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个着力”推进法治凉山建设

  
2016-01-28 14:22:10
     

 

凉山州委副书记、依法治州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苏嘎尔布(右二)在西昌调研网格化服务管理工作

 

近年来,凉山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扎实推进依法治州、法治凉山建设,切实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事业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为凉山跨越发展、同步全面小康建设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着力推进依法执政,切实把党委领导全面贯彻到深入推进依法治州的全过程、各方面。制定实施州委常委会重大事项决策专家咨询论证、“三重一大”集体决策等制度,出台州委常委会关于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的意见,提升州委常委班子依法决策水平。健全州委常委会、州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开展法治专题集中学习(授课)20余期,完善法治建设成效制度、领导干部和司法公职人员法治档案制度,推行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廉述法报告制度,促进领导干部学法常态化。

着力推进科学立法,积极发挥地方立法在推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引领促进作用。放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优势,将立法工作纳入全州改革发展总体规划布局,州十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通过《邛海保护条例(修改草案)》,西昌邛海被列为首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启动《禁毒条例》立法调研工作,加紧推进《艾滋病防治办法》《西昌东西河飞机播种林区保护管理条例》修订工作,将州委主张转化为全州人民的共同意志。

着力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制定州《行政程序规定》《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规定》,落实重大行政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责任倒查和纠错问责机制,全面推行权力清单和负面清单制度,州级行政审批事项由373项减少至44项、精简率达88%,组建行政权力网络平台、州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加快推进行政权力运行基础平台和监察平台建设,政务服务环境大大提升。

着力推进公正司法,促进司法在阳光下运行。认真贯彻落实省深化司法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实施方案,积极稳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重点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的登记备案、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司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推进司法公开,健全完善司法为民机制,加强对司法活动的监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着力推进依法治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基层依法治理,着力提高社会治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大凉山彝区突出全民守法、专项治理,深入开展禁毒攻坚、非法组织未成年人外出务工、盗采南红玛瑙等专项整治行动,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标本兼治、形成震慑。在木里藏区突出依法治寺管僧、反分维稳,加快树立法治权威,巩固深化推进木里藏区长足发展、长治久安20条基本经验,推进寺庙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在安宁河谷地区突出严格执法、社会治理,规范水电、土地、矿产等优势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法治经济。着力推进差异化普法,切实提高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立足区域实际,以“法律七进”为抓手,不断提升干部群众法律素养。在大凉山彝区重点围绕依法治理抓普法,制定实施《大凉山彝区普法大纲》,加强“德古”等彝族民间纠纷调解人法律知识培训,增强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意识。在木里藏区重点围绕维护稳定抓普法,组建113个“马背普法宣传队”、58支法律服务队巡回宣讲。在安宁河谷地区重点围绕加快发展抓普法,细化落实省“法律七进”三年行动纲要,在社区、乡镇村、企业、机关、学校、寺庙等场所建成了一批法治示范阵地,打造了一批主题突出的法治文化公园和长廊,大力弘扬公序良俗。

本报记者:唐万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