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门接访:新时代群众路线的治理实践——苍溪县深化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的探索与启示

  
2025-08-27 09:09:44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开门接访,绝非简单的纠纷化解手段,它是新时代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项关键制度创新。今年以来,苍溪县以《干部开门接访下访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七条措施》为统领,系统推进领导干部常态化接访下访,将其作为密切血肉联系、优化基层治理、巩固执政根基的核心抓手,探索出一条具有苍溪特色的群众工作新路径,成效显著。

践行党的根本宗旨,关键在作风。苍溪县开门接访首先是一场深刻的作风重塑。它要求领导干部摒弃“官”念、沉到一线,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主动“下访”、变被动“接招”为积极“解题”,其核心在于构建“定点+流动”的双轨服务模式:一方面,定点接访“面对面”:严格落实“班子成员定期接访”,利用赶集日、节假日,将办公桌“搬”上街头巷尾、田间地头,在乡镇综治中心或人群密集处定点亮身份、开门听民声。县乡(镇)主要领导带头示范,本年度累计接访480余批次、1120人次。另一方面,常态下访“心贴心”。推行“深入群众常态下访”,干部利用农闲、夜晚等时段,灵活采取院坝会、夜话会、现场会商会等形式,深入农户家中、走到群众身边,第一时间排查风险、化解矛盾于萌芽。这种“定点+流动”的双轨模式,畅通了民意表达“最后一米”,确保群众“话有处说、理有处讲、难有处解”,推动解决了涉及农村道路、饮水等领域的10余类急难愁盼问题,群众初次走访化解率显著提升至93.8%。俯身倾听、躬身服务的常态化,点滴重塑着血肉相连的党群干群关系。

苍溪实践的价值,在于构建了一套高效协同、闭环运行的治理新机制,破解了基层治理“碎片化”难题。一是“派单-接单”联动破梗阻。创新建立“县乡联动合力处访”机制。乡镇接访中超出权限的诉求,即时向县级部门“派单”;部门主动“接单”,主要负责人或班子成员带案下访、上门问访,与乡镇联动,“三天内”深入一线会商解决。这打破了层级壁垒,实现了治理资源的精准下沉和跨部门协同。二是“亲情包联”织密服务网。实施“包联重点入户走访”,干部对重点户实行包联,开展“扫一次地、拉一次家常、陪一次餐、解决一个难题”的“四个一”活动,带着感情做工作,在共情中解心结、化矛盾。三是“闭环管理”确保事心双解。严格执行“定期销号全面回访”。建立首问负责、领导包案、台账管理、分类处置(现场答、限时办、专班攻)、销号验收、满意度回访的全链条闭环。疑难问题由专班推进,与群众商定方案;所有事项办结后必回访,评估效果、巩固成果。这显著提升了响应速度与化解质效,在源头吸附风险、预防问题上行,生动兑现了“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承诺。

苍溪县始终将开门接访置于法治框架内运行,使其成为法治精神在基层的生动实践。注重法治方式定分止争,坚持“法治思维引领、法治方式破题”。创新构建高效“访调对接”机制,充分依托县乡两级综治中心平台,精准引入律师、司法工作者等专业法律力量介入复杂信访事项,在释法明理中弥合法理情认知鸿沟。数据印证法治效能,乡镇矛调中心年内已受理纠纷680件,成功化解638件,化解率93.8%。县级层面,受理纠纷206件,成功调处21件、依法转办59件、释法引导撤诉60件。坚守底线维护秩序,县委政法委牵头,督促政法单位做好涉法涉诉信访释法明理,依法打击无理闹访、缠访等违法行为,保障接访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这组数据清晰表明,法治路径不仅能精准高效疏解“当下之困”,更在调处、转办、释法的全过程中,潜移默化培育着规则意识和“长远之治”,为社会稳定构筑起法治堤坝。

苍溪开门接访的可持续性,源于将其固化为制度、强化了保障。“七条措施”纲举目张,《干部开门接访下访化解群众矛盾纠纷七条措施》的制定与实施,是本次探索的核心制度成果。它系统规范了接访下访的主体、频次、形式、流程、责任和保障,为常态化推进提供了基本遵循和操作指南。严明纪律力戒形式,严格落实“八项规定”精神,严禁打卡式、作秀式、应付式、摆拍式接访。将接访下访工作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重要内容,与干部提拔使用、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刚性问责压实责任,对不履职尽责、不解决诉求导致矛盾激化甚至引发越级访的,约谈分管及主要领导、书面诫勉,并作为线索移交纪委监委依纪依法追责。这三项刚性约束,确保了接访下访不走过场、常态长效。

苍溪县开门接访的探索深刻启示我们,常开常新“民声之门”,核心在于宗旨引领下的作风真转、协同高效的机制创新、法治框架内的规则之治、刚性约束的制度保障。它生动诠释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时代伟力。未来,我们将持续深化以“七条措施”为核心的制度实践,不断优化“派单接单”、“闭环管理”等机制效能,推动开门接访由民情“中转站”向问题“终点站”坚实迈进。当各级干部真正“身”入一线察实情、“心”系百姓解难题,党的执政根基就能在一次次的坦诚交流、一件件的实事办理中,深深融入民心、赢得持久力量。这,正是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关键路径,亦是护航党的事业根基永固、行稳致远的坚实保障。

(作者:苍溪县委政法委政治部主任 唐华梁)

编辑:夏修露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