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成都高新区法院“1+4”专业化审判团队模式

  
2016-10-13 10:15:54
     

类案审理 用专业破解案多人少

——成都高新区法院“1+4”专业化审判团队模式探秘

针对一起劳动合同纠纷,劳动争议审判组法官周航组织当事人调解

本报记者 刘冰玉 蒋京洲 文/图

成都高新区法院针对案件数量多、法官人数少的现实状况,不断总结类案审理经验。今年,该院在速裁庭开展构建专业化审判团队工作模式的探索,尝试建立“1+4”专业化审判团队。目前,该院已成立买卖合同、劳动争议、道路交通三个专业化审判团队,专注买卖合同、劳动争议以及道路交通案件的审理。

2016年7月,位于成都市交警六分局的高新区法院道交法庭收到了市民周先生送来的一面锦旗:感谢法官何健耐心调解,为他排忧解难。这也是该审判单元今年收到的第三面锦旗。

自今年初高新区法院在速裁庭开展专业化审判团队工作模式以来,该院已经成立买卖合同组、劳动争议组、道路交通组三个专业化审判团队。其中道路交通组更是把法庭搬到了交警六分局,让群众不用到法院就能解决纠纷。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法院的三个专业化审判团队共受理案件1709件,结案1316件,平均结案率高达74%,比速裁庭人均结案率高出15%。在法官员额制背景之下,继案件繁简分流和审判辅助事务剥离之后,高新区法院继续摸索出专业化审判团队的工作模式,成效初现。

前提保障

优化的组织和运行

“目前高新法院的专业化审判团队采用‘1+4’的组织模式。”高新区法院研究室主任李降兵向记者介绍,所谓“1+4”,指的是审判团队在人员构成上由1名资深法官、3名法官助理和1名调解员组成。审判团队的法官应具备较为丰富的类案审理经验,而4名团队队员的具体分工则由法官自行管理。

一支团队的组成是开展工作的第一步。要让团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还需要科学的运行机制加以保障。高新区法院在办案数量要求法官自行申报案件任务量为800-1000件,在案件类型方面,则可以和繁简分流机制有机结合,选择可以快处的简单案件进行审理。

该院买卖合同专业审判组法官周寓先向记者介绍,得益于法官类案审理经验的积累,专业化庭审的繁简分流比例相较一般审理要低得多。在今年已经处理的近1000件案件中,从专业化审判庭分流到后台的案件仅有50件左右。

一个机制要运行长久,还需要完善的配套保障机制。一方面,为保障团队内有足够的办案辅助人员,在政法编制和法官人数无法增加的情况下,该院探索通过大量招聘法官助理的方式来组成专业化审判团队。目前已经获批100名聘用人员编制,并争取到财政全额拨款的政策保障。

另一方面,完善审判辅助事务外包,进一步确保了审判团队可以专司审判职责。同时在审判团队内部实现成员职责在系统内的全程流转。通过这些手段和机制的完善,该院在一定程度上优化了运行机制,缓解了案多人少的压力。

团队办案

优化法院人力资源

“在一个专业化团队中,既要分工也要协作。法官通过自己的专业知识指导助理进行高效率的工作,而助理则通过完成辅助工作,让法官能够集中精力思考法律问题而不是事务问题。”周寓先如此描述自己的团队管理心得。

今年上半年,周寓先的买卖合同专业团队已经受理案件729件,结案555件,结案率76.13%。他认为,这一成效的取得,根本上是源于专业化团队办案模式实现了“法院人力资源的最优化”。

周寓先从专业化审判团队的工作流程入手,向记者说明这一观点:收到卷宗后,审判人员要先对案情进行分析并分类。对于简单案件,则交由书记员组先行解决送达问题,发现存在争议焦点后由审判人员按预判争议焦点的案件处理;对于需要预判争议焦点的案件,法官则指导辅助人员进行涉及实体争议的工作,力求固定争议焦点;而对于复杂案件,如果可以转化为简单案件的则交由法官助理处理,可以固定焦点的交由审判人员预判争议焦点,确属疑难案件则转入后台。

这一套流程中,既要审判人员智慧和经验的积累,也要求辅助人员提升团队配合能力。在法官利用已有的知识准确判明争议焦点后,案件在系统中的流转是否高效灵活,则有赖于整个团队的默契和配合,直接关系到办案的质量和效率。

“法官做法官的,助理做助理的,同时二者默契配合,利用专业化团队培养专业化能力,实现智慧和团队协调的积累,这就优化了法院的人力资源配置。”周寓先说。

专业审判

寻求类案审理突破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或者劳动合同履行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劳动争议审判组法官周航在其2016年3月起草的《劳动争议诉讼重要事项告知书》上,事无巨细地罗列了证据提交、法律援助、委托代理人、诉讼风险4类10余种需要注意的事项,每一个到院诉讼的劳动者人手一份。

提到这份《重要事项告知书》,周航也很是无奈。他告诉记者,在目前的劳动争议案件中,劳动者一方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因为法律知识和经济等原因,劳动者一方的律师代理率很低。

为充分保障劳动者权益,周航以往在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往往需要和当事人进行充分地接触,对其不明或者没有注意到的事项一一告知。

在加入劳动争议专业化审判团队后,每天大量同劳动争议案件当事人接触,周航也渐渐了解了他们的所想所需。《重要事项告知书》中所载明的内容,就是周航在同劳动者交流的过程中,逐渐积累总结的经验成果。同时,为了方便劳动者提交证据,他还制作了证据目录填写模板,让劳动者在进行诉讼准备时有样可依。

“劳动争议案件往往都是薪资纠纷,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导致大量的上访、上诉。”周航告诉记者,“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审理中必须高质高效,尽可能在一周之内就下达判决书。”专业化庭审要求审判团队在大量类案的审理过程中不断反思研究,寻找更加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如今,周航已经掌握了和劳动者交流的一些诀窍:多提供一些专业的庭前服务,多花点心思揣摩当事人的心理需求,同时在态度和言辞上注意火候,才能更好地和当事人交流。得益于这些在类案中积累起来的经验,今年,周航所办理的劳动争议案件无一投诉。

成效显著

当事人法官都满意

今年初,高新区法院上线试点专业化团队审判,试行逾半年,得到了办案法官和当事人的一致好评。从运行实效上看,办案的效率和质量都有一定提升。

截至今年上半年,审理买卖合同的法官团队受理案件729件,结案555件,结案率76.13%,比速裁庭人均结案率59.71%高出16.42个百分点。调撤率79%,比速裁庭人均调撤率47.3%高出31.7个百分点。审理劳动争议的法官团队受理案件729件,结案510件,结案率69.95%,比速裁庭人均结案率高出10.24个百分点,调撤率66%,比速裁庭人均调撤率高出18.7个百分点。道交法庭共计收案320件,结案251件,结案率78.4%,比速裁庭人均结案率高出18.69个百分点,调撤率79%,比速裁庭人均调撤率高出31.7个百分点。

李降兵认为,专业化审判团队模式特别适合在案多人少矛盾突出的法院推广,通过积累类案审理经验和规范化作业流程,提升审判质效,可以使案多人少的尖锐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同时也便利当事人,让有的案子可以做到“立等可取”。

据悉,下一步,高新区法院将进一步扩大专业化审理的范围,设立更多的专业化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