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打破交通“旧框框”昔日小道变坦途

  
2016-05-20 09:34:56
     

打破交通“旧框框”昔日小道变坦途

——南充市嘉陵区交通事业跨越式发展侧记

嘉陵区交通运输局局长袁和平(左一)检查水上安全工作

嘉陵区美丽的村道路

“往后,我们在家门口就能坐上方便车、安全车,城乡距离缩短了......”近日,备受南充市嘉陵区近50万人期盼和关注的李(渡)龙(蟠)公路开工建设,市民周枭激动地说。

初夏,笔者驱车奔驰在南充嘉陵大地,迎面扑来的不仅有热火朝天的建设氛围,更有焕然一新的交通新景象。在省道208线青(川)九(龙)公路(嘉陵段)施工现场,繁忙有序的施工场景映入眼帘,推土机、装载机等大型工程车辆,机器隆隆、马达轰鸣,整个工地紧张有序、沸腾洋溢,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气势恢宏的画卷。

“十二·五”期间,南充市嘉陵区创新工作方法,打破交通“旧框框”。以贯穿境内的高速公路互通为枢纽,以国省干线为接点,以县乡道路为延线,以村道公路为网线,以内活外通、城乡一体“半小时经济圈”为目标,优化路网结构,完善运输网络体系,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为该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良的交通环境。城乡昔日的烂路、泥路、无规划的路,修成了老百姓期盼多年的宽阔厚实的新坦途。如今,该区已完成新建农村公路2873公里,实现了嘉陵交通的新跨越。

统筹发展 交通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期间,嘉陵区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民计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来抓,抢抓机遇,大干快上,使交通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该区统筹兼顾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县乡支线和村道公路四级交通网络体系建设。截至目前,全面完成了遂西高速该区境内11公里建设任务。南潼高速及二绕已配合省市有关部门完成可研报告编制。成南高速新增互通完成项目申报、立项审批、建设任务。李蟠路升级改造经省交通运输厅报省政府审定,已被纳入省道208线青(川)九(龙)公路(嘉陵段)项目,现已开工建设,与此同时,将木老、世阳、安平等乡镇约38公里道路建设纳入省道S207线建设计划。

建成渡改人行桥3座。李渡嘉陵江特大桥现已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报请省政府对李渡货运码头调规工作,通航影响论证等其它多个专项报告正在进行同步编制。

完成县(乡)村道公路安保设施建设任务314公里的建设安装任务。新建设农村客运站两个,新建农村港湾站9个,建成河西蔡家浩新码头一座。

更新观念 日常工作推陈出新

农村公路是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德政”工程,为加强农村公路建设进程,嘉陵区委、区政府成立了农村公路建设领导小组,强化对各乡(镇)、街道办目标考核,印发《农村公路建设导读本》,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动员,使广大人民群众对修建农村公路由过去要我修路到我要修路的观念上的彻底改变,从而积极投入到农村公路建设中来。

在大规模的农村公路建设过程中,嘉陵区有计划、有秩序贯彻“一事一议”政策,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增强农民自愿修路的意识,引导好、调动好、组织好、保护好广大群众的热情,使修建农村公路成为共同参与、共同努力的事业。

该区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坚持“修不修路由群众说了算,修什么样的路由群众说了算,资金统筹办法及标准由群众说了算,质量管理由群众说了算,工程款支付由群众说了算”,探索了“自管自建”等修路模式,极大地调动了群众的修路热情。

事实证明,在嘉陵区,广大人民群众已经由过去的“要我修路”转变为“我要修路”,在这些道路建设过程中,培养了群众参与公共事务的意识,减少了相互间的利益纠纷,融洽了干群之间、邻里之间的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

依法行政 构建平安和谐交通

交通是经济腾飞的跑道,平安、优质和谐的运输环境则是物畅其流的保证。“十二·五”以来,嘉陵区加强领导,落实安全责任,做到安全培训不走过场,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抓好各重点时期各项工作,认真进行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督检查,稳步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工作。

五年来,共组织交通安全检查4900余次,检查船舶3400余艘次,确保了该区水上交通安全无事故,道路运输安全未突破安全生产四项指标。

为维护客运市场稳定,嘉陵区先后集中开展了整治汽车维修、驾培和出租行业,开展了旅游包车、超长客运、农村客运、危货运输、卫星定位系统的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开展打非治违、危货专项整治等活动,进一步规范了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在工作中,该局严厉打击各类违规经营行为,有效净化了运输市场环境。加强客运站源头管理,规范站内经营行为和线路客车发车秩序,加强乡村客运监管,推行公司化、集约化运营,提高了服务质量。

始终认真履行行业监管职责,大力加强道路运输市场秩序,加大治超力度,严把市场准入关,严厉查处违法经营行为,公路运力结构日趋优化,汽车维修行业迅速发展,驾培监管体系初步建立,农村交通物流蓬勃发展,道路运输生产平稳增长,行业管理日趋规范,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该区基本形成了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道路运输市场秩序。

截至目前,该区规范了客运站例检签单发单程序,超长客车实行GPS24小时监控,各企业严格落实了客运车辆“三超”一天一统计,一周一报告制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加强管理 严格把关确保质量

公路连成网,产业连成片。走进嘉陵区,笔者感受最深的就是交通巨变。“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改善农村道路结构,加快农村交通建设,全面促进助农增收工作,该区把农村公路建设作为改善民计民生、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头戏来抓,抢抓机遇,大干快上,使公路建设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截至2015年底,嘉陵区境内高速公路50公里,国道78.15公里、县乡道387.1公里、村道2486公里,境内通车里程达到3001.3公里,初步形成以境内高速公路下地互通为枢纽,以国省干线公路为接点,以县乡道路为延线,以村道公路为网线,以内活外通、城乡一体“半小时经济圈”的路网布局,实现了“成本低、进度快、质量高、群众满意”的良好社会效果。

在快速推进工程建设的同时,该区更加注重交通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能转变。为充分调动乡、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责任感,在项目实施主体上,采取分级实施,实行乡道乡建、村道村建、县道区建的方式,境内所有公路建设均由交通运输局进行分片区或统一集中进行技术培训,对县乡道路建设,更加注重设计、检测、监理等相关参建单位的管理。

同时,该区交通系统严把安全、质量、廉洁关。通过量化指标责任,推行领导包挂。将所有工作任务具体化、指标化、责任化,明确时间节点,细化工作方案。将工作(工程)任务分解到每个月甚至每周,责任落实到每个班子成员和责任股室,每月召开一次班子成员扩大会议,不定期组织现场观摩活动;组织工作目标督查组,定期对农村公路建设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现场督察,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评的重要依据;交通建设工程技术人员坚持深入在建工程一线开展现场监管,并形成每月一次的质量安全监管通报,铁面把好工程质量安全关,确保工作成效,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工作顺利推进。

目前,该区所有行政村将全部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彻底解决群众的出行难和农村产业园区运输难的问题,实现村村通水泥路,部分乡(镇)实现社社通水泥路,群众出行更便捷,农业产业发展后劲更足。

展望未来 构建半小时经济圈

回顾过去,嘉陵人充满骄傲和自豪;展望未来,使命光荣而神圣。在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指引下,嘉陵区结合实际,大力实施“交通互联网”工程,以城、乡、村半小时交通圈为目标,按照“一景(凤垭山旅游景区)、二带(西河沿线旅游产业带、曲水河、吉安河农业产业带)、三纵(国道G212线与西顺嘉快捷通道、省道S207仪陇到桥龙段、南潼高速)、四横(遂西高速、成南高速、国道G318、省道S208线嘉陵大通—土门段)、五通(国高省通、省县乡通、县乡村通、乡与乡通、村与村通)”的规划思路,推进“三化”(连接互通快捷化、县乡道路等级化、乡村公路网格化)建设,全面构建立体交通网络。抢抓国省推动高速公路优先向贫困地区延伸、加快国省干线提档升级、加速农村公路网络完善等政策机遇,根据辖区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布局,强化区乡村道路建设,重点加快区乡连通路、资源开发路、旅游景区路、山区扶贫路建设,形成高速公路、国省干道、县乡道路、村通公路布局合理、互联互通网络体系。

环保、安全、便民、经济、高效的嘉陵综合运输体系将全面建立,交通运输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嘉陵交通运输事业科学发展的盛世辉煌将展开新的篇章。

杨林许尔斌赵小洪韩和平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