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季 实习生 赵语含 崇州监狱供图
8月19日至20日,崇州监狱飘起一阵久违的甜香,331个家庭,从四面八方奔赴而来,只为一场久等的团圆……
餐盒里,白胖的汤圆翻滚着。一名罪犯小心翼翼舀起一个,吹了又吹,轻轻喂进儿子嘴里。“爸爸煮的,甜甜的!”孩子咂着嘴笑,小手攥紧他的袖口。他别过脸,喉头滚动,把涌到眼眶的热意用力压回去。年迈的母亲接过汤勺,眼睛早被蒸汽模糊:“和家里一个味儿。”一旁的父亲突然说道:“我们等你回家,一起包汤圆!”空气里,汤圆的甜香裹着“回家”两个字,钻进每个人心里。
乐队的琴弦刚拨动,刹那间,在场人的目光都聚了过去。原创歌曲《向前》的前奏响起时,罪犯跟着节奏轻轻摇手,像春苗在土里使劲往上冒。“跌倒在黑夜尽头,却看见星光温柔……”歌声飘荡,家属的肩膀悄悄耸动,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另一处场地,当《妈妈》这首歌刚唱到副歌部分时,一辆小推车稳稳托着生日蛋糕,缓缓朝着一位母亲走去。罪犯哽咽地说:“妈,生日快乐……您受苦了。”母亲一把抱住他,声音发颤:“你在这儿要好好改造,妈妈等你回家!”在这深情的拥抱里,积压多年的亏欠渐渐消散。
活动现场,一名罪犯在诵读家书时,手指在信纸边缘反复搓动。“人生路长,灯火阑珊处总有一盏等我回家。”墨迹被滴下的眼泪晕开一小片。他反复摩挲着信纸,仿佛能透过那斑驳的文字,摸到家里台灯散发的温暖光芒。
角落里,三年没见过父亲的唐某,紧紧搀着老人枯瘦的手。“爹带你回家的路还没走完。”父亲话音刚落,这个曾因病情犯过错的男人,突然笑了,那笑容纯粹得像个得到糖的孩子。
摄像机镜头里,罪犯跟年迈的母亲、年轻的女儿、咿呀学语的小孙女四世同框;多年未见到父亲的男孩哽咽着对身着囚服的男人叫“爸”;有人跟手捧鲜花的妻子紧紧拥抱……这些珍贵画面都被记录下来,在往后那些难眠的夜里,给予慰藉与力量。
情景剧《当你老了》落下帷幕,台下白发母亲手里紧紧攥着的中式面点培训合格证,比任何台词都更具力量。菜园里,家属咬下罪犯种的黄瓜,汁水溅在嘴角,泥土的清香让“新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模样。锣鼓声中,舞狮的罪犯高高跃起,狮头里藏着刚剪短的头发,和眼里藏不住的光。
活动高潮时刻,一份份《亲情帮教协议》在桌上铺开,签字笔划过纸页的沙沙声交织在一起。此刻,这协议不再只是普通纸张,而是铆合亲情纽带的钢钉,一端连着高墙内的日夜,一端系着墙外的万家灯火。
亲情帮教,并非创造奇迹的魔法,而是以法治为钢、以温情为焊,重新连接起亲情的纽带。微风穿过高墙,将汤圆的甜香带向远方,却把“回家”二字,深深种进罪犯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