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峨眉山猴王天灵盖被一枪崩碎!”“猴王逼死妙龄少女,推女游客坠崖!”“男婴被峨眉山猴子咬伤!”……一段时长4分42秒的视频,将这些耸人听闻的“情节”串联在一起,一度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引发公众恐慌与愤怒。然而,这起被包装得“有图有真相”的“人猴大战”,并非真实事件,而是一起典型的网络谣言“四不像”——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甚至“迭代升级”长达四年之久,多次“回炉重造”后依旧在网络上兴风作浪。
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另一则关于“四川阿坝若尔盖牧民故意放小牦牛上路被车撞”的视频也在网上热传,引发网友对“牧民设局讹钱”的愤怒声讨。然而,调查结果同样令人大跌眼镜——这不过是一起因小牦牛受惊引发的普通交通意外,所谓的“设局赚钱”纯属子虚乌有。
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工作,及时发现查处借热点舆情事件进行造谣传谣线索,重拳打击传播虚假警情、编造公共政策等违法犯罪活动。8月28日,公安部公布8起典型案例。上述两起案件入选。
从峨眉山到若尔盖,从“猴王之死”到“牧民陷阱”,两起看似毫不相干的事件,却共同指向了一个日益严峻的社会命题:当网络谣言披着“真实”的外衣,以“正义”之名肆意传播,我们该如何守卫真相?网络空间的底线又在哪里?
“猴王之死”纯属捏造:一段视频,11处谣言
在上述“峨眉山猴王枪毙”视频中,伴随着紧张刺激的背景音乐,画面从“猴王被击毙”切入,紧接着是一连串“冲突场景”:猴子抢夺游客物品、推倒老人、抓伤儿童、甚至将女游客推下悬崖……视频配音言之凿凿,称“峨眉山猴患猖獗,猴王罪大恶极,最终被当场击毙”。
然而,这所谓的“真相”,经乐山市公安局网安支队抽丝剥茧,逐帧核查,最终被证实为不折不扣的谣言。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段4分42秒的视频中,至少包含11处谣言节点,几乎没有一处是真实的。”乐山市公安局网安支队办案民警向记者介绍,谣言内容主要包括三大类:移花接木、张冠李戴、无中生有。
视频中最“劲爆”的一幕,莫过于“猴王天灵盖被一枪崩碎”。然而,警方调查发现,这一画面根本不是发生在峨眉山,甚至不是中国的猴子。
“通过图像比对与专业鉴定,视频中被击毙的猴子是非洲长尾黑颚猴,属于长尾猴种,而峨眉山的藏酋猴是典型的短尾猴,尾巴长度约9厘米。”办案民警指出,这一关键画面实际上盗用了国外媒体关于南非职业猎人狙杀泛滥猴群的新闻视频,与峨眉山完全无关。
视频中另一“重磅指控”是“峨眉山猴子咬伤男婴,致其睾丸受损”。经查,这起事件实际发生于2011年7月17日,地点是外地某公园,与峨眉山毫无关联。然而,这一旧闻在网络评论区被误认为发生在峨眉山后,逐渐被“移植”到景区,成为谣言的一部分。
更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视频中提到的“猴王逼死妙龄少女”情节,完全是凭空捏造。“经过我们全面调查,峨眉山景区从未发生过此类事件,该情节为某些自媒体为博眼球而自导自演的虚假剧情。”办案民警表示。
谣言“迭代史”:从2021年到2025年,为何屡禁不止?
据警方溯源,这起谣言最早可追溯至2021年11月2日。当时,一名网民在某视频平台发布视频,称“峨眉山猴王因抢游客物品致游客坠崖被击毙”,并配以耸动描述,迅速获得212万次播放。
此后,类似谣言不断“变种”:2021年11月20日,有人发文称“峨眉山猴王猥亵女游客,致女子坠崖”;2023年3月,一自媒体将多个谣言“打包”制作成3分钟视频,再次传播;到了2023年6月和2024年1月,该视频更是被多次“回炉重造”,加入更多虚假细节,衍生出4分21秒、4分42秒等不同版本,通过短视频平台、社交群组疯狂扩散。
若尔盖“牧民设局”风波:一场误会,却掀起舆论巨浪
几乎与“峨眉山猴王”谣言同期,一则关于“四川阿坝若尔盖一景区附近,牧民故意放小牦牛上路被车撞”的视频也在网络热传。视频中,有人言之凿凿地称“牧民为了赚钱,故意把牛放到路上,等着车来撞”“这是当地一种陋习”“村民围堵车主索赔”。
若尔盖县委、县政府迅速组织公安、交通、乡镇等部门成立联合调查组,还原了事件真相——这不过是一起因小牦牛受车辆灯光惊吓而引发的普通交通意外,双方已现场和解,所谓“设局赚钱”“村民围堵”纯属谣言。
警方亮剑:谣言不是“自由表达”,而是违法行为
从峨眉山到若尔盖,乐山与阿坝两地警方均以“零容忍”态度,对恶意编造、传播谣言的网民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在峨眉山“人猴大战”谣言案中,警方对多名“二传手”与“流量博主”进行了查处。其中,尹某某长期收集、转发未经核实的“奇闻轶事”,郑某某则为博取流量主动传播谣言。两人均对自身违法行为供认不讳,并公开致歉。
若尔盖“牧民设局”谣言中,经核查,网传视频及相关言论中:“牧民故意放小牦牛上路”“这是当地一种赚钱手段”等说法完全不实,实为小牦牛受惊后的意外事件;“村民要求赔偿”“交警到现场查看行车记录仪”“不到5分钟来了六七个人”等描述与事实不符。目前,原发布视频已由当事人自行删除。
“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警方重申,编造、散布谣言,特别是涉及民族地区、公共安全与野生动物保护等敏感话题,不仅会误导公众、损害地方形象,更将面临民事赔偿、行政处罚,甚至刑事责任。
公安机关公布涉警情、公共政策等领域网络谣言8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刘某粉编造传播“河南叶县一醉汉持椅殴打男童”网络谣言案
近日,河南公安网安部门查明,刘某粉(女,62岁)为发布文章牟利,使用AI工具捏造内容为“河南平顶山叶县街头突发惊魂一幕,一名8岁男童骑车途经某火锅店时被一醉酒男子拿塑料凳击中头部,颅内大量出血,紧急送医后被判定需立即开颅手术,伤人者徐某已被警方依法刑拘”的虚假警情,在某社交平台发布,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引发当地居民对治安状况的担忧,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案例二:周某编造传播“多名蒙面匪徒抢劫珠宝店”网络谣言案
近日,湖北公安网安部门查明,周某(男,40岁)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内容为“武汉光谷步行街六福珠宝遭遇多名蒙面匪徒抢劫!”的虚假警情,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引发当地居民对治安状况的担忧,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案例三:郭某恒编造传播“内蒙古乌兰察布酒店有顾客被砸死”网络谣言案
近日,内蒙古公安网安部门查明,郭某恒(男,23岁)因与酒店交涉有关赔偿事宜无果,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了内容为“内蒙古乌兰察布酒店有顾客被砸死”的网络谣言,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案例四:杨某编造传播“5人组团在瓯江大桥跳江自杀”网络谣言案
近日,浙江公安网安部门查明,杨某(男,45岁)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5人组团跳江自杀”的虚假视频,并配以瓯江大桥停放警车、救援车的相关画面,为进一步获取关注,杨某声称将在直播间内解析所谓“组团跳江”内幕信息,该视频迅速扩散,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恐慌。经核,相关画面实际为警方处置一起单人落水警情的现场画面,杨某进行了故意虚构并捏造了以上谣言。
案例五:梁某平编造传播“7月1日起海南省将实行电动车新规”网络谣言案
近日,海南公安网安部门查明,梁某平(男,55岁)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内容为“2025年7月1日起海南电动车又出新规”的谣言信息,引发大量网民对政策产生误解,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案例六:邓某朝、何某欣、孔某琳、陈某贞、黎某玲、李某娇等编造传播“广东肇庆市一地有2000人被感染艾滋”网络谣言案
近日,广东公安网安部门查明,邓某朝(女,31岁)、何某欣(女,25岁)、孔某琳(女,29岁)、陈某贞(女,25岁)、黎某玲(女,25岁)、李某娇(女,29岁)等6人为博取关注、吸引眼球,在互联网平台编造传播“金利有2000人艾滋”“确诊名单***”等谣言信息,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引发当地居民恐慌,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案例七:尹某兰、郑某友编造传播“峨眉山人猴大战,游客坠崖”网络谣言案
近日,四川公安网安部门查明,尹某兰(女,51岁)、郑某友(男,46岁)为吸粉引流,分别在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发布“峨眉山人猴大战,游客坠崖”的谣言信息,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案例八:何某桥编造传播“四川阿坝一景区附近牧民故意放牛上路被车撞讹诈”网络谣言案
近日,四川公安网安部门查明,何某桥(男,40岁)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内容为“四川阿坝一景区附近疑似牧民故意放小牦牛上路被车撞以赚钱”的虚假视频,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经核,实为小牦牛因车辆灯光照射受到惊吓而发生的一起偶然事故。
以上人员均已被依法追究相应法律责任。
警方提醒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谨言慎行要牢记。对网上各类“博眼球”信息,广大网民要加强鉴别、识别,关注权威发布信息,做到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网络空间的清朗,需要每个“指尖”的力量,让我们学会在转发前多一次求证,在评论时多一分理性,在遇谣时多一分担当,携手让谣言失去滋生的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