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案难案督查让干部红了脸出了汗
实地督查,了解信访案件真实情况
本报记者梅戈飞文/图
5月30日至6月3日,我省今年第一次信访积案难案统筹实地督查开展。4个督查组几乎“一天一案”,实地督查了省内8个市(州)的16件信访积案难案。
为什么选择这16件信访案件?督查组如何开展工作?督查中发现了哪些问题?督查效果又如何?作为第三督查组成员的四川法制报记者见证了在南充、达州的督查,并以此为例,揭秘我省信访督查全过程。“现阶段水泥厂停产,信访人息诉息访,就说明问题解决了吗?”在对达州宣汉县七里乡水泥厂信访案件的实地督查中,督查组一句话让达州宣汉县和七里乡的负责人红了脸。在南充,督查组召集当地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进行反馈时,当地官员有些紧张。而在南充永安镇,督查组对化解信访案件的执着则让信访人妻子感动......
五天的实地督查中,有点“来者不善”的督查组常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所在,让地方政府压力倍增,也让地方政府逐渐了解到信访事项办理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1 “必须见到信访人”
5月31日,第三督查组来到南充永安镇某村,现场了解一件信访事项。
下过雨的地面十分湿滑。“下了雨,土松软了,正是摘苕藤栽红苕的时候,好多村民都不在家。”听督查组要见信访人,村干部说。“我们必须见到信访人。”得知信访人之一何某某的妻子正在摘菜,不愿过来,督查组工作人员说,“没关系,我们到地里和她谈。”
何某某家的地离公路较远,深一脚浅一脚,督查组工作人员来到杂草过膝在田埂上,与这名信访人家属交流:“我是省信访局的工作人员,来了解下你们反映的村主任把你们的土地强行流转的事情,现在解决没有?”“赔了钱,土地重新给我们了。”她说。但她并不清楚具体赔偿金额,丈夫何某某才知道具体情况。
为收集更多信访人的意见,督查组一边让何某某妻子帮忙通知村民,一边再次自行寻找。通过挨家挨户探访,督查组组长刘闽莉找到了一户村民。经询问核实清楚,村民与政府签署了补偿协议,拿到了近9000元补偿,并在土地上耕种。
约见信访人作为规定动作之一,督查组坚持逗硬。“与信访人沟通是核实信访事项基本情况的重要渠道。”督查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更重要的是,在与信访人面对面交流中,能了解他们的诉求和地方信访的难处,协调信访人和地方政府部门共同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记者发现,只要摆事实、讲道理、讲政策,信访人与督查组都能在充满理解、信任的氛围中良好互动。
2 领钱凭证去哪了?
除了约见信访当事人,约谈相关单位人员、查阅案卷材料也是了解案情必不可少的举措。
5月31日,在查看现场和约见信访当事人后,督查组要求调阅南充永安镇某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出租合同、土地流转补偿协议、补偿村民具体金额的财政支付凭证等一系列原始档案,并作为证据复印、留存。
仔细翻阅了几本厚厚的档案资料后,督查组组长发现缺失了一项重要证据,立刻追问:“政府和村民协商后,补偿了16户村民15万元,领取补偿金的村民会一一签字,村民签字领钱的凭证在哪里?”“资料都拿到区审计局去审计了。”村干部解释。“对村民补偿是否落实,这个证明最重要。为什么独独缺了这个最关键的凭证?”督查组当即开会商讨,“没有村民签字领钱的凭证,会不会是当地政府和村民签了补偿协议,给了承诺,但没有实际兑现?政府是不是真把这件事情落实了?”
两名督查组工作人员立即赶去高坪区审计局查找资料,最终查找到了财政表单上16户村民的具体补偿金额及村民领款签字。“要求地方政府提供尽可能多的详细资料和凭证,不是要找茬,而是在督查中秉承负责任的态度,实事求是地了解清楚真相,才能保证信访问题得到切实处理。”督查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3 追问让干部脸红
6月1日16时,达州宣汉县七里乡政府会议室内,除了督查组成员,宣汉县政府、信访、环保、七里乡政府等负责人也来了,气氛颇为凝重。听完汇报后,督查组就七里乡洞宫社区村民反映七里乡水泥厂污染环境的问题,逐一提出问题。“县环保局下发给七里乡水泥厂的整改通知在哪?省经信委《关于四川宣汉源昌水泥有限公司工业品生产许可产业政策确认意见的函》能拿出来吗?”“县环保局对水泥厂的环境监测情况呢?”“水泥厂究竟是生产什么产品?排放的污染物究竟是什么成分?你们知道吗?”“这个……我们测了,但没有书面文件。”相关方面有点措手不及。“环境监测最重要的是拿数据说话,你们没有书面文件,没有量化指标,必须重新测评!”督查组指出,“案件处理要对老百姓生命健康高度负责。现阶段水泥厂停产,信访人息诉息访,就说明问题解决了吗?如果没有处理好问题就恢复生产,还会产生更大隐患。”“水泥厂验收合格后,环保有跟进监测吗?一定要拿出具体方案来。”督查组指出。“我们在处理中确实有程序不规范的地方。”宣汉县和七里乡负责人红着脸回应,“我们将根据督查组建议跟进,保证案子解决。”
在督查的几件信访事项中,类似追问一直在上演。督查组一针见血的提问,让地方政府压力倍增,也让地方政府逐渐了解到信访事项办理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督查组处理信访问题的方式和技巧,对待信访案件的工作态度,让我们受益匪浅。”一名基层信访工作者告诉记者。
4 反馈意见直指问题
实地查看现场、约见信访人、查阅案卷材料、听取汇报和约谈相关单位人员……完成规定动作后,督查组一般会在当晚8时对信访案件深入会商,整理出督查意见,以备第二天向当地政府进行反馈。
以南充为例,反馈意见时,地方党政领导及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会议室,由于不知道督查组发现了哪些问题,或多或少都有些紧张。
督查组首先肯定了南充市信访工作和信访积案化解工作,随后直指问题:一是重视程度不够,相关领导仅停留在会议安排决策上,没有跟进、督促,没有具体化解举措;二是市、区工作责任不明晰,没有形成合力……
听完后,南充市相关领导表态,要求顺庆区政府、市统征、国土、纪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留下来研究讨论,制定方案。
记者事后得知,南充市已针对顺庆区的被督查事项成立了市级专项工作小组来推进解决问题。
在达州宣汉县的督查中,达州市委副书记也表态:达州的两个信访积案,我们将按照督查组建议进一步整改。对万源市花楼乡的土地违法流转执法问题重新审查、处理,对宣汉县水泥厂污染空气的问题将根据督查组的建议整改到位,该加大处罚的加大处罚,该跟进监督的跟进监督,确保信访案件妥善解决,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发生。
5 督查不会结束
4个督查组在5天时间里督查了16件信访事项。信访事项的选择有多重考量,但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是最重要因素。据介绍,16件信访事项都是民生类信访事项,来自省信访局上半年排查交办的917件信访积案难案。
作为“阳光信访”举措之一,邀请媒体记者全程参与,这已是第三次。“邀请记者全程参与,意味着记者能随时了解记录,不仅有利于增强透明度和公开性,还能提升信访工作的公信力。”省信访局副局长、第三督查组组长刘闽莉告诉记者。
刘闽莉表示,省信访局正逐步常态化这一工作机制,以督促各地化解和处理信访问题,推进信访积案集中攻坚,确保中央提出的信访积案“清仓见底”工作目标实现。
此次信访督查中,第三督查组还对去年11月统筹实地督查中要求整改落实的1件信访事项开展了“回头看”。这表明现场督查活动结束,后续督查会持续跟进。
同以往一样,被督查市(州)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要督促市(州)责任主体单位制定落实督查意见的具体措施,并在3天内报督查组,1月内形成整改落实情况报告。结束督查后,各督查组在上班第一天碰头汇总,第二天省信访局局长办公会专题听取报告,作出安排部署。逐案形成的个案督查情况报告将在省信访局门户网站上公开。
对于督查回访,南充市信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让地方政府更加确认督查来“真格”的力度,不敢有任何懈怠。
记者手记
信访工作不能包办一切,更多时候,信访部门是作为一个中转站,通过协调职能部门,对老百姓反映的问题进行沟通、协调和督办。真正解决问题还是要靠地方各级政府相应职能部门。
通过对长期积存的信访难案实地督查,督促地方政府积极处理信访案件,不仅有利于矛盾纠纷的化解,更是地方政府和信访部门对群众做出的积极回应,不仅维护了群众合法权益,更提高了政府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