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司法厅举办人民调解“评星定级”授牌仪式
77 人被命名“首席人民调解员”
本报讯(记者 兰楠)昨(2)日,省司法厅举办四川省人民调解“评星定级”授牌仪式暨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培训开班动员大会。大会现场通报了我省人民调解“评星定级”命名情况,命名77名人民调解员为“四川省首席人民调解员”,58个调解组织为“五星级人民调解委员会”。
评星定级让人民调解更规范
据了解,按照“自愿申报、层层推荐、党组审核”的原则和程序,经省司法厅“评星定级”工作组的逐一核实评价,决定命名成都市锦江区书院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等58个调解组织为“五星级人民调解委员会”、成都市武侯区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王兴华等77名人民调解员为“四川省首席人民调解员”、成都市青羊区黄田坝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李长松等147名人民调解员为“四川省人民调解能手”。
省司法厅副厅长姚正奇在会上表示,希望我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以此次命名为契机,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依法履行职能职责,进一步加强对人民调解工作的指导。希望被命名的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发挥良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积极推进人民调解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不断提高人民调解的社会公信力和化解矛盾、服务群众、促进社会稳定的能力。
医调工作要强化司法衔接
记者了解到,此次培训班是继去年之后省司法厅举办的第二期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专题培训班,也是近年来举办的第5次人民调解员骨干培训。
据介绍,我省自2007年起开始探索建立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通过近十年的发展,已在市、县、乡三级层面建立了473个医调委,调解室390个,数量高居全国第一,分别占全国数量的12.1%和12.6%,基本覆盖了市、县两级行政区域。同时,全省现有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3732人,去年以来,全省医疗纠纷人民调解组织共化解医疗纠纷3286件。“但同时,我省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工作一定程度上还存在专业人才缺乏、联系协作不紧密、被动调解现象突出、经费保障困难等客观问题。”姚正奇指出,下一步各地要强化业务素质提升,努力建立一支以专职调解员为骨干,特邀调解员、兼职调解员和社会志愿者为辅助的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员队伍。要增强医疗纠纷调解的主动性,广大医调人员要深入辖区医院多看、多听、多问,有条件的医调委,应当在大型医院派驻调解工作室。
此外,还要强化衔接协作,医调委要加强与司法行政的汇报,主动接受指导管理;加强与法院的衔接,通过人民法院的司法确认强化医疗纠纷人民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加强与公安的衔接,协助处理好各种“医闹”现象;加强与卫计部门的衔接,做好纠纷调解情况的通报工作;加强与保监部门的衔接,推动理赔机制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