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成华区落实2016年全区“法律七进”工作要点

  
2016-10-19 10:22:48
     

成都成华区落实2016年全区“法律七进”工作要点

每一“进”要有 1-2 个示范点

本报记者 陈博

总体要求:深入持久推进,集中精力抓好落实巩固与提升深化,做好“七五”普法规划启动和“谁执法,谁普法”工作机制落实到位,实现“法律七进”标准化、常态化和品牌化,做到法治宣传教育有声势、有影响、有规模。

日前,成华区依法治区办、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向全区各街道办事处、区级部门印发了《2016年成华区“法律七进”工作要点》(下称《要点》)及推进“法律七进”工作考核标准60条。

在所有14条要点中,包括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对领导干部、青少年等重点对象的普法工作作出了规定,对升级现有普法资源和平台提出了要求等,为“七五”普法打好基础。

明确普法责任

《要点》重点强调了以“两责任两备案”制度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尤其是结合每年各大节点针对性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要点》中,“法律七进”要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依法治理、综合治理、精神文明建设目标考核并加大分值权重,半年开展1次工作督导检查,逗硬考核。

同时,《要点》还明确了“法律七进”每一“进”的标准和规定动作,要求每一“进”打造1-2个示范点,以此推动全区的法治建设发展。

培育法治产品

《要点》提到,未来要培育研发一批富有成华特色的法治文化产品,如重点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主要媒体开办普法品牌栏目;在开展原创法治文化节目大赛、法治微电影原创剧本大赛以及法治微电影作品征集、评选、展播等活动。

同时,根据产品的类型,利用不断夯实的互联网线上宣传,如成华普法官方新媒体平台等;或者面对面的线下方式进行传播。另外,像法治电影、法治微课这种喜闻乐见的普法产品,还会专门开展进机关、进社区的播放活动。

筑牢宣传阵地

《要点》提出,将对全区已有法治文化设施进行提档升级,在龙潭街道、保和街道新建两处精品法治教育基地,在成都市石室小学新建一所法治文化学校。另外,力争将成华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打造成为省级法治教育示范基地。

“社区法律之家”建设是今年的一个新的重点,对此,成华区将在万年场街道试点建立“社区法律之家”,设立社区法治副主任,优化工作机制、集约人力物力,推动法律服务资源最大化集约、服务最优质提供、需求最大限度满足。

定制普法内容

《要点》指出,要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艺活动,有机整合法治文艺团体,支持引导群众性法治文化作品的创作和传播,培育一批老百姓喜闻乐见有影响力的精品法治节目并在全区开展巡演。

另外,实行“订单式”普法,由区司法局牵头向区级部门单位征集普法需求并编制普法菜单,按照部门单位需求组织普法讲师团成员到各部门、单位、社区开展普法讲座,提高法治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