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市中区法院:阳光司法 服务为民

  
2016-10-19 10:40:04
     

送法进社区

2015年初,乐山市市中区人民法院被确定为四川省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基层法院,经过一系列调研、摸底等工作,形成了符合该院工作实际的司改整体方案和审判权、执行权运行模式。

“服务、阳光、效能”三举措并进,以公平正义为目标,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市中区法院为市中区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保障。

做服务 为市民“说法”

“法庭审理即将开始,请肃静!”随着“书记员”宣布法庭纪律,“庭审”开始。核实原被告身份、辩护、陈述、休庭……整个过程的庭审程序和细节进行得有条不紊。“好!”随着叫好和掌声四起,这一场模拟法庭圆满结束。模拟法庭的参与者似乎还意犹未尽,和一旁的法官咨询起法律来。

事实上,这样代入感极强且对群众法制观念极具引导性的模拟法庭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乐山市市中区上演。近几年,市中区法院在普法工作中,仅模拟法庭就开设了44次。此外,市中区法院本着“用法普法”的服务理念,不仅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法律七进”和“法治基层行”活动,还编撰《以案说法》案例23个,同时大量制作普法广播剧和微电影,在全区范围内以“拉网式”的宣传,调动司法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联动,走进街头和社区,把法律和方便送到市民的身边。

“现在方便多了,省了再跑几趟。”在李律师眼里,自从市中区建立了诉讼服务中心、网上诉讼服务平台、“12368”热线“三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体系,省下了自己很多时间。笔者了解到,市中区法院不仅全面实现了信访接待、诉讼服务、查询咨询、材料收转等功能,还实现立案、缴费一站式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真正做到了“司法为民,服务为民”。

做创新 为改革铺路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我宣誓:忠于祖国……”8月4日,市中区法院45名员额制法官宪法宣誓仪式,法官们举起右拳齐诵誓词。这是该院首批经省法官检察官遴选委员会审核通过的员额制法官,也是市中区法院在认真推行司法体制改革中,各类人员分途发展目标的初步实现。

2015年初,市中区法院作为首批确定下来的四川省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基层法院,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一系列调研、摸底等工作,形成了符合该院工作实际的司改整体方案和审判权、执行权运行模式。在探索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推行审判权运行机制改革、开展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以及完善法院内部职权配置这四项重要司法改革举措中,充分结合地域特点,发挥法官个体优势,因地制宜,创新先导,目前,该院组建的审判团队、执行团队已正式运行,司改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做队伍 为“公平”代言

近年来,市中区法院始终坚持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将执法办案作为第一要务,共受理各类案件35928件,审执结34230件,惩治刑事犯罪、强化调解职能,真正化身“公平”代言人,同时积极以打造一流队伍为目标,为全面履行审判职能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抓教育,强化思想政治建设。在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基础上,切实落实整改措施,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组织纪律,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增强,不断加强司法良知和职业操守教育。

抓业务,加强司法能力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兴院战略,目前,该院在职干警本科学历达91.2%,研究生学历达7%。加大教育培训力度,选派干警参加各类业务培训,鼓励干警参加在职学历教育。立足岗位开展技能炼兵,通过举办业务交流与专题讲座,缩短干警成才周期。

抓廉洁,加强司法作风建设。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完善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开展“每月一学习、每季一案例”以及廉政宣誓等活动,筑牢干警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开展对窗口服务、警容风纪、警车管理、执法突出问题、违法违纪等问题和“六难三案”的重点整治,切实加强对审判执行权的监督。

谷才霞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