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司法处置”名义销售车位?雅安一公司被处罚

  
2025-08-20 17:01:58
     

雨城法院 四川法治报全媒体记者 杨棕贤

打着“司法处置咨询服务”的名号收取高价“代办”服务费。近日,雨城区法院联合雨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查处一家公司因冒用“司法处置”名义违规销售车位的案件,当即责令该公司退还所有违法所得并给予行政处罚,切实守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司法权威。



“法官,有人在我们小区宣传能代办司法处置车位的业务,但需要收取3000元代办费,这靠谱吗?”

近日,雨城区法院执行局干警接到群众咨询电话后,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核查,发现一家公司正通过在小区悬挂“司法处置车位”横幅、设立“司法处置”代办流程广告等方式,宣称只需签订委托代办服务协议,缴纳一个车位3000元的代办费,即可代办委托公证、领取文书、缴纳税费、过户手续等,享受“一站式无忧服务”。

经雨城区法院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调查发现,该公司未获得相关法院的授权委托,也不在相关法院网络司法拍卖辅助机构备选库名单中,其行为已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违规扰乱网络司法拍卖秩序。经核实,该公司虽然未直接以法院名义提供“代办”服务,但其在广告语中使用“司法处置”等敏感词汇和误导性标语,诱导意向竞买人支付高额服务费,客观上造成公众误以为其与司法机关存在委托关系。

针对该公司的违规行为,雨城区法院当场采取措施,责令其立即停止虚假宣传,拆除全部违规广告,并监督其向3名已缴费业主退还代办费用共计9000元,及时为群众挽回损失。为形成整治合力,雨城区法院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会商,就案件性质、法律适用等问题深入研判,依法对该公司的违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法官说法】

网络司法拍卖是极为严肃的司法活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规范网络司法拍卖工作的指导意见》,只有经法院委托的机构或社会服务提供商,才能在监督下开展相关司法拍卖辅助事务,其工作具规范性和严肃性。一些公司及人员利用信息差在社会发布司法拍卖信息,以快速拿到成交裁定书、零风险办理过户等作为承诺,诱导竞买人签订委托合同,购买所谓的“代办”服务,以法院工作成果作为自己的服务承诺,最终牟取利益,严重扰乱司法拍卖程序,定会受到相关处罚。

在参与司法拍卖时,竞买人应通过法院官方渠道了解信息,以法院发布的拍卖公告为准,若发现疑似冒用“司法处置”“法院拍卖”等名义开展经营的行为,可通过相关法院公布的咨询电话核实信息或举报,共同维护司法拍卖的公正与秩序。

编辑:贾知若   校对:何盈巧   审核:赵文