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这次换我等你回家……

  
2025-09-17 15:40:57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季 实习生 赵语含 崇州监狱供图

初秋的阳光透过铁窗,在崇州监狱,石某的改造日记上投下斑驳光影。扉页那朵女儿画的樱花,边缘已被摩挲得泛白。

八年前, 300公里的距离让父爱在高墙内搁浅;而今,同样的距离,一封封家书、一次次帮教正编织着重生的希望。那个曾自暴自弃说“坏掉也没关系”的叛逆少女,如今郑重承诺:“爸,这次换我等你回家!”

从光荣榜到叛逆墙

小璐的名字,曾经屡次出现在学校的光荣榜上,母亲总夸她“像三月樱花一样明媚”。然而,13岁那年,同学一句“没爹的孩子”彻底戳破了“爸爸在外地打工”的谎言。“罪犯”“刑期”……这些冰冷的字眼,像冰雹砸进她的世界。

 荣誉证书被狠狠塞进垃圾桶,紫色染发下藏着一双充满戒备的眼睛,她开始逃学,徒留老师无奈地叹息。当民警在特殊学校见到她时,女孩嘴角扬起嘲讽:“反正我是罪犯的女儿,坏掉也没关系吧?”于是,母亲含泪写下一封求助信,送到了崇州监狱监区民警的手中。


300公里外的破冰

“缺失的父爱是伤口,但也能成为解药。”由崇州监狱监区民警与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帮教小组,带着石某连夜录制的忏悔视频奔赴小璐所在的特殊学校。屏幕里,石某哽咽的一句“对不起”,让小璐紧绷的肩膀微微颤抖。她在回信的角落,小心翼翼地画了朵小小的樱花:“我想看看爸爸……”


高墙内,石某的改造日记里,女儿的名字被红笔圈了又圈。“爸爸在学电工,以后回家给你装台灯”“物理公式抄在信纸背面了,不懂就问”……这些夹在“云中书”里的细碎叮咛,被民警细心收集成册。得知女儿要来参加帮教活动,他把发言稿摩挲得卷了边:“我怕她不肯见我,更怕她看到我现在的样子。”

帮教现场的泪与暖

帮教活动这一天,阳光透过玻璃窗,织出温暖的网格。当小璐出现在门口,石某猛地站起又坐下,双手在衣角反复绞动。亲情座谈时,他数次哽咽,声音被泪水打断:“我错过她八年的成长,连她第一次发烧独自去医院都不知道……”

“爸,我知道你不是故意的。”小璐突然站起来,声音带着哭腔却异常坚定。她掏出一张折得整整齐齐的成绩单:“这学期我进步了20 名。”石某伸手想抚摸女儿的头,却在半空停住,最终化作深深一鞠躬。

随后,民警悄悄端来樱花形状的糕点——这是小璐与父亲“樱花树下约定”的延续。女孩把糕点掰成两半:“这个给你,就像我们的约定。”相机定格下这张迟到八年的全家福,两人笑得腼腆,却紧紧挨着彼此。


这场跨越300公里的双向奔赴,是崇州监狱亲情帮教活动的缩影。家属参观监区、亲情座谈、技能展示……一个个拥抱与叮咛,诉说着“爱能穿越高墙”的真谛。正如民警所说:亲情是最好的改造催化剂,它让迷失的人找到方向。

 如今,石某床头贴着女儿的照片,考核积分稳步提升;高墙外,小璐每月来信的信封上,樱花树从发芽长到开花。司法有情,高墙有爱,这场以樱花为证的约定,正在时光里慢慢结果。

编辑:张晓雨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