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欣璐 文/图
8月20日,在成都国际铁路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辆辆满载货物的重型卡车正在忙碌穿梭。这座占地68.8平方公里的国家级经开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 和“长江经济带” 国家战略交汇点,正全力建设“世界级陆港枢纽、现代化新兴城区”。
在这片热土上,守护平安的智慧警务体系同样引人注目——2025年以来,铁路港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26.9%,警务站累计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超500万元,用"科技+服务"的双重保障,为区域内5.4万余多家企业构筑起安全发展的坚实后盾。
"天地人"立体巡防:让"油耗子"无处遁形
"娄警官,这感应灯装得真及时!"8月20日,货车司机老张在铁路港警务站门口向民警娄德焕竖起大拇指。这个看似普通的照明装置,背后却是一场智慧警务与犯罪分子的较量。
今年初,铁路港日均1万余台次的大型货车停放难题,让不法分子嗅到了"商机"。深夜时分,一群头戴头盔、口罩的"油耗子"频繁作案,专挑路边停放的货车盗窃燃油。青白江公安依托“天地人”智慧巡防模式,突出无人机等新技术在实战中的应用,强化巡逻警力的精准出击。。当3名嫌疑人再次作案时,被埋伏的警力当场抓获,现场查获改装油泵、油囊等作案工具。
破案不是终点。警务站联合企业研发的油箱感应灯系统,通过红外感应自动亮灯并触发警报,使盗油案件发生率大大降低。
“今年以来,我们将无人机、AI视频分析等新技术列为平安建设的关键举措,通过装备不断更新以及技法演练,有效支撑警务实战。”民警黄典说道,铁路港核心区域依托无人机巡航、天网、高空球等系统资源,创新“天地人”智慧巡防模式,将传统巡逻模式升级为“无人机巡防+路面天网巡面+车辆人员巡线”的立体化巡防体系,大幅提升巡逻效率,确保警情早发现快处置。。以“情指行”一体化建设为依托,通过“智慧警务系统+网格化管理”的模式,构建“派出所—警务站—警务支点”的三级防控体系,不断拓展延伸警务链,从警情处置、治安防控、应急处突等方面,逐步完善智慧安防措施和智慧勤务互补,强化港区预警和前端处置能力。
2025年以来,违法犯罪警情同比下降26.9%,群众满意度达97.3%。通过重构巡防要素,再造警务流程,实现了从传统巡逻向“数据驱动、智能协同”的新型巡防模式转型。
护照快速办理:跨国技术支援的加速度
"如果技术人员不能及时到位,公司将产生很大的损失,这可怎么办啊?"今年5月,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合智焦急万分。受国际物流影响,公司波兰工厂的自动化生产线突发故障,而国内6名技术骨干因护照未办妥被困成都。
经过铁路港警务站的协调,6名技术人员用最短时间向出入境管理部门加急申请到了护照,当技术人员搭乘的航班起飞时,陈合智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这次警务站的加速度,让我们看到了成都公安的服务温度。
“去年8月,警务站民警接到两名外籍人员报案称,其所在公司的集装箱被国内某物流公司‘非法占有’。接警后,我们民警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开展搜寻,经过长达六个多小时的耐心搜寻,最终将57个集装箱全部找到。最后两名外籍人员对民警的热心专业高度称赞‘中国警察Good’。”成都市公安局青白江区分局祥福派出所所长骆永建回忆起当时的场景,骄傲不已。
在对成都国际铁路港辖区企业一项满意度调查中,98%的企业对公安服务表示“非常满意”。一家世界500强企业负责人评价道:“有他们在身边守护,我们感受到在‘家门口’的安心!”
陆港治理创新:法治护航"一带一路"成都起点
作为成都国际铁路港经开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规划面积68.8平方公里的开放平台,已联通全球156个城市,开行中欧班列数量长期保持全国前列。而铁路港警务站的实践,正是"法治护航高水平开放"的微观缩影。
"我们构建了'党建联盟+法治联盟'的双轮驱动模式。"祥福派出所所长骆永建介绍,警务站党小组与海关、法院等4个行政部门及6家企业党支部建立党建联盟,同时依托"蓉欧+法律服务联盟",协同设立铁路港法律服务中心,为区域内企业提供源头调解、法务咨询、国际仲裁等服务。
2025年以来,青白江公安围绕汇聚共治“最大合力”,创新警政协作方式,积极会同铁路公安、海关缉私以及班列辐射地区的公安机关,建立宽领域、多层次的跨区打击整治联勤联动机制,针对班列执法、港区服务等难点问题,开展联合行动110余次,处置群体性事件20余起,查获违禁物品10余批次。
从警务站点的全域布局到跨区域协作的机制创新,从警企联动的精准服务到科技赋能的智慧防控,青白江公安以“陆港警务”模式为笔,勾勒出平安建设与经济发展同频共振的生动图景。未来,这支队伍将继续深耕“陆港警务”实践,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更多公安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