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李季 实习生 赵语含 省林草局供图
8月19日,第三届国家公园论坛在四川成都举行。论坛以“守护自然瑰宝、共绘和合之美”为主题,开幕式上发布了《中国国家公园发展报告》《国家公园监测体系建设方案》等三项国家公园建设重要成果。
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也是我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过去十年,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交出了亮眼“成绩单”。持续创新国家公园体制机制,逐步形成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搭建起中国特色国家公园体制“四梁八柱”。首批5个国家公园全部完成确权登记。不断推动生态利民、生态惠民,通过生态搬迁、特许经营、志愿服务、生态管护公益岗位等形式,为当地社区带来更多发展新机遇,近5万当地居民成为生态管护员,年人均获得工资性收入1—2万元。
为守护大熊猫国家公园这片生态净土的原真与完整,近年来,四川片区以系统化、科学化、法治化为抓手,在管理体系、生态修复、巡护监测等多维度持续发力。
“看!又出现了,是一只成年健康个体!”在大熊猫国家公园唐家河片区魏坝保护站,巡护员们盯着红外相机,难掩惊喜和激动。镜头里,一只成年大熊猫悠然踱步,毛色光亮。随着野生大熊猫的频繁“出镜”,四川片区高质量建设大熊猫国家公园成效显著。
大熊猫国家公园绵阳老河沟片区 红外相机摄影
法治引领筑牢制度根基。随着《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管理条例》等法规相继落地,法治建设稳步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法庭集中管辖环境资源案件,“林长+检察长”协作机制为区域内每一寸山水撑起最严密的保护伞。川陕甘三省打破行政壁垒,协同巡护执法与执法监督已成常态。在基层一线,执法改革更显“绣花功夫”:大熊猫国家公园警察大队民警攀崖取证盗伐现场,荥经县乡镇干部首次运用下放的行政处罚权叫停违规建设……从专业警力到基层赋权,一套权责清晰的园地共治新格局已然形成。
在法治筑基与系统治理的共同作用下,四川片区生态系统功能持续向好,主要保护对象的种群数量稳中有升,重点区域大熊猫野外监测年遇见数由178只上升到185只。雪豹、狼、亚洲金猫等顶级掠食者频繁现身,“伞护效应”充分显现,川金丝猴、红豆杉、珙桐等万余种珍稀生灵共享这片安宁家园。
大熊猫国家公园广元片区的牛羚
作为践行“两山”理念的生动实践和重要成果,下一步,国家林草将会同有关地区和部门持续巩固国家公园建设成果,加快推进国家公园立法,完善配套制度。按照“成熟一个、设立一个”的原则,稳步推进新的国家公园创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