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暨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要求——
为全省司改创造可借鉴推广的经验
会议现场
与会代表正在认真听取工作部署
杨金忠 本报记者 曾昌文/文 谢咏/图
在昨(1)日召开的成都市政法队伍建设工作暨司法体制改革推进会上,成都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王忠林要求,要“深化认识,切实增强政法队伍建设责任感和紧迫感”,要“破解难题,深入推进‘五个过硬’政法队伍建设”,要“强化保障,确保政法队伍建设任务落地落实”。
王忠林指出,要“提高认识,增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要“积极稳妥,有力有序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要“协同联动,深化规范涉案财物管理处置、刑事庭审实质化及其他相关改革”,要“强化保障,确保司法体制改革各项任务全面落实、取得实效”。
王忠林表示,半年多来,成都市级政法部门积极投入司法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省全面推开司法体制改革创造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
对于如何落实司法改革责任制,成都市中院院长郭彦表示,全市法院系统要紧紧抓住“权”、“人”、“转”、“管”这四个要素,从行权方式、审判组织、功能回归、完善审判管理监督四个方面入手,稳妥有序推进法官员额制改革,并配合做好司法人员职业保障和省以下地方法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相关工作。成都市检察院检察长吕瑶表示,全市检察系统要积极稳妥推进以检察官员额制为核心的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提升检察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水平;要严格落实司法责任制,健全权责明晰、制约有力、运行高效的检察权运行机制;要统筹做好职业保障和人财物统管工作,形成权责利相统一的激励机制。
政法队伍建设
为平安建设和法治建设提供保障
深入推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和过硬政法队伍建设“三大建设”,是中央对政法工作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三大建设中,过硬的政法队伍是平安建设、法治建设的重要保障。成都市政法系统应当从大局出发,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王忠林说。
近年来,成都市政法队伍建设取得了许多令人关注的成绩,政法队伍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纪律作风等方面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圆满完成了党的十八大和三中、四中、五中全会,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创交会等重大节会的安保维稳任务,涌现出了周卫东、应凯等一大批先进典型。
王忠林要求,全市各级政法部门要在客观总结工作成绩的基础上,切实找准问题差距,准确把握中央、省、市对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要求,做到认识到位、行动到位、责任到位,全面提升政法队伍建设水平,为履行好自身职责、推进“三大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加强政法队伍建设就要突出政治建警、能力强警、从严治警、从优待警、科学用警。”王忠林表示,成都市要以中央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总纲,围绕“五个过硬”总要求和“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总方向,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制约政法队伍建设的重点难题,不断提高政法队伍建设科学化水平。
对于如何强化保障,确保政法队伍建设任务落地落实,王忠林表示,首要的是各级党委要加强对政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大政法机关人财物保障力度,为政法机关依法履职提供必要条件,各级党委政法委要加强对政法队伍建设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其次要严格落实责任,各级政法部门“一把手”要对政法队伍建设负总责,对队伍管理不力、问题成堆的部门,要追究领导干部责任;最后要强化督查考评,要严格贯彻执行《全省政法队伍综合考评实施办法(试行)》,并结合自身实际,创新监督考评的方式方法,推动全市政法工作和政法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
司法体制改革
试点半年取得显著成效
王忠林表示,半年多来,成都市级政法部门和试点地区积极投入司法体制改革,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我省全面推开司法体制改革创造了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做法。
记者从会上获悉,为确保司法体制改革试点有序推进,成都市成立了司改领导小组,出台了相关实施方案、实施办法等30余个文件,并建立了司改工作定期联席会议制度。截至目前,全市319名法官、153名检察官已经通过首批入额考试考核。在推进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方面,截至7月底,全市两级法院已开试验示范庭205件,辩护率达到100%;试点案件上诉率为3.41%,远低于普通疑难复杂刑事案件40%的上诉率,得到了中央政法委、最高法、最高检和省委的充分肯定。在加强涉案财物集中管理方面,全市两级政法部门的内部集中保管场所建设已全面完成,“3+1”涉案财物信息集中管理系统已投入使用,目前正加快建立市级跨部门的涉案财物集中管理中心,探索委托第三方机构保管的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涉案财物集中管理水平。
王忠林要求,全市各级政法部门要增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有力有序推进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体制改革。一方面要加快完成司法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两项工作的试点,另一方面要全面推开司法责任制改革,尤其是员额制改革要使法检两院入额的领导回归办案一线,提高办案质效。
王忠林指出,在紧紧抓住司法责任制改革“牛鼻子”的同时,也要统筹推进涉案财物集中管理、刑事庭审实质化改革、繁简分流等配套改革,加快推进公安改革、司法行政改革等其他改革,全面提升改革整体效能。
郭彦在会上表示,全市法院系统要稳妥有序推进法官员额制改革。要严格按照“以案定额”的原则,坚守39%的员额红线,不仅不能突破,还要为暂未入额的优秀年轻人才留下空间。入额遴选要按照公平、公开、竞争、择优的原则,将审判工作业绩纳入考核范围,坚决不搞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确保资深老法官、优秀年轻法官都有公平竞争机会。全市法院在具体配置员额时,将以案定额、以案定岗,充分考虑各业务条线的区别和工作量之间的差异,科学准确分配员额数量。进入员额的院庭长、审委会专职委员等,要带头“啃硬骨头”,办理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要妥善解决好未入额法官职责、分流问题,过渡期内未进入员额的法官可协助办案,从事法官助理的工作,也可以作为承办人办理一些简易案件,最大限度缓解目前法院办案压力,同时要积极探索入额法官退出机制,形成“能者上、不胜任者下”的良性机制。
吕瑶就检察官员额制改革表示,要坚持把“以职(职能)定额”和“以案定额”相结合,从不同业务类别特点出发,在比例范围内科学合理确定各办案岗位的具体检察官员额数,确保配置均衡。要增强工作预见性,探索建立员额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不同业务条线工作量的变化,合理调整本院各业务部门的检察官员额。要坚持“优中选优”,严格入额条件,严密考试组织,细化考核流程,确保入额遴选不出差错和纰漏,真正让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司法经验丰富、能独立办案的人员留在员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