表自发组建的10人民主监督小组,定期监督和检查社区财务、居民自治章程等制度的执行情况,推动实现了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及监督,推进了民主管理进程,群众讲话更算数了。

金科苑社区自通过民主管理以后,干部群众对社区的每一项工作都阳光操作,群众服气干部,信任干部,干群关系愈发融洽。

“社区的重大决策,必须通过党总支组织讨论,再交居委会提交居民代表会议依法民主表决后组织实施,同时实行‘三务’公开制度,通过公示栏公开财务收支、低保等重大民生事项,自觉接受居民监督。”曾发林对记者说。

完善服务 促进社区和谐

围绕社区居民需求,该社区本着“奉献他人,提升自我”的理念,社区成立了志愿者服务站,拥有6支志愿服务队伍和1支红领巾护卫队,常年开展关爱空巢老人、关爱残疾人、关爱困难人员、关爱未成年人活动,同时实施结对帮扶。建立“阳光家园”残疾人日间托养康复站,帮助残疾人增强生活信心、提升社会参与能力、提高生活质量,今年以来开展活动共计102次。

同时,社区共建活动的开展,把“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变成自觉行为,推动社区资源共享、共驻共建,进而确保了社区社会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