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公安局青白江区分局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显成效

  
2016-09-23 10:01:25
     

创新公安监管模式 构建智能监所

成都市公安局青白江区分局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显成效

民警重温入党誓词

对外开放远程视频会见

李庆 本报记者 梅戈飞

近年来,成都市公安局青白江分局看守所紧跟公安监管工作发展新趋势,始终将执法规范化建设作为公安工作生命线,不断改革创新,提升监管水平,坚持以警为本,努力打造职业化公安监管队伍,同时坚持信息化引领,全力构建信息化智能监所,并形成了以心理咨询为切入点、以信息化建设为主线、以精细化管理贯穿全面的具有青白江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监管工作模式,坚定“建一流监所、树全国标兵”的奋斗目标。

以警为本 打造规范执法队伍

打铁还要自身硬,民警自身“硬不硬”,是监管工作的基础,也是管教工作成败的决定因素。为实现“建一流监所、树全国标兵”的目标,青白江区看守所着力锻造正规化、职业化的公安监管队伍。

完善、科学的绩效考核,是确保公安监管工作全面、深入、持久开展的必要条件。青白江区看守所结合民警岗位职责、日常规范和流程操作执行情况,实行了严格的绩效量化目标考核。同时,成立网上巡查小组,通过网上回放和实时监控相结合的方式,对各岗位履职情况、操作流程进行全覆盖巡查,每日带班领导督促检查各岗位民警履行职责情况,将考核评议结果与评先创优、奖励惩处紧密挂钩,保证各项监管措施的落实执行。

在工作岗位的设置和职责分工上,青白江区看守所进行了明晰的科学分工,根据现有警力,科学设置所领导带班岗、监巡提押岗、管教等七大岗位,制定各岗位的职责、工作规范和流程,建立健全监控巡视“二岗合一”、专职医生24小时跟班等行之有效的勤务模式,探索完善了民警直接管理、管教民警主协管、巡控工作、狱情动态分析评判等六大工作机制,实现岗位专业化、工作流程规范化、运行机制科学化。

同时,青白江区看守所提出“在岗在位、尽职尽责”方针,通过每周开展一次纪律作风警示教育,增进民警责任心;定期开展岗位大练兵活动,提高民警队伍综合能力;组织拓展训练、演讲比赛等活动,提升民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科技强警 信息技术主导监管

信息化是监管工作的必由之路,大力推进监管信息警务,是当前监管系统科技强警的重点工作。为了提升监管水平,保障执法工作规范、执法质量优秀,青白江区看守所通过加大投入、完善硬件建设、健全制度机制等一系列手段,强化信息技术在监管工作中的主导应用,全面强化对监所安全的掌控能力。

据介绍,为实现“科技强警”的目标,提升监管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青白江区看守所先后耗资400余万元对网络监控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成并完善了全方位监控、监室对讲、IP语音对讲、高精度视频监控系统、指纹识别、联网报警等10多个子系统构建监所安全防范系统,保证信息技术在监管工作中的主导应用,全面强化了对监所安全的掌控能力。

作为全省监管信息系统试点单位,目前,该看守所率先完成了监管基础工作电子台账,实现了电子台账取代手工台账的跨越,并通过消息提醒、IP对讲、监督单等多种信息化方式实现多岗位联动。

除了在硬件设施上加大投入,对于监管场所的执法管理和规范建设,青白江区看守所也毫不放松。信息化设施建成后,该看守所对监管民警的首要要求,就是其信息化应用能力水平的提高和跟进,目前全所民警均能按规范要求进行信息录入、数据采集、系统操作、网上比对和信息查询,全面提升了信息技术主导监管业务的能力和水平。

“点线面”结合 构建安全文明现代监所

通过开展看守所勤务模式科学化、执法行为规范化、管理方式精细化、监管手段信息化、设施保障标准化建设的“五化建设”工作,青白江区看守所结合公安监管工作的客观规律、职业特点和发展方向,积极创新,不断探索公安监管工作新思路、新方法,总结出了具有青白江特色的“点线面”相结合的监管工作模式,促进看守所在执法制度健全、执法工作规范、执法质量优秀、执法保障有力、人民群众满意等方面的提高。

安全监管智能平台24小时防控

监区的信息化建设,不仅关系到工作效率,而且直接影响着监所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此,青白江区看守所在强化信息系统、加强监所管理方面,先后耗资400余万元,改造了网络监控系统,完善了监所安全防范系统,升级增设了信息化综合智能平台,实现了对监所安全24小时实时防控,确保监所安全。

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青白江区看守所实现了在押人员从收押入所至出所,全程信息网上流转的工作模式,执法工作更加高效、规范。

通过IP对讲系统,青白江区看守所实现监室与监控室、所领导办公室、管教谈话室等各个岗位的对讲、多方同时通话需求,能第一时间知晓监室在押人员情况;通过指纹门禁防误放系统,所有进出看守所人员将采集指纹,出所通过指纹验证,同时将指纹人员信息实时推送至武警A门岗哨,确保出所人员100%准确;通过高精度视频监控系统,每个监室在保证全方位监控覆盖的基础上,增加可旋转、变焦的全数字高清云台摄像头作为补充,实时对在押人员进行精度监控,准确界定在押人员违法违规行为。

同时,增设“监督单”管理子系统,一旦发现在押人员存在违规现象,监控民警即时抓拍图片或录像发送给管教民警,管教民警根据监督单进行处理,达到监控与管教工作的紧密结合。

人性化监管建立心理管理机制

心理干预早已成为青白江区看守所的一项重要管理工作,不仅配备有心理咨询室、宣泄室,还建立了心理咨询管理机制。据介绍,对于新入所的在押人员,该看守所会对其进行SCL90量表心理测评,并将结果录入管教日常风险评估系统,而在初筛中表现出心理症状的,则采用沙盘治疗软件等措施开展心理疏导。

此外,该看守所建立“三步矫治”心理干预机制,定期对在押人员进行心理矫治和疏导,保持其健康心态。2015年来,该看守所通过心理咨询和前期干预,共心理筛查388人,重点心理辅导5人,成功疏导3起。

在严格、规范执法的同时,青白江区看守所始终将人性化管理贯穿于整个工作。除了进行心理干预,还建成单、双向视频会见室,完善会见制度;依法快速办理在押人员回家奔丧事宜;儿童节为在押人员安排与孩子会面等举措,积极开展感化教育。监管场所的人性化管理,对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精细管理动态评估在押人员

监所安全文明是监管工作的基础。为了保证监所的安全,让各项工作有序展开,青白江区看守所在依法管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服务诉讼机制、建立特邀监督员日常巡查机制、建立服务办案机制等举措,把精细化管理落到实处,切实提升监管工作效率和水平。

对于在押人员的管理,青白江区看守所严把在押人员安检关,并给新入所人员统一免费配发日常生活用品,最大限度减少入所物品,确保监所安全。同时,制定“看守所在押人员日常训练计划”,开展在押人员站、坐、卧、行等日常训练,养成其自觉遵规守纪的习惯。

针对在押人员影响管教及医务工作的正常开展等情况,青白江区看守所创新制定“在押人员就医信用制度”和“在押人员个人动态评估机制”,根据在押人员日常个人表现与医生对在押人员日常就医情况做出的综合信用等级进行评定,实现对在押人员的动态管理。

同时,青白江区看守所在监室外悬挂看守所投诉箱和检察官投诉信箱,畅通在押人员的投诉渠道;建立了特邀监督员日常巡查机制,聘请社会各界人士代表定期到所进行参观视察,征求其建议并自觉接受监督。为了更好地执法为民,区看守所在所大门外墙上张贴警务公开栏,公开了民警及社会监督员的相关信息,还在群众接待室摆放了触摸式查询机等物品,方便群众及时了解办事流程、在押人员当前诉讼状态等信息。

通过多年来不懈的努力,青白江区看守所监管工作水平不断提升,执法质量不断优化,并赢得了多项荣誉。自2011年以来,该看守所连续4年被公安部评定为全国“一级看守所”,连续5年被省厅评定为“全省安全文明监所”,连续16年无民警违法违纪、无安全责任事故。2016年,青白江区看守所成为成都市首个“全国标兵看守所”,并荣获“全国‘五化建设’成绩突出单位”。

荣誉榜

全国标兵看守所

全国公安机关监管部门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单位

全国看守所“五化建设”示范单位

全国公安监管系统“三共”活动先进单位

全省公安优秀基层单位

全省看守所管理机制创新优秀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